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中文言文异解汇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中文言文异解汇释](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4639467.jpg)
- 徐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 ISBN:753030044X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72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593页
- 主题词:文言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中文言文异解汇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册1
廉颇蔺相如列传1
求人可使报秦者1
君何以知燕王1
宜可使2
可予不3
宁许以负秦曲4
王必无人5
臣请完璧归赵5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6
拜送书于庭7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8
广成传舍9
以戏弄臣9
间至赵矣10
一介之使11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13
相视而嘻14
请奏瑟14
位在廉颇之右15
亲戚16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7
将军宽之至此17
赤壁之战19
芟夷大难19
按兵束甲19
英才盖世20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21
安能抗此难乎22
荆州之民附操者22
挟天子以征四方23
奄有其地23
蒙冲斗舰24
悉浮以沿江25
长江之险25
专欲误将军26
廓开大计26
神武雄才27
冒行之27
斫前奏案28
方连船舰29
最著前30
步走30
邹忌讽齐王纳谏34
昳丽34
旦日35
美我35
私我36
方千里37
谤讥38
市朝38
闻寡人之耳39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0
皆朝于齐40
记王忠肃公翱事42
长铨42
振落叶42
公固知某不贪43
游褒禅山记44
庐冢44
卒葬之45
独其为文尤可识46
其文漫灭47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47
有泉侧出49
其下平旷49
入之愈深50
古人之观于天地50
古书之不存51
石钟山记52
有石钟山焉52
始访其遗踪52
“南声”与“北音”53
函胡54
舟行适临汝55
于乱石间56
余固笑而不信56
独与迈乘小舟57
山下皆石穴罅58
微波入焉59
如乐作焉59
汝识之乎59
周景王之无射也60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61
石钟山的命名61
芙蕖64
过而不问64
菡萏64
能事不已65
暑为之退66
互芬齿颊67
盘餐67
是芙蕖也者68
察今69
军惊而坏都舍69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70
与先王之法亏矣71
悖乱不可以持国71
有要于时也72
经乎上世73
而己亦人也73
贵以近知远74
有似于此74
譬之若良医74
岂遽善游哉75
师说76
彼童子之师……解其惑者也76
君子不齿78
三人行80
年十七80
第二册82
鸿门宴82
使子婴为相82
旦日飨士卒83
为击破沛公军83
贪于财货84
毋从俱死也84
臣为韩王送沛公85
鲰生86
沛公奉卮酒为寿86
与之同命87
沛公之参乘87
则与斗卮酒88
则与一生彘肩89
复其盾于地92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能胜93
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93
大礼不辞小让95
何辞为96
公为我献之97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97
道芷阳间行97
间至军中99
立诛杀曹无伤100
谭嗣同101
而上畏西后101
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101
劝学103
劝学103
学不可以已10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05
虽有槁暴106
輮以为轮108
金就砺则利108
参省乎己109
吾尝终日而思矣109
非能水也110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11
神明自得112
蟹六跪而二螯113
与妻书114
巾短情长114
《梦溪笔谈》二则115
采草药115
自从本说115
凌冬不雕116
则粪溉者先芽116
雁荡山117
诺矩罗117
“经行”与“宴坐”117
植土118
龛岩119
陕西119
五人墓碑记121
蓼洲周公121
即除魏阉废祠121
在丁卯三月之望122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124
以大中丞抚吴者125
按诛五人126
傫然在墓者127
然五人之当刑也127
五人之脰128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128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129
