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工程手册 7 整车试验评价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工程手册 7 整车试验评价篇
  • 日本自动车技术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03132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403页
  • 主题词:汽车工程-技术手册;汽车试验-系统评价-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汽车工程手册 7 整车试验评价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汽车发展形势1

1.1 概述1

1.2 试验设备概述2

1.3 制动性能试验2

1.4 强度及耐久性可靠性试验3

1.5 操纵稳定性试验3

1.6 振动、噪声及乘坐舒适性试验4

1.7 碰撞安全试验4

1.8 空气动力特性试验5

1.9 驾驶容易性及舒适性试验5

1.10 电子系统试验6

1.11 法规与标准6

1.12 结语7

第2章 试验评价概论12

2.1 概论12

2.2 试验目的13

2.2.1 适应性试验13

2.2.2 对比试验13

2.2.3 分析试验13

2.3 试验的分类13

2.3.1 模拟试验13

2.3.2 零部件和总成台架试验14

2.3.3 整车试验14

2.4 数据的记录和处理14

2.4.1 数据的记录方式15

2.4.2 时域数据处理和分析16

2.4.3 频域数据处理与分析19

2.5 试验场22

2.5.1 目的和效用22

2.5.2 试验跑道的种类22

2.5.3 跑道及路面表面设计27

2.6 通用大型试验设备31

2.6.1 环境试验设备31

2.6.2 底盘测功机33

2.6.3 驾驶模拟器35

2.6.4 碰撞实验设备36

2.6.5 电波暗室36

2.6.6 半消声室39

2.7 试验室自动化39

2.7.1 定位39

2.7.2 LA系统的具体事例41

参考文献43

第3章 制动性能试验45

3.1 概述45

3.2 效能试验45

3.2.1 车辆道路试验45

3.2.2 利用转鼓试验台进行台架试验46

3.2.3 制动器低速测试试验47

3.2.4 摩擦材料48

3.3 制动距离试验48

3.3.1 整车道路试验48

3.3.2 NCAP(轿车评价)49

3.4 衰退试验、紧急制动试验49

3.4.1 衰退、恢复试验49

3.4.2 紧急制动试验50

3.5 制动力分配试验50

3.5.1 整车道路试验51

3.5.2 测功机试验51

3.6 驻车制动试验52

3.6.1 实车坡路试验52

3.6.2 台架驻车制动试验53

3.6.3 动态驻车制动试验54

3.7 制动时车辆方向稳定性试验54

3.7.1 直线行驶制动方向稳定性试验54

3.7.2 转弯制动时方向稳定性试验56

3.7.3 在各种路面上制动时方向稳定性试验57

3.8 制动噪声、振动性能试验59

3.8.1 制动噪声试验59

3.8.2 制动时振动试验60

3.9 电子控制制动系统61

3.9.1 电控制动系统种类61

3.9.2 具有代表性的电控制动系统实例62

3.9.3 进行制动试验时的注意事项63

3.10 法规适应性试验63

3.10.1 各国制动法规63

第4章 强度、耐久可靠性试验66

4.1 概述66

4.2 实车行驶耐久试验67

4.2.1 耐久试验计划67

4.2.2 耐久性的目标寿命67

4.2.3 判定基准68

4.2.4 实用行驶耐久试验68

4.2.5 加速强化耐久试验68

4.2.6 耐久试验的负荷设定和故障评价68

4.2.7 坏路行驶耐久试验69

4.2.8 综合路耐久试验69

4.2.9 极坏路耐久试验69

4.2.10 高速行驶耐久试验69

4.2.11 低速行驶耐久试验70

4.3 环境耐久试验70

4.3.1 耐热性试验70

4.3.2 耐气候性试验71

4.3.3 耐锈蚀性试验72

4.4 实车加振疲劳试验73

4.4.1 实车加振疲劳试验的目的73

4.4.2 实车加振疲劳试验装置74

4.4.3 实车加振疲劳试验方法75

4.4.4 今后的实车加振试验77

4.5 总成耐久可靠性试验78

4.5.1 车轴79

4.5.2 悬架81

4.5.3 转向82

4.5.4 车身85

4.5.5 车架86

4.5.6 电器、电子部件86

4.5.7 其他装置89

4.5.8 摩托车用发动机振动负荷再现试验92

4.6 材料试验93

4.6.1 金属材料93

4.6.2 塑料95

4.6.3 橡胶97

参考文献98

第5章 操纵稳定性试验99

5.1 概论99

5.2 基本特性测量99

5.2.1 重量、载荷分配测量100

