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4636347.jpg)
- 张镇寰,张天祥,罗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2564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自然辩证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1
一、自然界的辩证法1
二、自然科学的辩证法3
三、改造自然界的方法的辩证法5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7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7
二、科学论与科学认识形成论9
三、“两个发展”与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12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16
一、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16
二、自然辩证法与中华文化18
三、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19
思考题22
参考文献22
第一篇 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25
第一章 人类知识的进化与自然观的历史演变25
第一节 前科学时期的自然观25
一、自然与自然观25
二、原始神话、宗教“自然观”与古代朴素自然观27
三、中世纪神学自然观32
第二节 近代科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机械自然观36
一、哥白尼革命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36
二、机械自然观的产生38
三、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发展及其影响40
第三节 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和发展42
一、否定形而上学自然观43
二、辩证自然观的整体特征44
三、自然界的辩证唯物论图景45
四、辩证自然观现代发展的必然性47
思考题49
参考文献49
第二章 系统自然观51
第一节 系统自然观的产生51
一、系统自然观的来源51
二、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确立的意义53
第二节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方式57
一、自然物质形态的系统性58
二、自然物质系统及其基本特征58
第三节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与自组织62
一、科学对自然界系统演化的描述62
二、自组织理论64
三、自然界系统演化的方向性68
思考题72
参考文献73
第三章 生态自然观74
第一节 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前提和实质74
一、生态自然观的现代科学基础74
二、生态自然观的内涵和实质77
第二节 生态自然观中的人与自然81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81
二、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84
三、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必由之路87
第三节 生态危机与生态自然观90
一、生态自然观是对生态危机反思的必然结果90
二、当代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91
思考题94
第二篇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观97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97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独立97
一、科学的本质97
二、科学独立的时空和实现标志100
第二节 科学的结构102
一、科学结构102
二、宏观科学结构103
三、微观科学结构105
第三节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107
一、逻辑主义标准107
二、历史主义标准110
三、模糊标准115
思考题117
参考文献118
第五章 科学认识的发生119
第一节 科学认识发生的前提和背景119
一、科学认识产生的前提和背景119
二、科学方法123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动因——科学问题124
一、科学问题是科学认识的起点125
二、科学问题的本质和分类127
三、科研选题及选题原则129
第三节 科学事实与科学观察、科学实验131
一、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131
二、科学事实的获取133
三、观察和实验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137
思考题142
参考文献142
第六章 科学理论的形成143
第一节 科学抽象与科学发现的思维方法143
一、科学抽象143
二、科学发现的思维方法145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确立147
一、科学理论的含义和特征147
二、科学理论确立之前的形式——假说149
三、科学理论的结构150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检验152
一、证实、确证、否证与检验的复杂性152
二、检验与科学理论的真理性156
第四节 科学理论的评价与可接受性158
一、科学理论的逻辑和功能评价158
二、科学理论的静态和动态评价161
三、科学理论可接受性的依据165
思考题167
参考文献167
第七章 科学的发展168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动因168
一、科学发展的社会相关原因168
二、科学发展的自主性170
三、科学发展的探索性和创造性173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模式176
一、积微渐进模式176
二、不断否证模式178
三、范式革命模式180
四、科学研究纲领动态模式181
五、合理性与科学进步模式184
第三节 科学发展与真理186
一、科学与真理的关系186
二、科学朝向真理进步188
思考题190
参考文献191
第三篇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观195
第八章 改造自然界的前提195
第一节 改造自然界的需要195
一、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诉求195
二、改造自然界的限度198
三、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的理想和目标200
第二节 改造自然与认识自然203
一、“先行后知”、“先知后行”与“知行合一”203
二、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209
思考题214
参考文献215
第九章 改造自然界的技术途径216
第一节 技术的概念与本质216
一、技术哲学216
二、技术概念219
三、技术与科学221
第二节 技术要素、结构与体系224
一、技术的基本要素分析225
二、技术要素分类与技术结构226
三、技术的体系229
第三节 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31
一、技术的创新231
二、技术的发展233
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235
思考题239
参考文献239
第十章 改造自然界的工程实施240
第一节 工程的含义及其本质240
一、工程的定义240
二、工程的本质241
三、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245
第二节 工程的实施与评价249
一、工程理念与决策249
二、工程设计与评价252
第三节 工程活动的方法论254
一、工程活动的一般方法论254
二、工程活动的具体方法论259
思考题260
参考文献260
第十一章 改造自然界的科技伦理261
第一节 两种科技价值观的争论261
一、科技价值中立说261
二、科技价值负荷说263
第二节 当代主要科技伦理问题264
一、核科技与核伦理264
二、生物科技与生命伦理269
三、信息科技与网络伦理274
思考题283
参考文献283
第十二章 改造自然界的前景284
第一节 社会发展与科技政策和战略284
一、科技政策与战略的含义284
二、发达国家科技政策与战略287
三、中国科技政策与战略289
第二节 科学技术与人类可持续发展292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292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质294
三、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298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299
一、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300
二、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305
三、科学发展观与建构和谐社会309
思考题314
参考文献314
后记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