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法
  • 陈亚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9760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宪法-法的理论-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宪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宪法学的概念、特征、分类与性质1

二、宪法学的产生与发展3

三、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体系、目标、功能、研究方法与发展趋势13

第一章 权力与人权理论24

第一节 权力理论24

一、权力概念的界定24

二、权力的特征25

三、权力的分类25

四、权力的作用26

第二节 人权理论27

一、人权概念的界定27

二、人权的特征28

三、人权思想的由来29

四、人权的主体30

五、人权与主权的关系32

六、关于我国人权的立法33

第三节 权力制约理论33

一、权力制约理论的由来33

二、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的方法34

第四节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36

一、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区别36

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联系36

三、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39

复习思考题40

案例分析40

第二章 宪法基本理论41

第一节 宪法概念41

一、宪法一词词源上的含义和演变41

二、法学意义上的宪法含义43

三、宪法的本质46

四、宪法概念的界定48

五、宪法的分类48

第二节 宪法的形式和结构52

一、宪法形式52

二、宪法结构56

第三节 宪法规范60

一、宪法规范的界定和特征60

二、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61

三、宪法规范的分类62

四、宪法规范的适用64

第四节 宪法原则和价值及作用66

一、宪法原则66

二、宪法价值和作用76

第五节 宪法与宪政80

一、宪政80

二、宪法与宪政的关系81

三、中国宪政之路82

复习思考题85

案例分析85

第三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87

第一节 近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87

一、近代宪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条件87

二、近代宪法的产生89

三、近代宪法的发展91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95

一、晚清、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的宪法96

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宪法99

三、人民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100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02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02

二、1954年宪法104

三、1975年宪法106

四、1978年宪法107

五、1982年宪法108

复习思考题111

案例分析111

第四章 国家性质113

第一节 国家性质概述113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113

二、国家性质在宪法中的体现114

第二节 国家性质的阶级基础115

一、我国的阶级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115

二、爱国统一战线117

第三节 国家性质的经济基础118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118

二、非公有制经济120

三、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122

四、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23

五、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124

六、我国的基本经济政策125

第四节 “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126

一、“三个文明”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126

二、建设政治文明127

三、建设精神文明128

复习思考题132

案例分析132

第五章 国家形式134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134

一、概述134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38

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144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144

二、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146

第三节 国家象征151

一、国家象征概述151

二、国旗152

三、国歌154

四、国徽155

五、首都156

复习思考题157

案例分析157

第六章 政党制度158

第一节 政党概述158

一、政党的概念与特征158

二、政党的产生与发展161

三、政党的分类161

四、政党的功能163

第二节 政党制度164

一、政党制度的概念164

二、政党制度的分类164

三、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168

第三节 我国政党制度170

一、我国政党的历史发展概况170

二、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确立173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形式174

四、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176

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78

复习思考题180

案例分析180

第七章 选举制度182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182

一、选举制度的界定182

二、选举制度的体制183

三、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关系183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84

一、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84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185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功能和作用187

第三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程序188

一、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88

二、选举的民主程序191

复习思考题196

案例分析196

第八章 地方自治制度198

第一节 地方自治制度概述198

一、地方自治的概念198

二、关于地方自治的几种主要理论199

三、地方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00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4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204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07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207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208

一、特别行政区制度概述208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210

三、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212

第四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19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概述219

二、我国宪法确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意义220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权力机关的关系221

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设置、组织与任务223

复习思考题224

案例分析224

第九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27

第一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227

一、公民与国籍的概念227

二、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29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232

一、平等权232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234

三、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237

四、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240

五、公民的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241

六、特殊群体的权利和利益242

七、公民的私有财产权244

八、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245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247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47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248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249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249

五、依法纳税的义务250

六、其他义务250

复习思考题251

案例分析251

第十章 国家机构253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253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和特点253

二、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254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255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55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258

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62

四、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65

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67

第三节 国家元首270

一、国家元首概述270

二、我国国家主席的性质与地位270

三、我国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271

四、我国国家主席的职权271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272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和地位272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与领导体制272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272

第五节 国家行政机关273

一、国务院273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75

第六节 司法机关277

一、人民法院277

二、人民检察院281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关系283

复习思考题284

案例分析284

第十一章 宪法运行286

第一节 宪法的制定286

一、宪法创制286

二、宪法修改289

三、宪法的废止292

第二节 宪法解释292

一、宪法解释的概念292

二、宪法解释的分类293

三、宪法解释的原则294

四、宪法解释的主体295

五、宪法解释的效力296

第三节 宪法实施297

一、宪法意识297

二、宪法关系297

三、宪法适用300

四、宪法监督302

复习思考题308

案例分析308

第十二章 违宪审查311

第一节 违宪审查概述311

一、违宪审查的概念311

二、违宪审查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314

三、违宪审查建立的意义315

第二节 违宪审查的由来316

第三节 违宪审查制度的主要模式317

一、司法审查制317

二、最高代表机关审查制319

三、宪法法院审查制320

四、宪法委员会审查制322

五、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趋势324

六、违宪审查司法化325

第四节 中国的违宪审查制325

一、中国违宪审查制的历史与现状325

二、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329

复习思考题331

案例分析331

主要参考文献332

后记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