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物代谢动力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药物代谢动力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4782371.jpg)
- 王广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370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药物代谢动力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物代谢动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述1
一、什么是药物代谢动力学1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
第二章 药物体内转运3
第一节 概述3
第二节 药物跨膜转运及其影响因素4
一、生物膜4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4
第三节 药物的吸收6
一、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6
二、药物在其他部位吸收10
一、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2
第四节 药物的分布12
二、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常用的测定方法13
三、药物在特殊屏障中转运16
第五节 药物的排泄23
一、肾排泄23
二、胆汁排泄24
三、粪排泄24
四、其他途径25
第六节 多药耐药与外排转运载体25
一、多药耐药现象25
二、P-糖蛋白27
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9
四、乳腺癌耐药蛋白32
参考文献37
一、药物代谢方式38
第三章 药物的代谢研究38
第一节 药物代谢方式及代谢后的活性变化38
二、药物经生物转化后的活性变化42
第二节 药物代谢部位和代谢酶42
一、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及其代谢酶42
二、药物的肝外代谢及其代谢酶44
第三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49
一、代谢相互作用49
二、种属差异性50
三、年龄和性别差异51
四、遗传变异性53
五、病理状态55
第四节 药物代谢研究常用的方法55
二、药物体外代谢研究56
一、药物体内代谢研究法56
第五节 药物代谢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61
一、药物的代谢研究与创新药物的开发和筛选61
二、药物代谢与药物的毒性评价62
三、药物代谢研究与药物的代谢相互作用63
参考文献63
第四章 经典的房室模型理论64
第一节 房室模型及其基本原理64
一、房室模型及其动力学特征64
二、拉普拉斯变换(Laplace transform)66
三、房室模型的判别和选择68
四、药动学参数的生理及临床意义68
第二节 一房室模型70
一、单剂量给药动力学71
二、多剂量给药动力学76
第三节 多室模型79
一、单剂量给药动力学80
二、多剂量给药动力学84
参考文献85
第五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86
第一节 非线性药物消除86
一、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表达方法86
二、动力学特征87
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鉴别方法87
四、t1/2和AUC与c0间的关系88
第二节 米氏参数的估算方法89
第三节 非线性药物消除的个体化给药90
第四节 非线性药物吸收91
一、对抗癫痫药加巴喷丁的非线性吸收研究92
二、对头孢呋辛酯的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消除研究92
第五节 非线性药动学的研究进展94
一、最近新发现的一些非线性消除的药物94
二、其他因素引起的药物非线性消除现象95
三、新技术在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95
四、药物的非线性结合研究95
参考文献95
第六章 非房室模型的统计矩方法97
一、各阶统计矩定义以及计算公式97
二、生物利用度99
三、清除率99
四、MRT和半衰期的相互关系100
六、稳态表观分布容积101
五、吸收动力学101
八、稳态浓度的计算102
九、预估到达稳态浓度的时间102
七、代谢分数求算102
十、非房室模型和房室模型的优缺点比较103
附录 非连续取样AUC变异的计算103
参考文献104
第七章 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105
第一节 目的与意义105
一、意义105
二、药物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和临床评价之间的关系106
三、生物利用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的主要参数106
四、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106
五、生物利用度的分类106
一、受试者的选择107
第二节 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试验原则和方法107
二、受试者的例数108
三、参比制剂选择108
四、试验设计108
五、数据分析110
第三节 生物等效性评价的统计学方法111
一、方差分析112
二、双单侧t检验法112
三、(1—2α)%置信区间法112
四、Wilcoxon方法113
五、研究功效113
六、实例113
一、缓控释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实验内容116
第四节 缓控释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116
二、缓控释制剂的评价117
第五节 个体生物等效性评价和群体生物等效性简介119
一、个体生物等效性和群体生物等效性119
二、试验设计120
三、统计模型120
四、个体生物等效性评价122
五、群体生物等效性评价的计算124
六、群体等效性、个体等效性以及平均等效性的关系125
参考文献125
第八章 临床药物动力学127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7
一、基本概念及其研究目的127
二、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127
第二节 特殊人群的药物动力学128
一、老年人的药物动力学128
三、血药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128
四、临床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28
二、儿童的药物动力学129
三、肝功能不全病人的药物动力学130
四、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药物动力学131
第三节 新药的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13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
二、临床试验应遵循的原则131
三、试验设计132
第四节 群体药物动力学132
一、基本概念132
三、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NONMEM法)133
二、参数的估算方法分类133
四、非参数期望极大值法(NPEM法)135
五、个体给药方案的制定——Bayesian法136
第五节 临床血药浓度监测138
一、基本原理138
二、肌酐清除率的测定方法139
三、给药剂量的调整方法140
参考文献140
第九章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141
第一节 概述141
第二节 药效学模型142
一、药效指标的选择142
二、血药浓度-效应曲线的类型142
三、药效学模型分类143
第三节 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模型144
一、理论基础144
二、效应室的归属145
三、一房室PK-PD模型146
四、二房室PK-PD模型148
五、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的估算方法及其意义149
第四节 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模型的应用149
一、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研究149
二、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结合研究153
三、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相互作用研究155
参考文献157
二、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基础158
一、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发展158
第十章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及其实践158
第一节 概述158
第二节 药物在组织中的命运159
一、药物清除模型及清除率159
二、分布162
三、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参数的来源163
第三节 整体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165
一、收集资料165
二、整体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165
三、物质平衡方程165
四、组织中药物浓度预测166
五、模型的验证和修订166
二、异速增大方程167
第四节 种属间比放167
一、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167
第五节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应用171
一、在新药研制中的应用171
二、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80
参考文献182
第十一章 手性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184
第一节 概述184
第二节 手性药物的生物活性184
一、手性药物的作用模式184
二、手性排斥、静态手性和手性易化185
三、手性药物的生物活性类型186
一、药物吸收190
二、分布190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立体选择性190
三、药物代谢191
第四节 临床用药复杂和对新药研究的影响203
一、体内外对映体优/劣活性比的比较203
二、临床血药浓度与效应关系的复杂性203
三、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血药浓度检测中的复杂性211
四、动物种属间的差异与药效学、毒性研究的复杂性212
参考文献213
第十二章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214
第一节 目的和意义214
第二节 内容和方法215
一、临床前药动学研究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15
二、临床前药动学研究方法216
一、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特点221
第三节 生物样品分析技术的特点与要求221
二、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222
三、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确证222
第四节 新的缓、控释制剂的临床前研究的内容与方法224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24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25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25
参考文献226
第十三章 药动学数据的曲线拟合以及常用软件227
一、最小二乘法的一般原理227
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算法的比较228
三、估算药动学参数中的若干问题229
四、曲线拟合的影响因素230
五、目前常用计算机药动学数据拟合程序232
参考文献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