5.2.2 重心高度测量100

5.2.3 轮距、轴距测量101

5.2.4 惯性力矩测量101

5.3 悬架特性试验102

5.3.1 车轮上下试验102

5.3.2 侧倾试验102

5.3.3 悬架刚度试验103

5.3.4 与悬架特性等价的侧偏刚度的获得104

5.3.5 转向特性试验104

5.3.6 车身刚度试验方法105

5.4 实车测量106

5.4.1 标准试验条件106

5.4.2 固定圆转向性能试验107

5.4.3 加速固定圆转向及放松加速踏板转向试验109

5.4.4 撒手稳定性试验110

5.4.5 移线性能试验110

5.4.6 蛇行性能试验112

5.4.7 直线行驶稳定性试验112

5.4.8 频率响应试验113

5.4.9 侧风稳定性试验115

5.4.10 J字形转向试验(阶跃转向输入试验)116

5.4.11 极限稳定性试验118

5.4.12 转向力试验118

5.4.13 动力转向特性试验120

5.4.14 最近的测量技术120

5.4.15 提高初次安全性的技术121

5.4.16 湿滑试验和雪地试验121

5.5 感觉评价试验122

5.5.1 评价方法122

5.5.2 感觉评价的指标化123

5.6 轮胎特性试验123

5.6.1 轮胎对路面的特性试验123

5.6.2 轮胎试验机127

5.6.3 实际行驶试验128

5.6.4 轮胎模拟试验129

5.7 摩托车的操纵稳定性试验129

5.7.1 概论129

5.7.2 摩托车的基本特性测量130

5.7.3 摩托车的实车操纵稳定性试验134

5.7.4 车手特性测量试验137

5.7.5 摩托车的操纵稳定性评价137

5.7.6 摩托车的操纵稳定性仿真140

参考文献142

第6章 振动、噪声、乘坐舒适性试验144

6.1 概论144

6.1.1 振动144

6.1.2 噪声145

6.1.3 舒适性145

6.2 数据分析及主因分析145

6.2.1 声级145

6.2.2 频率分析145

6.2.3 滤波型分析147

6.2.4 频率响应函数的测定148

6.2.5 声源探查技术149

6.2.6 因素分析法151

6.3 车辆振动舒适性试验154

6.3.1 车辆振动试验155

6.3.2 振动舒适性试验158

6.4 车辆噪声试验158

6.4.1 车内噪声158

6.4.2 车外噪声试验163

6.5 总成振动噪声试验164

6.5.1 发动机振动噪声试验164

6.5.2 进排气系振动噪声试验167

6.5.3 动力传动系振动噪声试验168

6.5.4 悬架系、转向系振动噪声试验171

6.5.5 车体振动噪声试验173

6.5.6 内饰件振动噪声试验175

6.6 模拟试验175

6.6.1 试验模态分析175

6.6.2 模拟声源试验177

6.6.3 加振试验178

6.6.4 汽车转鼓试验台试验179

6.7 振动噪声评价179

6.7.1 振动噪声评价指数179

6.7.2 直观评价184

参考文献185

第7章 碰撞安全试验190

7.1 概论190

7.2 伤害基准和假人190

7.2.1 伤害基准190

7.2.2 假人193

7.2.3 假人标定195

7.3 实车碰撞试验195

7.3.1 正面碰撞试验196

7.3.2 侧面碰撞试验198

7.3.3 后面碰撞试验199

7.3.4 对面碰撞试验200

7.3.5 行人保护试验201

7.3.6 儿童座椅试验204

7.3.7 其他的实车碰撞试验205

7.4 碰撞模拟试验208

7.4.1 台车试验208

7.4.2 部件试验210

7.5 计算机仿真215

7.5.1 车身变形分析216

7.5.2 乘员举动分析模型217

7.6 测量仪器219

7.6.1 电气测量系统219

7.6.2 光学测量系统220

7.6.3 变形量及形状检测系统220

7.7 摩托车碰撞试验220

7.7.1 背景、定义等221

7.7.2 碰撞形态221

7.7.3 摩托车用碰撞假人222

7.7.4 检测项目、装置及检测顺序222

7.7.5 负伤指数NIC和根据Risk/Benefit的分析评价乘员保护装置的可能性222

7.7.6 实车碰撞试验顺序223

7.7.7 碰撞模拟评价方法223

7.7.8 分析结果总结报告223

参考文献224

第8章 空气动力特性试验227

8.1 概论227

8.2 风洞试验228

8.2.1 风洞设备228

8.2.2 空气动力测量试验233

8.2.3 风速测量试验234

8.2.4 压力测量试验235

8.2.5 流态观测236

8.3 风噪声试验238

8.3.1 风笛噪声与漏风噪声测量试验239

8.3.2 风颤振声测量试验241

8.4 关于视野的试验242

8.4.1 车窗水流试验242

8.4.2 刮水器浮起试验242

8.4.3 清洗机洗净性试验243

8.5 计算流体力学243

8.5.1 k—ε模型244

8.5.2 大涡模拟LES246

