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 省际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 省际比较](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4667906.jpg)
- 北京师范大学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1403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发展-对比研究-研究报告-中国-201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 省际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第一篇 经济的绿色增长第一章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绿色增长31
第二章 第一产业的绿色增长48
第三章 第二产业的绿色增长68
第四章 第三产业的绿色增长90
第五章 经济增长绿化度测算及分析107
第二篇 资源与环境的承载第六章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129
第七章 资源支撑力151
第八章 环境承载力——污染物减排172
第九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194
第十章 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测算及分析214
第三篇 政府的绿色行动第十一章 政府的绿色投资231
第十二章 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250
第十三章 环境治理及其政策271
第十四章 政府政策支持度测算及分析289
第四篇 绿色发展专题研究专题一 公众参与绿色经济307
专题二 中国历史上的绿色经济315
专题三 非化石能源发展前景323
专题四 从博弈论看发展绿色经济中的利益协调331
专题五 我国绿色消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37
专题六 绿色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能力建设344
专题七 绿色金融悄然兴起353
专题八 中国推进绿色经济中的跨部门协同361
专题九 科技在推进经济绿色增长中的作用369
专题十 绿色经济与法律、法规376
附录一 55个测度指标定义及数据来源387
附录二 国外绿色指数相关研究述评401
附录三 我国绿色发展指数相关研究述评410
各章主要执笔人423
后记424
专栏专栏2-1 贵州都匀:以茶产业为龙头,实现现代农业绿色增长50
专栏2-2 从传统游牧到粮棉基地:聚焦新疆石河子现代农业52
专栏2-3 北京市昌平区:科技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64
专栏3-1 河北唐山:从煤钢兴唐到绿色多极增长79
专栏3-2 江西新余:从钢城到国家新能源技术示范城81
专栏3-3 内蒙古元宝山:从塞外煤电名城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84
专栏3-4 安徽铜陵:从铜都到循环经济试点市87
专栏4-1 海林:挖掘林业资源,实现生态转型93
专栏4-2 重庆缙云山:体验式生态旅游96
专栏4-3 长岛:“四个百万”工程,创造“负碳长岛”100
专栏4-4 四川雅安:“绿色宝石”的绿色行动104
专栏7-1 植树造林的“右玉精神”157
专栏7-2 生态建设的“恭城模式”164
专栏7-3 麒麟区太阳能167
专栏7-4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白银模式”169
专栏8-1 邵阳市:全面强化三大措施,大气污染减排取得突破178
专栏8-2 宜昌市:走环保新道路,见三峡水新貌181
专栏8-3 宁波市出台法规,百里姚江重开颜186
专栏9-1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典范:西藏林芝地区203
专栏9-2 “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206
专栏9-3 生态城市样板:天津滨海新区210
专栏11-1 从“黑色”到“绿色”:河南焦作市的转型之路233
专栏11-2 福建东山“三湾整治”,还海洋一片蔚蓝236
专栏11-3 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陕西吴起239
专栏12-1 阜新:从资源耗竭性城市到人居环境范例254
专栏12-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基础设施一体化推动区域一体化257
专栏12-3 广州海珠区:“腾笼换鸟”推动产业升级和生态建设263
专栏12-4 上海世博会:绿色让城市更美好267
专栏13-1 海南儋州:实施生态立市建设战略275
专栏13-2 江苏扬州:坚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宜居自然环境281
专栏13-3 北京大兴留民营:绿色经济发展的乡村典范284
专栏13-4 宁夏中卫沙坡头:科技创造“人进沙退”奇迹286
表目表0-1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一级、二级指标及权重12
表0-2 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体系14
表0-3 2008年中国各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及排名19
表1-1 全国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变化38
表1-2 近年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主要政策42
表2-1 2005—2008年中国耕地面积及其减少量50
表2-2 2005—2008年中国畜牧业发展情况57
表2-3 1990—2009年中国绿色食品产业规模情况58
表2-4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59
表3-1 中国“十一五”时期主要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一览70
表3-2 2005—2008年工业废水排放相关指标变动表73
表3-3 2005—2008年工业废气排放相关指标变动表74
表3-4 2008—2010年上半年“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75
表3-5 2005—2009年居民生活用电78
表4-1 2008年中国综合能源消费构成表91
表4-2 2008年中国三次产业能耗表91
表4-3 1978—2008年中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变化表(%)92
表4-4 2000—2008年中国三次产业贡献率表(%)92
表4-5 2006—2008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表(%)93
表4-6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占GDP百分比(%)97
表4-7 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构成98
表5-1 2008年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及排名107
表5-2 绿色发展指数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排名差异比较113
表5-3 录色增长效率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115
表5-4 第一产业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117
表5-5 第二产业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119
表5-6 天津市第二产业指标与30个省份平均水平比较121
表5-7 第三产业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121
表5-8 四大区域第三产业指标比较123
表6-1 中国基本金属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137
表6-2 中国水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与其他国家比较139
表6-3 中国耕地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与其他国家比较140
表6-4 中国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与其他国家比较141
表6-5 中国草地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与其他国家比较142
表7-1 中国各地水资源分布情况(2008年)152
