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 1937-194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 1937-1945
  • 黄正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237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74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95页
  • 主题词: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史料-1937~194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 1937-194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董志凯1

绪论1

上编23

(1937年——1940年12月)23

第一章 自然社会环境与历史渊源23

第一节 自然环境23

一、边区的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24

二、边区的气候与自然灾害25

三、边区的自然资源30

第二节 社会环境32

一、边区的人口分布状况及人口流动32

二、抗战前的边区社会状况39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渊源43

一、大革命时期陕北的中共组织43

二、共产党人在陕西的军事暴动45

三、陕甘边根据地的建立47

四、陕北根据地的建立48

五、西北根据地的统一50

第四节 红军长征的落脚点51

一、红军长征的落脚点51

二、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成立和陕甘宁根据地的形成53

三、陕甘宁边区合法地位的确立55

第五节 敌后抗战的首席根据地58

一、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58

二、中共领导敌后抗战的首席根据地60

第二章 抗日战争前期边区的经济政策66

第一节 土地政策的转变和土地立法66

一、土地政策的转变66

二、抗战初期边区的土地立法71

第二节 争取外援和休养民力的经济政策76

一、关于大生产运动兴起原因的讨论80

第三节 “发展生产,自给自足”的政策——大生产运动的兴起80

二、大生产运动的兴起86

第三章 抗日战争前期边区的农业94

第一节 边区的传统农业94

一、边区的主要农作物94

二、传统农业的耕作水平96

三、农业生产的小规模经营99

四、边区农业耕作制度100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的组织和调剂103

一、边区农业劳动力存在的问题103

二、边区旧有的劳动组织107

三、1937—1940年对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整合111

第三节 边区农业的恢复和增长116

一、“休养生息”政策下的农业常规性管理116

二、大生产运动兴起后的农业政策120

三、部队、机关、学校的自给性农业生产122

四、农业的恢复与增长128

五、农民生活与农民负担133

第四章 边区工业的初创138

第一节 边区的传统手工业138

第二节 公营工业的初步建立143

一、边区发展工业的政策143

二、公营工业的初步建立145

三、兵器工业的创立151

第三节 手工业合作社的起步154

一、手工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及合作社法规154

二、1937—1940年边区的生产合作社157

第四节 个体手工业的恢复162

一、发展个体手工业是边区经济建设的需要162

二、1937—1940年边区的个体手工业164

第一节 公营商业的建立167

一、光华商店与边区公营商业的建立167

第五章 边区商业的初步建立167

二、边区党政军机关、学校开始经营商业169

第二节 私营商业的复苏172

一、边区发展私营商业的政策172

二、1937—1940年边区私营商业的发展173

第三节 消费合作社的建立176

一、苏维埃时期的消费合作社176

二、抗战前期边区的消费合作社177

三、1937—1940年的延安南区合作社181

第六章 边区财政与税收的创立184

第一节 边区财政与税务的草创184

一、苏维埃时期陕甘宁根据地的财政来源184

二、1937—1940年边区财政的主要来源188

三、抗战初期边区税务的初创189

一、1937—1940年救国公粮的征收192

第二节 救国公粮的征收192

二、救国公粮征收中存在的问题196

第三节 工商税的征收201

一、货物税的税目、税率变化201

二、其他税收和寒衣代金的征收205

三、工商税在边区财政收入中的地位207

第一节 边区银行的创立与光华券的发行209

一、苏维埃时期的金融业209

第七章 边区金融业的初创209

二、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建立211

三、光华代价券的发行及其他213

第二节 1937—1940年边区银行的主要业务217

一、边区银行的性质与任务217

二、吸收存款217

三、发放贷款219

四、开展汇兑221

一、国共关系的变化和皖南事变的发生225

第一节 皖南事变后边区的形势225

下编225

(1941年1月——1945年8月)225

第八章 皖南事变后边区的经济政策225

二、皖南事变后边区面临的形势228

第二节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232

一、《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232

二、新施政纲领的内容235

第三节 1941—1945年边区的经济政策237

一、知识分子政策238

二、西北局关于边区经济建设的政策240

三、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247

四、“精兵简政”的政策251

五、毛泽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257

第一节 减租减息运动264

一、边区的土地关系及相关政策264

第九章 抗日战争后期边区的农业(上)264

二、边区旧的土地租佃关系268

三、《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272

四、边区减租减息的立法276

五、减租减息运动的全面开展278

六、减租运动中的地主和农民286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整合293

一、劳动互助中的延安经验293

二、边区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再次整合296

三、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整合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01