剪发杜门130
赠谥美显130
斯固百世之遇也131
亦明死生之大132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132
梅花岭记134
青衣乌帽134
审知134
圣贤家法135
病梅馆记136
龙蟠136
则无景136
固也137
天梅病梅138
蠹蠹求钱之民138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139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140
解其棕缚141
第三册142
《孟子》二章142
鱼我所欲也142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142
蹴尔而与之143
乞人不屑也143
万钟于我何加焉144
庄暴见孟子144
王语暴以好乐144
臣请为王言乐145
今王鼓乐于此146
庖丁解牛148
庖丁148
砉然向然149
奏刀騞然151
乃中经首之会151
批大郤152
技经肯綮之未尝152
而况大軱乎153
“割”与“折”154
刀刃若新发于硎154
谋然已解156
如土委地156
信陵君窃符救赵158
公子闻之,往请158
市屠中158
遍赞宾客159
赢之为公子159
于众人广坐之中160
不宜有所过161
今公子故过之161
自迎夷门侯生162
朱亥故不复谢163
约车骑百余乘163
欲以客往赴秦军164
公子勉之矣164
恨之复返也164
如姬资之三年165
举手视公子166
椎杀晋鄙166
勒兵167
张衡传168
因入京师168
常从容淡静168
因以讽谏169
衡善机巧170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171
雅闻172
研核阴阳172
妙尽璇机之正173
不慕当世175
候风地动仪176
都柱177
咸怪其无征178
治威严179
书博鸡者事180
素无赖180
胁服夺其官180
为民诬太守者视此181
枉用三尺182
《指南录》后序183
都督诸路军马183
抗辞慷慨184
上下颇惊动184
吕师孟构恶于前185
以祈请使诣北186
分当引决186
避渚洲187
长淮间187
陷死188
如高沙189
左忠毅公逸事190
公瞿然注视190
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191
辄数月不就寝191
左公甥也192
送东阳马生序193
至舍193
“媵人”与“家贫”193
持汤沃灌194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195
无鲜肥滋味之享195
略无慕艳意196
第四册197
过秦论197
包举宇内197
相与为一197
秦人开关延敌198
逡巡而不敢进198
制其弊199
委命下吏199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00
以愚黔首201
金人十二201
践华为城202
陈利兵而谁何203
转而攻秦204
赢粮而景从204
非抗于儿国之师也205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205
六国论207
秦以攻取之外207
思厥先祖父208
举以予人208
奉之弥繁209
侵之愈急209
抱薪救火209
此言得之210
迁灭211
燕虽小国而后亡211
始速祸焉212
当与秦相较213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213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14
论积贮疏216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216
生之有时217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217
莫之或止218
莫之振救219
民且狼顾220
请卖爵子222
既闻耳224
阽危者224
上不惊者225
世之有饥穰226
数千百万之众226
政治未毕通也227
远方之能疑者228
怀敌附远229
阿房宫赋2231
阿房231
蜀山兀232
廊腰缦回234
檐牙高啄234
各抱地势235
钩心斗角236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237
歌台暖响238
舞殿冷袖239
而气候不齐240
王子皇孙240
辇来于秦242
渭流涨腻242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243
缦立远视244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45
钉头磷磷246
与朱元思书248
风烟俱净248
急湍甚箭249
猛浪若奔249
皆生寒树250
负势竞上251
窥谷忘反252
横柯上蔽253
促织254
令以责之里正254
假此科敛丁口255
薄产累尽255
俨然类画256
笼归256
连城拱璧258
上于盆而养之258
备极护爱259
以塞官责259
自与汝复算260
如被冰雪261
红女白婆262
各各竦立以听262
取儿藁葬262
东曦既驾263
则又超忽而跃264
顿非前物264
成以其小265
土狗265
意似良266
胡卢267
比笼267
木鸡268
蹄躈269
贴妇卖儿269
以蠹贫270
柳敬亭传271
乃近年271
犷悍无赖271
犯法当死272
以其技鸣272
无不当于心称善也273
无不与宁南意合273
倾动加礼273
宰执274
杀人亡命274
第五册276
涉江276
带长铗之陆离兮276
吾方高驰而不顾276
登昆仑兮食玉英277
步余马兮山皋278
邸余车兮方林278
齐吴榜以击汰279
桑扈赢行280
与前世而皆然兮280