表7-2 中国各地区草地资源分布状况表154
表7-3 中国森林面积及森林覆盖率情况表(1999—2003年)155
表7-4 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158
表7-5 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158
表7-6 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159
表7-7 中国主要矿产基础储量(2008年)160
表8-1 “十一五”期间主要环保指标175
表8-2 全国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76
表8-3 分地区大气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177
表8-4 全国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80
表8-5 分地区废水及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180
表9-1 生态系统服务的种类199
表10-1 2008年中国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数及排名214
表10-2 绿色发展指数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排名差异比较219
表10-3 资源与生态保护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221
表10-4 资源与生态保护指标指数值及排名221
表10-5 环境与气候变化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223
表10-6 环境与气候变化指标指数值及排名224
表11-1 2007—2008年国家财政支出和环境保护财政支出233
表11-2 2007—2008年林业四大重点造林工程建设情况238
表11-3 2007—2008年农村改水改厕情况243
表11-4 2008年政府绿色投资支出244
表12-1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251
表12-2 城市供排水工程情况表251
表12-3 城市能源工程情况表252
表12-4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情况表253
表12-5 城市环卫设施情况表253
表12-6 “绿色北京”行动计划实施的九大绿色工程261
表14-1 2008年中国各地区政府政策支持度指数及排名290
表14-2 绿色发展指数与政府政策支持度排名差异比较295
表14-3 绿色投资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296
表14-4 绿色投资指标指数值及排名296
表14-5 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298
表14-6 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指标指数值及排名298
表14-7 环境治理三级指标、权重及指标属性299
表14-8 环境治理指标指数值及排名300
表专题4-1 4条道路交叉处的海拔高度332
表专题4-2 纯战略的寻找332
表专题10-1 美国主要污染控制法律379
图目图0-1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一级框架11
图0-2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指标二级框架12
图0-3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地区比较图20
图0-4 2008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地区分布图22
图1-1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变动趋势:1952—200935
图1-2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1957—200736
图1-3 中国、美国、世界人均能源消耗对比36
图1-4 中国增长业绩分解:1980—200740
图1-5 不同学者估计的TFP变动:1979—200741
图1-6 中国人均生活能源消费:1983—200746
图3-1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体83
图5-1 经济增长绿化度排名地区比较图109
图5-2 经济增长绿化度排名地区分布图110
图5-3 四大区域经济增长绿化度情况111
图5-4 绿色增长效率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116
图5-5 第一产业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118
图5-6 第二产业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120
图5-7 第三产业指标与经济增长绿化度指数对比122
图6-1 中国资源人均量相对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130
图6-2 2000—2008年中国供水量变化趋势131
图6-3 2000—2008年中国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132
图6-4 2008年中国水资源消耗结构132
图6-5 中国石油消耗量变化趋势133
图6-6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133
图6-7 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转换135
图6-8 2000—2009年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相对稀缺指数136
图6-9 2009年铀矿资源查明储量比较137
图6-10 1998—2008年中国核能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137
图6-11 2004—2007年中国基本金属矿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138
图6-12 1998—2007年中国水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139
图6 13 2000—2007年中国耕地资源和粮食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141
图6-14 2000—2007年中国森林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142
图6-15 2000—2007年中国草地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143
图6-16 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比较144
图6-17 2000—2008年废气排放量146
图6-18 调整储蓄后微粒排放造成的国民总收入损失(%)147
图6-19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微克/立方米)147
图6-20 中国废水排放量变化趋势148
图6-21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148
图6-22 废水中有毒物质排放量149
图8-1 1999—2008年中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图173
图8-2 1999—2008年中国污染直接经济损失图173
图8-3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76
图8-4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179
图8-5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与排放情况183
图9-1 2000—2008年中国人均当地水资源量195
图9-2 8种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的比较200
图10-1 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排名地区比较图216
图10-2 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排名地区分布图217
图10-3 中国四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对照图218
图14-1 政府政策支持度排名地区比较图291
图14-2 政府政策支持度排名地区分布图293
图14-3 中国四大区域政府政策支持度对照图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