8.5.3 用三阶迎风格式的模拟直接解法246

8.5.4 格子玻尔兹曼法247

8.5.5 涡流法248

8.6 摩托车的空气动力特性试验概论249

8.6.1 风洞试验249

8.6.2 风噪声试验250

8.6.3 计算流体力学250

参考文献251

第9章 关于乘车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测试256

9.1 概述256

9.2 对上下车的便利程度进行的测试256

9.2.1 什么是乘降性256

9.2.2 乘降性的定位257

9.2.3 车辆与乘降性257

9.2.4 人和场景与乘降性258

9.2.5 关于乘降性的测试259

9.2.6 乘降性的研究案例260

9.3 视野测试261

9.3.1 视野·视觉认知度261

9.3.2 直接视野262

9.3.3 间接视野性能267

9.3.4 确保视野性能269

9.3.5 对车辆尺寸的掌控及被识别性271

9.4 操作性和认知性测试273

9.4.1 与驾驶操作有关的操作系统评价273

9.4.2 与驾驶操作有关的信息系统认知性评估278

9.5 居住空间的检测281

9.5.1 测定居住空间281

9.5.2 空间感觉284

9.5.3 后备箱的测定方法285

9.6 座椅性能试验287

9.6.1 座椅的特性287

9.6.2 座椅评估法289

9.6.3 法规的适应性(安全信赖性)291

9.7 换气性能的检测292

9.7.1 风量特性293

9.7.2 车厢内气流特性294

9.7.3 通气设备特性296

9.7.4 空气清新装备的性能296

9.8 车内空气物质实验297

9.8.1 粉尘的测量和计算方法299

9.8.2 气体的测量299

9.8.3 对微生物的检定300

9.9 冷暖气测量试验301

9.9.1 标准性能301

9.9.2 自动温度调节性305

9.9.3 对冷热感的定量评估306

9.9.4 实际行驶性测试307

9.9.5 空调部件可靠性测试307

9.10 感性评估309

9.10.1 感性评估与官能评估309

9.10.2 统计得出的官能评估方法概要310

9.10.3 “人的感知数据”的性质310

9.10.4 官能评估的执行方法311

9.10.5 官能评估的实施范例311

9.11 用途评估314

9.11.1 用途评估的必要性314

9.11.2 用途的概述315

9.11.3 用途的地位与评估方法315

参考文献317

第10章 电子系统试验321

10.1 概述321

10.2 传动系统电气及电子系统的试验322

10.2.1 发动机启动装置322

10.2.2 发动机点火系324

10.2.3 充电系326

10.2.4 传动系电子控制系统329

10.3 底盘电子系统试验331

10.3.1 制动系电子控制系统331

10.3.2 稳定装置电子控制系统333

10.3.3 转向系电控系统333

10.3.4 速度调节装置335

10.3.5 轮胎空气压力监视装置336

10.4 与车身相关的电子系统试验337

10.4.1 无钥匙进入,智能进入337

10.4.2 汽车前照灯水平测量338

10.4.3 具有防止被夹住功能的电动车窗340

10.4.4 防盗报警装置341

10.5 收音机、导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试验342

10.5.1 AM/FM收音机信号接收性能试验法342

10.5.2 导航系统346

10.5.3 多媒体系统347

10.5.4 信息处理系统349

10.6 车内通信系统350

10.6.1 CAN350

10.6.2 LIN350

10.7 电磁波干扰350

10.7.1 车辆试验350

10.7.2 零部件试验351

10.8 电磁波免疫性352

10.8.1 车辆试验352

10.8.2 零部件试验353

参考文献355

第11章 法规 标准357

11.1 概述357

11.1.1 标准357

11.1.2 法规358

11.2 与汽车有关法规体系和认证机构358

11.2.1 日本358

11.2.2 北美362

11.2.3 欧洲364

11.2.4 其他国家、地区365

11.3 与安全相关的法规概要及动向369

11.3.1 日本369

11.3.2 北美370

11.3.3 欧洲372

11.3.4 其他国家375

11.4 环境关联法规概要与动向376

11.4.1 日本376

11.4.2 北美377

11.4.3 欧洲378

11.4.4 其他国家379

11.5 基准调和380

11.5.1 1958年协定380

11.5.2 1998年协定(全球协定)381

11.5.3 基准调和活动和日本的工作381

参考文献384

附 相关英文缩写一览表3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