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籍管理制度与农村土地问题探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籍管理制度与农村土地问题探讨
  • 谭峻,张璋,张丽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1662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地籍管理-土地制度-研究-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籍管理制度与农村土地问题探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地籍管理制度的历史回顾与评价1

第一节 多部门管理阶段(1949—1981年)1

第二节 理性回归的起步阶段(1982—1993年)5

一、土地详查全面铺开,建立初始土地统计制度6

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兴未艾10

三、开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总登记13

四、地籍法规制度逐步建立,各项工作走向正轨14

第三节 巩固阶段(1994—1996年)17

一、土地详查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全面展开18

二、土地申报总登记基本完成,思考日常地籍如何管理19

三、注重档案管理,推进地籍信息化建设20

四、完善法规建设,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21

第四节 提高阶段(1997—2000年)22

一、启动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开创土地管理工作新局面23

二、土地登记制度基本建立,成为规范土地市场的重要手段24

三、土地变更调查与统计制度基本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得到保障26

四、启动遥感监测体系,促进了土地有效利用27

五、地籍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奠定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28

第五节 发展阶段(2001—2005年)30

一、国土资源大调查工程全面展开,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31

二、土地登记覆盖面扩大,产权管理规范化32

三、全面建立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地籍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34

四、土地遥感监测技术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35

五、地籍事业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初现端倪36

第六节 调整阶段(2006年—)37

一、构建现代土地产权制度,为市场经济服务38

二、构建科学的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40

三、实施“金土工程”,构建土地管理基础平台42

第七节 近期我国地籍基础业务发展战略思考43

一、我国地籍管理框架体系基本确定43

二、近期我国地籍管理基础业务发展战略与重点课题45

第二章 我国农村地籍管理制度建设与效益评价55

第一节 新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历史沿革57

一、1949—1955年农民土地私有制建立57

二、1956—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民土地集体所有制形成58

三、1984—1998年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登记58

四、1999—2010年国土资源大调查时期59

第二节 农村土地产权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60

一、基层农村集体组织权益被侵占60

二、用地单位长期拖欠征地补偿费60

三、城乡结合部农民就业无保障而抗拒征地61

四、频繁土地调整引发纠纷61

第三节 农村土地产权调查工作现状分析61

一、农村土地产权调查的法律依据61

二、现阶段农村土地产权调查状况62

三、调查技术方法及评价63

第四节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效果分析64

一、加强了土地产权建设,保障了土地产权人权益64

二、完善耕地保护机制64

三、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水平64

四、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权威性65

五、解决土地权属纠纷维护社会稳定65

第五节 农村地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65

一、存在问题65

二、完善对策67

第三章 土地产权制度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关系探讨69

第一节 我国近代土地产权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变关系70

一、农民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转变70

二、城市国有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74

三、路径依赖下产权配置的理性回归——农地承包经营77

四、城市土地资产属性的显现——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79

五、新形势下催生的土地产权制度再改革82

第二节 土地产权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保障86

一、国有土地产权界定86

二、集体土地产权界定88

三、“三化同步”催生土地产权制度深化改革90

第三节 台湾地区农地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启示94

一、农地农有制度(1949—1953年)96

二、农地农用制度(1953—1982年)100

三、地尽其利制度与农地规模经营(1982—2000年)107

四、农地总量管制制度与农业产业升级(2000年—)111

第四章 土地发展权视角看地票交易制度117

第一节 土地发展权探讨118

一、地票118

二、土地发展权与地票119

第二节 案例分析:地票交易制度122

一、制度创设背景122

二、地票的形成123

三、制度运行原则124

四、制度运行机理126

五、制度运行机制136

第三节 地票交易制度评述139

一、制度创新的核心140

二、制度缺陷141

第四节 地票交易制度规范分析145

一、地票的经济属性与法律性质145

二、地票交易制度中各利益主体间的关系147

三、地票交易方式的缺陷及其改进方法149

四、地票交易制度与征地制度的衔接150

第五节 问题思考152

第五章 不同地区农地保护利益机制研究157

第一节 我国耕地的区域分布状况分析158

一、我国耕地分布的区域范围界定158

二、我国耕地资源与利用的现状158

三、不同地区耕地分布及质量状况160

第二节 不同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及其效果分析163

一、不同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分析163

二、不同地区耕地保护政策效果分析165

第三节 耕地保护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研究168

一、不同地区耕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168

二、耕地保护的区域利益关系分析172

三、耕地保护的区域利益机制的建立175

第四节 不同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建议177

一、东部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建议177

二、中部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建议179

三、西部地区耕地保护政策建议180

第六章 农用地流转的信托制度研究183

第一节 信托与土地信托184

一、信托的本质和特征184

二、土地信托的法律基础184

第二节 农用地信托流转制度借鉴与实践186

一、国外土地流转模式探究186

二、我国农用地信托流转模式的初级探索189

第三节 我国农用地信托流转制度构建193

一、我国农村引入土地信托制度的指导思想193

二、农用地信托流转主体的权利与义务193

三、我国农用地信托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建设194

四、我国农用地信托流转的一般架构195

第四节 基于比较优势的农用地信托流转模式选择197

一、基于比较优势的农用地分区研究197

二、基于比较优势的农用地信托流转模式选择202

第五节 问题思考205

第七章 耕地保护新理念——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209

第一节 标准土地生产当量与配额交易制210

一、标准土地生产当量210

二、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机制211

第二节 我国土地生产当量计算212

一、主要农作物选取212

二、各省区市土地生产当量212

三、各省区市人均土地生产当量的差异214

第三节 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机制构想216

一、总量控制217

二、初始分配217

三、确认配额权218

四、市场交易218

第八章 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探讨221

第一节 宅基地取得制度的演变过程分析222

一、土地改革时期:宅基地农民私有,财产权利充分222

二、农业合作化时期:宅基地两权分离,限制流转223

三、改革开放初期:宅基地规划控制,分级限额审批224

四、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并进时期:一户一宅,农民特权226

五、农村宅基地取得制度演变特征分析227

第二节 宅基地取得制度现状及改革意愿调查228

一、问卷样本结构分析228

二、宅基地制度改革意愿调查分析233

三、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235

第三节 宅基地取得制度改革探讨237

一、宅基地原始取得制度重构237

二、宅基地继受取得制度重构240

三、农村宅基地相关配套制度的创设与完善244

第九章 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探讨249

第一节 北京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及使用状况249

一、北京市农村宅基地历年变化情况249

二、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分析252

三、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256

第二节 典型地区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实践259

一、天津市“宅基地换房”实践259

二、浙江省嘉兴市“两分两换”实践260

三、北京市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创新实践261

第三节 节地理念下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探讨266

一、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方向266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原则266

三、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基本内容268

第十章 北京市土地合理利用探讨273

第一节 土地利用协调度分析模型构建275

一、建立土地协调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275

二、评价指标评分模型(功效函数)277

三、土地利用协调度函数278

四、模型构建中的关键问题280

第二节 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分析280

一、数据处理和计算280

二、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分析281

三、促进北京市土地协调利用基本对策284

第三节 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286

一、北京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287

二、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模型287

三、结果分析292

后记:关注农村土地问题,保障农民财产权益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