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制度及其文化内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制度及其文化内涵](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4621387.jpg)
- 杨尚懂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花城出版社
- ISBN:978753606084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社会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制度及其文化内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本书的论述框架1
一、邦国社会2
二、共主社会4
三、国家社会6
第二节 本书的理论视角9
一、问题的提出10
二、个性价值11
三、环境价值15
四、环境价值的改善及其逆反性变动20
(一)农业的起源及其经济价值系统的发展20
(二)地震和战乱造成的社会环境价值的逆反性变动24
(三)自然生态成本、社会安全成本的变动引起的社会环境价值的逆反性变动27
第二章 中国古代早期文化与社会形态的发展35
第一节 仰韶社会36
一、仰韶文化概貌37
二、仰韶社会经济模式和社会政治经济关系39
三、仰韶社会的重要文化元素43
四、仰韶文化含有的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质46
第二节 中国早期社会形态的发展51
一、中国早期社会的二重性和二重演进制51
二、以王权、王国和王朝为依托的共主社会的创建与国家社会形态的初步发展55
第三节 “授时”服务66
一、时间的个性价值67
二、“授时”服务的历史起源及其社会经济学意义71
三、“授时”服务的生产及其早期历史文化形态77
第四节 “天圆地方”说78
一、“天圆地方”说的文化内涵79
二、“天圆地方”说在早期文化中的主要表现方式与结构转换85
(一)仰韶文化含有的“天圆地方”说85
(二)凌家滩文化、龙山文化含有的“天圆地方”说92
第五节 算具数学文化95
一、算具的发明对于初级数学知识发展的作用96
二、连山数含有的数学知识98
第三章 夏、商、周井田制的社会价值及其历史变迁103
第一节 井田制的基本制度结构104
一、井田制研究概述104
二、井田107
三、什一税109
四、什一税与各代井田建制的对应关系110
(一)夏朝井田建制与什一税的对应关系111
(二)商朝井田建制与什一税的对应关系113
(三)周朝井田建制与什一税的对应关系115
第二节 夏朝井田制及其社会价值的逆反性变动117
一、井田制在夏朝实施的可能性117
(一)大禹治水的早期农业生产背景与反应117
(二)大禹治水的规模119
(三)大禹治水的措施、成效和制度结果122
二、井田建造和夏朝井田制的制度文化元素125
三、夏朝社会的人口规模及其影响129
四、夏朝的共主赋税制度131
五、第一代井田制社会价值的逆反性变动136
(一)制度自身缺陷的社会价值危机137
(二)第二代井田制的创建和第一代井田制相对落后的社会价值危机140
第三节 商朝井田制及其社会价值的逆反性变动144
一、第二代井田建制及其耕作制度安排144
二、商朝井田制的文化影响147
三、第二代井田制社会价值的逆反性变动148
第四节 周朝井田制及其社会价值的逆反性变动158
一、第三代井田建制及其耕作制度安排158
二、第三代井田制的制度兼容性及其制度市场的管理163
三、“乡遂”制度166
四、第三代井田制社会价值的逆反性变动168
(一)西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统治者个人偏好引发的社会经济危机168
(二)周宣王“不籍千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172
(三)生产技术的变化引起的制度变迁和社会资本流向的变化175
第五节 井田制历史演变的启示180
第四章 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的大一统185
第一节 郡县制的产生和发展186
第二节 郡县制的社会意义和影响189
第三节 秦国实现大一统的社会经济要素优势193
一、区域环境优势194
二、经济环境优势196
三、政治环境优势198
第四节 大一统的社会成果和秦王朝失败的原因201
第五节 大一统的社会学思想209
一、恢复国家基本功能的社会学思想及其社会价值210
二、国家在正常情况下的社会学思想及其社会价值217
(一)儒家的社会学思想及其社会价值217
(二)道家的社会学思想及其社会价值228
三、大一统社会学思想的现代启示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