图书介绍
历史文献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史文献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4532912.jpg)
- 张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20357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史籍-文献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史文献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3
第一章 文献学理论与研究资料3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学3
一、文献3
二、文献一词的来源5
三、文献的特性6
四、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7
五、学习文献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9
第二节 文献学研究资料11
一、电子文献12
二、文献学基本资料13
第三节 西方新书籍史对文献学研究的启示18
一、西方的新书籍史18
二、西方关于中国书籍史的研究21
三、新书籍史对文献学研究的启示23
第二章 文献的生产25
第一节 文献的载体25
一、甲骨26
二、金属27
三、石28
四、竹木28
五、帛30
六、纸31
七、其他31
第二节 文献记录的符号33
一、文字33
二、图画37
三、标点符号38
四、其他40
第三节 文献的编纂41
一、文献编纂者41
二、文献的编纂方法45
第四节 文献的复制48
一、传抄48
二、传拓50
三、临摹50
四、印刷50
第五节 文献的形制58
一、书籍的装帧59
二、函套64
第三章 文献的流通66
第一节 古代图书流通总论67
一、影响书籍流通的主要因素68
二、图书流通史研究需注意的几点78
第二节 流通方式81
一、一般的流通81
二、特殊的流通87
第三节 国内图书流通88
一、南方89
二、北方94
第四节 图书对外流通106
一、概述107
二、外交赐书——以明朝为例119
第四章 文献的收藏123
第一节 藏书总论123
一、藏书123
二、藏书家124
三、藏书史研究需注意的几点124
第二节 历代官府藏书128
一、元以前朝廷藏书128
二、元代朝廷藏书140
三、明代宫廷藏书149
四、清代宫廷藏书157
第三节 私家藏书168
一、私家藏书之特点169
二、藏书方法173
三、藏书楼178
四、藏书印182
五、藏书观184
六、藏书习俗——祭书187
第五章 文献的整理192
第一节 目录学192
一、什么是目录192
二、目录的功用193
三、目录与分类193
四、分类法的演进195
五、关于新分类201
六、目录的种类与内容202
七、目录举要205
第二节 版本学210
一、版本与版本学210
二、版本术语213
三、版本类型216
四、版本系统221
五、版本鉴定222
六、善本224
第三节 校勘学226
一、校勘与校勘学226
二、校勘的作用229
三、校勘的起源与发展229
四、校勘方法、校勘记与校勘原则235
第四节 辨伪学239
一、辨伪与辨伪学239
二、伪书245
三、伪书的价值250
四、伪书产生的原因251
五、辨伪方法253
第五节 辑佚学256
一、辑佚与辑佚学257
二、古籍的散佚与保存258
三、辑佚的产生与发展263
四、清代辑佚267
下编277
第六章 方志277
第一节 方志与方志学277
一、方志277
二、方志学278
三、方志的价值280
第二节 方志的编修282
一、缘起282
二、设局283
三、人选283
四、经费来源284
五、资料来源285
六、编写286
七、审稿289
八、刊行290
第三节 方志的类别291
一、通志291
二、府志292
三、州志292
四、厅志292
五、县志293
六、军志293
七、路志293
八、道志294
九、都司志294
十、卫所志294
十一、都邑志295
十二、关镇志295
十三、土司志295
十四、盐井志296
十五、乡镇志296
十六、乡土志296
第四节 方志的特点297
一、地方性297
二、连续性298
三、综合性299
四、资料性299
第七章 家谱301
第一节 家谱概述301
一、定义与题名301
二、体例与内容303
三、起源与发展307
四、家谱的价值308
第二节 现存家谱概况309
一、公藏家谱简介310
二、家谱目录314
第三节 方志与家谱之比较316
一、方志、家谱皆可称史316
二、盛世修志、修谱318
三、方志与家谱互为资料来源318
四、内容与体例319
五、连续性320
六、书善不书恶320
七、攀援附会321
八、印行与收藏321
第八章 类书323
第一节 类书概述323
一、什么是类书323
二、类书的类型327
三、类书的作用329
第二节 类书的起源与发展334
一、类书的起源334
二、类书的发展336
第三节 类书举要340
一、《初学记》340
二、《太平御览》341
三、《事类赋》342
四、《事林广记》342
五、《万宝全书》343
六、《古今图书集成》344
第九章 《永乐大典》346
第一节 《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46
一、一部大书346
二、一部类书348
三、一部很有价值的书349
四、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书349
第二节 《永乐大典》是如何编成的349
一、为什么要编《永乐大典》349
二、编修经过351
第三节 《永乐大典》正本的流传352
一、《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352
二、再解正本下落之谜355
第四节 《永乐大典》副本的流传360
第十章 丛书366
第一节 丛书概述366
一、什么是丛书366
二、丛书的起源与发展367
三、丛书的编纂与出版370
四、丛书的作用与检索371
第二节 丛书举要373
一、《说郛》373
二、《宝颜堂秘笈》374
三、《四库全书荟要》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375
四、《连筠簃丛书》376
五、《海山仙馆丛书》378
六、《文学山房丛书》380
第十一章 《四库全书》382
第一节 《四库全书》之编修382
一、编修起因382
二、编修过程384
第二节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与《四库全书考证》387
一、《四库全书》387
二、《四库全书总目》388
三、《四库全书考证》390
第三节 《四库全书》之流传390
第四节 《四库全书》系列丛书之出版392
一、《四库全书》393
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及《补编》393
三、《四库禁毁书丛刊》及《补编》394
四、《续修四库全书》395
五、《四库未收书辑刊》395
六、《四库提要著录丛书》396
第十二章 明清文集397
第一节 明清文集的检索398
一、历史上的文集398
二、现存的文集399
第二节 明清文集的编刻与内容401
一、如何编刻402
二、文集的命名403
三、序文404
四、正文404
五、附录409
第三节 明清文集的利用409
一、文献学价值409
二、阅读文集时需注意的问题410
后记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