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理教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理教学论
  • 查有梁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525372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物理教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物理教学的认识论研究1

第一节 一般认识论1

一 实践—理论—实践*2

二 个性—共性—个性*4

三 状态—过程—状态*6

第二节 发生认识论及其教育模式8

一 活动—图式—活动*9

二 同化—顺应—同化*11

三 平衡—非平衡—平衡*12

四 发生认识论与基础教育模式14

第三节 发展认识论及其教育模式18

一 经验—直觉—经验*20

二 结构—转换—结构*22

三 综合—分析—综合*23

四 发展认识论与创造教育模式25

第四节 物理概念形成的认识论模式29

一 毛泽东的“实践论模式”29

二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模式”32

三 爱因斯坦的“科学认识论模式”38

第二章 物理教学的系统论研究43

第一节 系统科学三原理43

一 反馈原理44

二 有序原理44

三 整体原理45

四 系统科学原理的哲学基础46

第二节 反馈原理与教学原则一47

一 反馈原理的内涵47

二 反馈原理对教育的意义49

三 教学原则一的表述53

第三节 有序原理与教学原则二56

一 有序原理的内涵56

二 有序原理对教育的意义60

三 教学原则二的表述63

第四节 整体原理与教学原则三67

一 整体原理的内涵67

二 整体原理对教育的意义69

三 教学原则三的表述72

第五节 物理概念形成的系统论模式77

一 系统关联模式77

二 协作现象模式83

三 数理匹配模式89

第三章 物理教学的结构研究96

第一节 牛顿力学的教学结构97

一 教学结构的意义97

二 初等水平的力学结构98

三 中等水平的力学结构99

四 大学水平的力学结构100

第二节 高中力学结构的对话101

第三节 高中电学结构的对话106

第四节 方法—问题结构111

一 “一题多解”形成结构111

二 “一题多变”形成结构114

三 “分析—综合”形成结构119

第四章 物理教学的模式143

第一节 教育模式原理143

一 为什么要研究教育模式143

二 教育模式与教学模式145

三 教育模式三原理147

第二节 物理教材对应的教育模式148

一 实验模式148

二 学术模式150

三 文化模式151

四 系统模式153

第三节 中学物理导学—讨论模式157

一 模式的实验基础157

二 模式的操作程序158

三 模式的目标161

四 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161

第四节 中学物理指导—探索模式164

一 模式的实验基础164

二 模式的操作程序164

三 运用模式的注意事项166

四 模式的目标167

五 模式的理论依据167

第五节 中学物理目标—掌握模式168

一 模式的实验基础168

二 模式的操作程序168

三 运用模式的注意事项170

四 模式的目标171

五 模式的理论依据171

第六节 中学物理图表—竞赛模式173

一 构想模式的溯源173

二 模式的程序设计174

三 实施的注意事项175

四 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175

五 模式的目标177

第七节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发展趋势178

一 教学模式多样化178

二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179

三 教学模式现代化180

第五章 物理教学的技术182

第一节 物理教学技术原理与模式183

一 物理教学技术的原理183

二 物理教学技术的模式186

三 物理教学与技术发展189

第二节 物理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使用190

一 传统教学媒体的特点与使用191

二 电化教学媒体的特点与使用197

第三节 物理实验教学技术201

一 演示实验教学技术202

二 学生实验教学技术205

三 课外实验教学技术209

第四节 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212

一 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212

二 实验技能的测量与评价221

三 情感因素的调查与评价226

四 课堂教学质量的分析与评价231

第六章 物理教学的艺术236

第一节 物理教学艺术的准则237

一 教学艺术的原理237

二 教学艺术的原则238

三 物理教学艺术的准则243

第二节 物理教学艺术的模式244

一 物理教学艺术的特点244

二 物理教学艺术魅力产生的因素247

三 物理教学艺术的模式251

第三节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254

一 激发求知欲的艺术255

二 揭示科学美的艺术257

三 促进发展的艺术261

第七章 物理概念教学267

第一节 物理概念研究267

一 概念的理解267

二 物理概念269

三 物理量273

四 物理规律275

第二节 物理概念形成276

一 物理概念形成的认识论问题277

二 物理概念形成的科学方法论问题284

三 物理概念形成的心理学问题289

四 物理概念形成的教学问题297

第三节 物理概念形成的教学程序研究304

一 物理概念形成的教学程序304

二 “能”概念形成的教学研究的重要性308

三 “功”概念形成的教学程序318

四 “机械能”概念形成的教学程序322

五 “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教学程序324

第四节 初中二年级“数理概念匹配”研究327

一 学习物理概念的数学困难327

二 自编教材:等比关系和等积关系331

第五节 高中一年级“数理概念匹配”研究339

一 学习物理概念的数学困难339

二 数理概念匹配:矢量运算340

三 关于“矢量运算”的教学讨论344

第六节 高中物理选修课“数理概念匹配”探索347

一 数学概念先行347

二 初等数学并不“简单”348

三 “数理概念匹配”探索的启示351

第八章 物理问题教学355

第一节 物理问题解决研究的意义356

一 物理问题解决的内涵356

二 物理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模式357

三 物理问题解决研究的价值358

第二节 物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359

一 物理问题解决的程序模式360

二 物理问题解决的行动模式361

三 物理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362

四 物理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形式367

第三节 物理问题解决的策略368

一 两条基本的解题思路368

二 解题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369

三 物理问题解决的一些特殊方法375

第四节 物理问题解决教学过程的高效益途径探讨378

一 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主要思维障碍379

二 教师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认识误区382

三 提高问题解决教学效益的途径384

第九章 物理教学方法388

第一节 方法与结构389

一 科学方法的范畴结构390

二 教育科学方法的范畴结构391

三 教学方法的范畴结构393

第二节 常规教学方法与应用396

一 备课方法396

二 引入方法405

三 授课方法409

四 复习方法414

第三节 科学方法与应用422

一 模拟方法422

二 理想方法423

三 类比方法427

四 比较方法428

第四节 综合方法与应用429

一 活动教学方法430

二 隐性教学方法439

三 反馈控制方法446

四 综合交叉方法452

主要参考文献4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