四、边区对农业劳动力过剩和不足问题的解决303

第三节 边区的农贷309

一、毛泽东关于边区农贷的论述309

二、边区农业贷款制度的建立310

三、边区农贷的实施及特点314

四、农贷与边区乡村经济社会变迁319

一、边区的开荒政策325

第四节 边区的开荒运动325

二、边区的开荒运动及成效329

第十章 抗日战争后期边区的农业(下)334

第一节 农业技术的改良334

一、光华农场的建立334

二、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336

三、兴修水利与水土保持338

四、耕作方法的改进344

一、边区对棉花的需求347

第二节 边区的推广植棉347

二、边区推广植棉的政策及成效350

三、棉花种植与农村经济结构变迁357

第三节 边区的林业358

一、边区境内的森林分布358

二、森林过度开发对边区自然环境的影响360

三、边区保护森林的政策法规364

一、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369

第四节 边区的畜牧业369

二、边区发展畜牧业的措施372

第十一章 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上)380

第一节 边区发展工业的政策380

一、边区工业政策的逐步完善380

二、西北局关于争取工业品全部自给的决定387

三、工业建设中的赵占魁运动389

第二节 边区的公营工业392

一、公营纺织业392

二、公营造纸业395

三、化学工业399

四、煤炭工业403

五、石油工业406

六、炼铁工业407

七、兵器工业409

一、抗战前盐池县的盐业413

第三节 边区的盐业413

二、边区盐业产区的分布、所有制形式414

三、盐业政策的变化和实施418

四、盐业管理制度的建立421

五、影响边区食盐产量的主要原因423

六、盐业的作用426

第十二章 边区工业体系的建立(下)429

第一节 边区的手工业429

一、边区的个体手工业429

二、边区的手工业合作社435

三、边区的公营手工业437

四、手工业与边区乡村的社会变迁442

第二节 边区的民营工业445

一、边区发展民营工业的政策445

二、边区民营工业的发展447

三、民营工厂的劳资关系449

一、边区工业的性质453

第三节 边区工业的历史地位453

二、边区工业发展的原因455

三、边区工业的地位和作用457

第十三章 抗日战争后期边区的商业460

第一节 边区的商业贸易政策460

一、边区商业发展面临的问题460

二、边区的商业贸易政策463

第二节 食盐统销和烟酒公卖468

一、食盐统销468

二、烟酒禁卖和公卖475

第三节 边区的公营商业477

一、边区公营商业体系的建立477

二、机关、部队、学校经营的公营商业483

三、边区的出入口贸易488

一、“民办公助”政策的提出495

第四节 边区的消费合作社495

二、皖南事变后边区的消费合作社500

三、消费合作社的作用503

第五节 私营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505

一、1941—1945年边区的私营商业505

二、边区的集市贸易510

第十四章 边钞与边区的金融事业514

第一节 边区的货币发行514

一、边钞发行的基金问题514

二、法币的废止和边币的行使516

三、边币的发行过程518

四、“流通券”的发行与流通的问题532

第二节 边区的金融法规538

一、边区银行管理法规538

二、边区的“外汇”管理法规540

三、维护边区金融秩序的法规543

第三节 边钞在边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545

一、发放农贷,促进农业发展545

二、扶持边区公营工业的发展548

三、扶持合作社与手工业的发展551

四、扶持边区商业的发展554

第四节 边区的信用合作社555

一、边区农村的高利贷和民间借贷活动555

二、边区信用合作社的建立559

三、边区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业务562

四、信用合作社的作用565

第十五章 边区的税务与税收568

第一节 皖南事变后边区对税务的整顿568

一、边区的税收政策568

二、边区税务工作的全面整顿571

三、边区税收工作的逐步改进576

一、1941—1944年的征收救国公粮条例581

第二节 从救国公粮到农业税的征收581

二、救国公粮与农民负担587

三、边区的农业统一累进税592

第三节 工商税的征收599

一、货物税599

二、营业税604

三、盐税和公盐代金608

四、牲畜买卖和粮食斗佣612

五、烟酒税615

第四节 税收管理制度618

一、税务行政制度618

二、税款报解制度622

三、奖惩制度623

四、税收票照、花证的管理制度626

第五节 边区税收的性质、特点和作用627

一、边区税收的性质和特点627

二、边区税收的历史地位630

第十六章 边区交通运输和邮政事业634

第一节 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政策和措施634

一、边区交通运输管理机构的建立634

二、边区交通运输业的主要任务635

三、边区运输业的政策和措施637

第二节 运输业的组织方式640

一、边区民间运输的组织方式640

二、边区的运输合作社642

第三节 道路的修建与管理645

第四节 边区的邮政事业647

一、苏维埃时期的邮政事业647

二、抗战时期边区邮政网络的建立与完善648

三、边区的邮政业务653

附录一 参考文献654

附录二 表索引665

后记6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