固将重昏而终身281
露申辛夷282
时不当兮283
忽乎吾将行兮283
孔雀东南飞285
孔雀东南飞285
守节情不移286
大人故嫌迟287
何意致不厚288
何乃太区区288
“自名秦罗敷”与“自名为鸳鸯”289
会不相从许290
举言谓新妇291
我自不驱卿291
勿复重纷纭292
往昔初阳岁292
伶俜萦苦辛293
葳蕤自生光294
红罗复斗帐295
绿碧青丝绳295
留待作遗施296
“鸡鸣入机织”与“鸡鸣外欲曙”297
新妇起严汝297
事事四五通298
口如含朱丹299
本自无故训299
好自相扶将300
誓不相隔卿301
君既若见录301
我有亲父兄302
逆以煎我怀303
举手长劳劳303
谓言无誓违303
兰芝惭阿母304
汝可去应之305
府吏见丁宁306
始适还家门307
媒人去数故遣来贵门307
娇逸未有婚310
既欲结大义310
老姥岂敢言311
交广市鲑珍311
摧藏马悲哀312
君当日胜贵313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314
牛马嘶314
“其日”与“青庐”315
寂寂人定初316
《诗经》二首318
伐檀318
题旨318
清且涟320
清且沦321
清且直322
河之漘322
三百廛323
三百亿324
三百囷325
特326
硕鼠327
硕鼠327
三岁贯女327
逝将去女328
爰得我直329
谁之永号330
诗二首332
归园田居332
一去三十年332
守拙归园田333
暧暧远人村334
依依墟里烟334
饮酒335
山气日夕佳335
飞鸟相与还335
欲辨已忘言336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337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37
率尔338
摄乎大国之间338
加之以师旅339
且知方也340
夫子哂之341
愿为小相焉341
铿尔341
舍瑟而作342
异乎三子者之撰342
何伤乎343
吾与点343
为之小346
为之大347
对末段的两种解释347
齐桓晋文之事348
衅钟348
诚有百姓者349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349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350
则牛羊何择焉350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351
夫我乃行之352
秋毫之末353
折枝353
寡妻354
危士臣354
快于心355
方千里者九356
盖亦反其本矣356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357
谨庠序之教357
黎民358
伶官传序359
盛衰之理359
岂非人事哉359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60
请其矢360
及凯旋而纳之361
抑本其成败之迹361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62
项脊轩志363
项脊轩363
借书满架364
偃仰啸歌365
冥然兀坐366
珊珊可爱367
庭中通南北为一367
往往而是368
凡再变矣368
束发369
则可待乎369
或凭几学书369
亭亭如盖矣370
附记所作的时间370
殽之战373
勤而无所373
必有悖心374
公辞焉374
中寿375
殽有二陵焉376
超乘者376
且使遽告于郑376
使皇武子辞焉377
吾子淹久于敝邑378
为吾子之将行378
天奉我也379
其为死君乎379
何施之为380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381
遽兴姜戎382
文赢请三帅382
妇人暂而免诸国383
寡君之以为戮383
死且不朽384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385
治平篇386
吾以知其必不敷矣386
即有丁男繁衍之族386
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路而死者之比比乎387
不分之十户不止388
关于本文的论点389
过小孤山大孤山390
自武昌至京口390
抛江391
丹藤翠蔓392
上干云霄393
有俊鹘抟水禽393
合处如引绳394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395
语焉不详395
始有墓碣之修建,始有事略之编纂395
第六册396
唐诗三首396
梦游天姥吟留别396
对梦境的态度396
天姥山的方位397
天台一万八千丈398
对此欲倒东南倾399
熊咆龙吟400
殷岩泉400
云之君401
水澹澹兮生烟40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03
秋高403
三重茅404
长林梢404
沉塘坳405
忍能406
公然抱茅入竹去406
呼不得407
恶卧408
雨脚如麻未断绝409
寒士410
突兀410
琵琶行412
枫叶荻花秋瑟瑟412
间关莺语花底滑413
幽咽泉流冰下难414
凝绝不通声暂歇415
弟走从军阿姨死415
暮去朝来颜色故416
老大嫁作商人妇417
去来江口守空船417
江州司马青衫湿418
宋词二首420
念奴娇 赤壁怀古420
故垒420
赤壁421
惊涛421
小乔初嫁了422
雄姿英发425
羽扇纶巾425
谈笑间431
故国神游432
多情应笑我433
人生如梦435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437
仓皇北顾437
烽火扬州路438
佛狸祠438
唐诗二首440
行路难440
“垂钓”与“梦日边”440
多歧路,今安在440
直挂云帆济沧海441
