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史门径详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史门径详说
  • 吕思勉著;张耕华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0609973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史门径详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讲 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起2

一 少时得益于父母师友2

二 我学习历史的经过4

三 社会科学是史学的根基7

四 职业青年的治学环境9

第2讲 整理旧籍的方法14

一 古今研究旧籍的不同14

二 旧籍分四类15

三 如何整理经16

四 如何整理子21

五 如何整理集23

六 如何整理史23

七 入手当从目录学始25

第3讲 论读经之法28

一 经、子不同及先经后子28

二 经学变迁之大势29

三 治经当从汉人之书入31

四 治经当分清今古文家数32

五 经学入门书目33

六 经、传皆可信34

七 治经三法37

第4讲 论读子之法40

一 诸子的学术源流40

二 读子书之方法48

三 诸子学的重要性56

四 诸子学与中国文学57

五 治诸子可分家而不可分人58

第5讲 读旧史入手的方法62

一 初学之书不在多62

二 读旧史入手处63

三 治古史的前提69

四 初读求速不求甚解71

第6讲 治古史之特殊方法74

一 当以治经、子的方法治古史74

二 治经、子的门径76

三 以治经、子法读古史举例81

四 治古史当知史籍的起源85

五 疑古与证古88

第7讲 乙部举要90

一 史部的分类与重新估价90

二 正史的重要性:全面和直接91

三 正史的由来和前四史92

四 正史的注释、补和重修93

五 治乱兴亡和典章制度95

六 关于别史98

七 国史简单参考书目100

第8讲 读书的方法108

一 学问在于空间,不在于纸上108

二 精研或博涉108

三 治学的程序109

四 先精读后略读,再两者并用110

第9讲 孤岛青年何以报国114

一 潜心治学也是报国的一种方式114

二 青年为学应深通、深入114

三 先读科学书,后读古书120

第10讲 怎样读中国历史122

一 读史与今日之需122

二 读中国历史的三大门槛123

三 读史三法126

第11讲 研究历史的方法134

一 现代科学常识与历史研究134

二 与历史研究相关的几大观念138

三 研究社会的法则是史学的最大任务142

四 史家与读史143

第12讲 作史的方法168

一 作史三步骤:搜辑、考订和编纂168

二 作史的具体方法170

第13讲 怎样读历史教科书178

一 先知历史轮廓,不过求详细178

二 中国史的分期180

三 学历史也可“由今及古”182

四 习题当启发思想、不责记忆186

第14讲 怎样学习国文194

一 国文的复杂性194

二 三种国文与基本国文196

三 国文的发展流变197

四 国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正方法200

五 基本的国文应为一般人学习的工具205

六 过去选本的毛病及今日选本的准则210

七 看、读、作是学好国文的基本功214

第15讲 如何教授中国国文课218

一 国文与文学不可混218

二 国文、白话与中学国文教学219

三 中学国文教学原则:求其解勿责其作224

四 中学国文教学法:多读、多问、多引导226

第16讲 论大学国文系散文教学之法234

一 散文的源流234

二 散文教学的方法244

第17讲 怎样学习中国文字254

一 文字的缘起与演变254

二 文字学习须依时从学256

三 文字学的入门书257

附录一 吕思勉为学自述258

附录二 从章太炎说到康长素梁任公271

后记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