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 上
  • 杨匡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780186459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5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565页
  • 主题词:文学研究-中国-20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主编前言1

绪论 走过一个文学世纪1

卷一 文学的现代性37

第一章 中国的现代性:缘起与发展43

一、从“古今之争”到“现代性”43

二、现代性:理解“现实”的过程47

三、白话文:走向“现代”的“启蒙”工具51

四、“西化现代性”的限度:拼音化运动失败的启示58

第二章 中国文学经验的现代性61

一、时空想象对文学经验的影响63

二、文学乌托邦:启蒙主义与国家文学75

三、审美现代性:个性主义与自由诗学79

第三章 文学现代体制的建立与拆解84

一、文学的制度化:现代性规划85

二、体制的“重”与“轻”:“未完成的现代性”92

一、事实与想象:从《山海经》到《镜花缘》96

第四章 文本传统与文学经验96

二、跨越时空的“故事新编”104

三、怀旧的文化与政治:从《游园惊梦》到《古都》110

卷二 左翼与延安117

第五章 历史选择延安119

一、西北角的崛起120

二、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125

三、偶然中的必然130

一、“笔杆子”,“枪杆子”143

第六章 文化队伍的整合143

二、文艺座谈会前后150

三、整风运动与谁教育谁171

第七章 《讲话》细读180

一、国家文化秩序的雏形180

二、“面向工农兵”的权和用195

三、泛政治的“超级文学”208

第八章 新的文学实验218

一、“形式”问题218

二、街头诗及其他222

三、从“现代白话”到“革命白话”228

四、旧形式与“延安体”234

第九章 脱“古”入“今”的转型246

一、罗马非一天建成246

二、“现代性”与“中国化”249

三、文化和文化人的“原罪”253

四、延安与“当下”257

卷三 文学的社会向度263

第十章 国家的文学与人的文学265

一、文学的社会学观念及其演变267

二、文学中的“群体”与“个体”273

三、文学与人性、人道主义281

四、个性化与多样化295

第十一章 “文革”及其异向的文学306

一、“文革”中的“五四”讲述306

二、“文革文学”与“现代文艺”314

三、“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演变322

四、从“文革文学”到“新时期文学”329

一、都市和乡村作为问题的提出341

第十二章 文学中的城市与乡村341

二、乡土的诗性表现348

三、市井——都市与乡村之间359

四、都市的迁徙与作家的书写369

第十三章 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380

一、意识的启蒙与写作的互动380

二、个性经验之于女性书写的意义384

三、“红妆”与“武装”的变奏399

四、女性文学的拓进409

卷四 文学的审美形态423

第十四章 从浪漫的“审美启蒙”到审美的政治化425

一、“五四”新文学的浪漫之路425

二、“新罗曼主义”的审美取向432

三、从审美先锋到政治先锋452

第十五章 “雅”“俗”两翼的纠结475

一、世纪初文学雅俗系统的建构475

二、“五四”精英文化语境中的雅俗制衡483

三、唯美派与新感觉派的雅俗交叠488

四、“城市之俗”与“乡土之雅”494

一、从文体革命到诗学革命499

第十六章 语言艺术与诗意想象499

二、新诗语言形式之维509

三、自由与格律的交替516

四、汉诗的想象方式与审美形态524

第十七章 母体模态与审美文化的延伸536

一、台湾文学的母体536

二、审美文化的“历史模子”538

三、审美策略和艺术呈示548

卷五 现代传媒与文学生产553

第十八章 现代传媒与现代文学555

一、现代传媒的萌生与发展555

二、媒介与论战558

三、从同人性到商业性561

第十九章 现代传媒与文化领导权564

一、文化领导权的理论564

二、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初步确立568

三、文化领导权的转化572

四、文化领导权在中国的重建574

第二十章 传媒的控制576

一、报刊制度与文化同质化577

二、文学报刊与文化同质化578

第二十一章 传媒与大众文学582

一、传奇形式和民族性584

二、献身理想的故事587

第二十二章 传媒功能的嬗变591

一、期刊体制的解体与改刊风591

二、传媒功能的转变594

三、千座高原上的网络乌托邦598

卷六 文学家的精神状况607

第二十三章 作家的情感方式与精神地位609

一、“尚力”审美的胜利609

二、从“个人”到“集体”614

第二十四章 鲁迅的精神遗产620

一、“大道直行”的批判精神621

二、直面“物”“我”的自省精神630

三、别求新声的文学精神642

第二十五章 “中国歌德”的道路654

一、庙堂与心态655

二、文化观和文艺观659

三、历史剧的上场665

四、“政治打油诗”的典型672

五、“中国歌德”现象677

六、郭沫若的思想谱系685

第二十六章 生存策略与精神密码690

一、悲剧性的灵魂史690

二、个人与时代的艰难平衡698

三、精神自我的无奈分裂705

四、新的生存空间711

五、彷徨中的期待718

六、精神蓄势与“归来的歌唱”724

卷七 放逐诗学与留学生文学731

第二十七章 裂变的中国人733

一、文化的困境733

二、“杂交”之果735

三、整合与离散740

第二十八章 自卑与超越746

一、“东洋罪”与“西洋罪”748

二、人种的焦虑753

三、面向未来的超越之道757

四、“弱国子民”的性别差异761

第二十九章 纵情与尚理765

一、“人情世界”的异态回照766

二、理性的抑扬775

三、东风与西风782

第三十章 魔幻镜里观异域786

一、恶性的文化互动787

二、想象中的东方“白马王子”794

三、面对傲慢的英国人797

四、早熟的世界公民804

第三十一章 文化乡愁与故国想象812

一、去国·乡愁·文化美学812

二、新时期的留学生写作822

三、身份认同与寻找家园830

卷八 文学纪事与世纪名篇843

一、20世纪(1900~2000年)中国文学纪事845

二、20世纪百部文学名篇目录(1900~2000年)1020

后记10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