兵车行442
背景442
道旁过者443
山东444
宋词二首445
雨霖铃445
寒蝉445
留恋处兰舟催发446
执手相看泪眼446
竟无语凝噎447
今宵酒醒何处447
与何人别448
扬州慢449
竹西449
荠麦450
废池乔木,犹言厌兵450
俊赏451
二十四桥452
屈原列传453
上官大夫453
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453
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454
“离骚”者,犹455
离忧也455
劳苦倦极456
忠而被谤457
明道德之广崇458
其文约459
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459
不获世之滋垢461
泥而不滓462
而齐竟怒463
竟听郑袖463
“既咎子兰”、“屈平既疾之”464
虽放流465
求忠以自为466
圣君治国466
何故而至此467
举世混浊468
蒙世俗之温蠖468
谁能以身之察察469
从容辞令470
终莫敢直谏471
教战守策473
进退坐作之方473
用迂儒之议473
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474
甲兵顿弊475
消耗钝眊475
痿蹶而不复振476
轻霜露而狎风雨476
骄惰脆弱477
要以不能免477
庶人之在官者478
行阵之节478
如古都试之法479
天下果未能去兵480
屯聚之兵480
荆轲刺秦王48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481
金千斤482
以己之私482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483
皆为戮没484
常痛于骨髓484
以药淬之485
人不敢与忤视485
往而不反者,竖子也486
宾客知其事者487
给贡职如郡县487
以闻大王487
剑坚故不可立拔488
卒惶急488
被八创489
欲以生劫之489
祭妹文491
觭梦幻想491
一念之贞491
遇人仳离492
孤危492
托落492
遽躬蹈之493
同临其穴493
嫛婗情状494
义绝高氏494
明经义谙雅故495
或人间长者先亡495
远吊扬州496
而竟已乎496
可能告我496
谏太宗十思疏498
求木之长者498
必浚其泉源499
戒奢以俭499
纵情以傲物500
振之以威怒500
将有作501
念高危501
思江海下百川502
乐盘游503
思三驱以为度503
宏兹九德504
垂拱而治505
原毁507
就其如舜者507
后世无及焉507
即其新不究其旧508
不以众人待其身508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509
报刘一丈书510
得长者时赐一书510
以慰长想510
将何以报焉511
何客之勤也511
官人幸顾我512
即所交识512
心计交赞之513
间道经其门513
若有所追逐者514
斯则仆之褊哉514
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515
柳毅传516
乃殊色也516
凝听翔立516
若有所伺517
夫婿乐逸517
舅姑毁黜以至此518
洞庭于兹518
密通洞庭519
负载珍重519
乡人谓之社橘520
附录一521
原君521
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521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522
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522
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523
故古之人君523
回想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524
屠毒525
规规焉525
兆人万姓526
摄絾滕526
谋攻528
凡用兵之法528
全军为上528
伐交529
伐兵529
修橹530
距闉530
毁人之国而非久也531
兵不顿而利可全532
三个“能”533
少则能逃之534
倍则分之534
国之辅也535
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536
乱军引胜536
一胜一负537
复庵记538
走之关中538
将尽厥职焉538
乃东宫不知所之539
太华之山539
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540
如将见之540
既反国而隐焉541
去之茫茫541
相与泫然542
游黄山记543
石门543
秀出天半544
兹游快且愧矣544
流石546
蛇行547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547
半作半止548
独上天都549
予越其右549
坐而下脱550
狱中杂记551
作而言曰551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551
官与吏剖分焉552
朱翁553
余生554
同宫僧某555
斯罗556
无责也558
订鬼560
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560
空室561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561
关于本文的类比论证562
察变564
天造草昧564
借征人境564
飘风怒吹565
每每员舆565
知动植庶品566
附录二567
本文征引主要书目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