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机械零件可回收性技术评价理论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机械零件可回收性技术评价理论与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404186.jpg)
- 卢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3489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机械元件-再生资源-资源利用-技术评估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机械零件可回收性技术评价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回收再制造1
1.1概述1
1.1.1回收再制造的内涵1
1.1.2回收再制造的作用3
1.1.3回收再制造的前提5
1.2回收再制造技术5
1.2.1可回收性评价技术5
1.2.2再制造产品修复技术6
1.2.3再制造产品试验与评价技术7
1.2.4再制造产品安全服役技术7
1.2.5再制造与其他制造技术8
1.3回收再制造的国内外现状9
1.3.1政策和项目方面9
1.3.2技术方面14
1.3.3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17
参考文献19
第2章 机械零件的回收与评价24
2.1零件的失效、拆卸和清洗24
2.1.1零件失效的分类24
2.1.2零件失效的原因26
2.1.3回收零件的拆卸与清洗26
2.2回收零件的质量检测和评价29
2.2.1质量检测和评价的概念29
2.2.2质量检测和评价的方法30
2.3回收零件评价内涵34
2.3.1质量评价35
2.3.2环境评价37
2.3.3经济评价39
2.4回收零件的评价流程41
参考文献43
第3章 基于表面质量的可回收性评价46
3.1摩擦磨损退化规律46
3.1.1摩擦47
3.1.2磨损48
3.2表面质量退化评价50
3.2.1静态表面质量评价50
3.2.2动态表面质量评价52
参考文献53
第4章 零件的疲劳强度特性预测55
4.1概述55
4.2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56
4.2.1尺寸影响56
4.2.2加工影响58
4.2.3热处理影响58
4.2.4强化工艺59
4.2.5残余应力60
4.3实际零件的疲劳特性变化66
4.3.1 S-N曲线66
4.3.2裂纹萌生区域72
4.3.3基于残余应力的疲劳强度预测73
4.4工程应用80
4.4.1零件的裂纹萌生区域设计80
4.4.2零件的热处理强化工艺要求的制定85
参考文献89
第5章 内在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92
5.1疲劳损伤现象92
5.1.1损伤的物理本质93
5.1.2损伤力学表示95
5.1.3一维损伤计算100
5.2疲劳中的强化现象105
5.2.1小载荷强化105
5.2.2小载荷强化机理115
5.2.3过载强化126
5.3基于动态强度演化的热力学过程130
5.3.1强化的热力学过程130
5.3.2疲劳损伤模型与分析131
5.4基于动态强度特征的疲劳累积损伤133
5.4.1现有疲劳累积损伤理论133
5.4.2载荷强化模型138
5.4.3动态强化演化过程139
5.4.4基于强度特征的疲劳累积损伤143
5.5基于载荷强化损伤的工程应用149
参考文献151
第6章 内在质量退化的最佳表征参数157
6.1概述157
6.2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的变化特征159
6.2.1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159
6.2.2恒幅载荷下的剩余强度变化160
6.2.3变幅载荷下的剩余强度变化162
6.2.4剩余强度的分布特征162
6.2.5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的关系164
6.3机械零件疲劳过程机械特性变化规律165
6.3.1简介165
6.3.2疲劳过程中的频率变化166
6.3.3疲劳过程中的硬度变化173
6.3.4疲劳过程中的刚度变化178
6.3.5内在质量退化的最佳表征参数182
参考文献184
第7章 内在质量的评价方法和流程187
7.1评价方法187
7.2评价流程189
7.2.1根据载荷历程评价191
7.2.2根据机械特性评价194
7.2.3综合评价模型197
7.2.4无限寿命设计下的回收评价流程197
参考文献200
第8章 缸体和活塞杆可回收性评价201
8.1概述201
8.2研究对象206
8.3强度富余估算207
8.3.1缸体极限应力计算207
8.3.2活塞杆极限应力计算208
8.3.3活塞杆失稳计算209
8.3.4缸体材料强度试验210
8.3.5活塞杆材料强度试验214
8.3.6强度富余量估算218
8.3.7仿真校对218
8.4回收评价过程221
8.4.1表面质量评价222
8.4.2内在质量评价224
8.5回收评价结论227
参考文献228
第9章 等速万向传动轴的回收评价230
9.1研究对象230
9.2强度富余估算232
9.2.1关键零件的应力分析232
9.2.2强度试验233
9.2.3强度富余量估算234
9.3回收评价过程234
9.3.1拆解、清洗235
9.3.2表面质量评价235
9.3.3内在质量评价244
9.4回收评价的试验验证247
9.5评价结果250
9.5.1 AC型等速万向节250
9.5.2 VL型等速万向节251
9.5.3中间轴251
参考文献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