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 附:名方广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 附:名方广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4687681.jpg)
- 门纯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2159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7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 附:名方广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兴阳温经祛寒法(兴阳法)10
(一)“兴阳法”的创始原因10
(二)什么是“兴阳法”11
(三)“兴阳法”的辨证运用及举例11
1.冠心病危症11
2.肾萎缩13
3.不孕症14
4.慢性前列腺炎15
5.肠梗阻16
6.变应性亚败血症16
7.类风湿性关节炎17
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7
9.胃下垂19
10.肢端动脉痉挛症(雷诺氏病)20
11.腺病毒性肺炎危症20
12.失眠重症22
13.心动过缓23
14.急性缩阳证24
(四)运用“兴阳法”的体会24
1.如何区分阴证和阳证24
2.脉诊在辨证时的作用24
3.如何区别心、脾、肾三脏的阳虚24
4.正确运用“温通”之法24
二、热证的不同治法及举例26
(一)清热剂治疗热证26
1.产后发热26
2.肺结核咯血26
3.肺结核高热27
(二)滋阴剂治疗阴虚发热证27
1.发热待查(无名高热)例一27
2.发热待查(无名高热)例二27
(三)解毒剂治疗热毒证28
1.白血病继发绿脓杆菌感染性败血症28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继发感染性败血症29
3.肝脓肿30
4.肺脓肿31
5.宫腔脓肿32
6.妊娠期阑尾炎33
三、整体观与辨证论治35
(一)整体观的重要性35
(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36
1.怎样理解中医的“证”36
2.为什么论治前必先辨证37
(三)祛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38
(四)关于望闻问切的连贯性40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辨证关系41
(六)临床上如何体现整体观和辨证论治43
1.“联合方组”的运用43
2.“反治法”的辨证运用49
3.方精药简,运用小方治病的体会50
四、研治疑难病的体会65
(一)胆结石65
(二)泌尿系结石67
(三)肾结核68
(四)胸壁结核69
(五)骨结核70
(六)脊椎结核71
(七)骨髓炎72
五、研治肿瘤的经验73
(一)鼻咽部出血性纤维血管瘤73
(二)脑垂体腺瘤74
(三)甲状腺腺瘤76
(四)颅底部神经纤维瘤77
(五)乳腺纤维瘤77
(六)骨瘤78
(七)再生障碍性贫血78
六、研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80
(一)辨证分型81
(二)分型论治81
1.寒凝血滞型81
2.气血瘀阻型82
3.阳虚毒陷型82
4.阴虚化热型(包括湿热蕴毒型)83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83
1.诊断标准83
2.疗效标准83
3.鉴别诊断83
(四)典型病案84
1.寒凝血滞型84
2.气血瘀阻型85
3.阳虚毒陷型85
4.湿热蕴毒型85
(五)研治体会85
七、研治牛皮癣的体会88
(一)临床特点88
(二)病因病机89
(三)辨证施治89
1.风寒体虚型89
2.风热挟实型90
3.津虚血燥型(阴虚内燥型)90
4.湿热蕴毒型90
5.肝肾阴虚型90
6.冲任不调型91
7.湿恋关节型91
8.肝郁血滞型91
(四)研治体会91
八、自拟方的临床运用体会95
(一)木耳羹95
(二)生发丸95
(三)活胃散96
(四)化石丹97
(五)山萸二枣汤98
(六)瓜蒂散99
(七)夏枯消瘤丸100
(八)一味当归汤100
(九)芍药钩藤木耳汤101
1.组成与主治101
2.大体方义101
3.随证加减101
4.典型病例101
5.运用体会107
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08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8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109
(三)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109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109
(五)指导学生的课堂笔记110
(六)重视学生的古文学习110
(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110
十、“医家五要”的职业要求112
(一)要严肃而热情112
(二)要大胆而细心112
(三)要专心而认真112
(四)要保密而慎重113
(五)要谦虚而好问113
十一、做医生的几点体会115
十二、关于中医工作的几点建议117
(一)重视对中医理论的学习118
(二)系统整理历代中医文献121
(三)重视在临床实践中继承121
(四)关于中医学术以及科研的评审问题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