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ISBN:11184·38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概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西双版纳自然地理概貌1

(一)地理位置、辖区与山脉河流1

(二)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2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5

(一)植物资源5

(1)植物的种类和特征5

(2)植被及自然群落6

(3)经济植物8

(二)动物资源11

(三)矿产资源12

(四)矿泉资源13

(五)水能资源14

三、西双版纳历史沿革16

(一)傣族22

四、西双版纳各民族22

(二)哈尼族29

(三)拉祜族30

(四)布朗族31

(五)基诺族35

(六)瑶族38

(七)回族39

(八)佤族40

(九)壮族40

(十)苗族41

(十一)汉族41

五、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43

(一)反对境外异族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43

(1)赶走斯格得“探测队”44

(2)反对割让勐乌、乌德的斗争45

(3)捣毁曼乱宰教堂47

(4)暹逻军队进犯勐龙、打洛48

(5)勐腊人民的护界斗争49

(二)反对封建领主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50

(1)火烧“召勐”司署50

(2)土司争权51

(3)驱逐勐龙土司52

(4)勐罕群众赶走宣慰之弟53

(5)攸乐山人民的抗暴斗争54

(三)地下党的活动与反蒋爱国武装的建立55

(1)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56

(2)讨蒋自卫军“江越支队”58

(3)车佛南整训总队58

(4)阻击蒋军残部迎接解放军60

六、做好事交朋友 疏通民族关系62

(一)人民政府处处为人民62

(二)中央民族访问团带来党中央的关怀64

(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敌65

七、实现民族区域自治67

(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67

(二)筹备过程68

(三)欢乐的节日——自治区成立盛况72

(四)自治区下设的行政管理机构74

(五)自治权利的行使76

(六)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77

(七)统战工作的开展80

八、和平协商土地改革83

(一)和平协商土改的必要性83

(二)和平协商土改的经过85

(1)深入发动群众、组织农民队伍87

(2)用“三把尺子”划阶级87

(3)查田定产、没收地主土地、征收富农土地88

(三)和平协商土改的成就和后来否定“和改”的错误89

(4)分配土地89

(四)和平协商土改地区的合作化运动92

(1)试办互助组、合作社92

(2)合作化运动的大反复93

九、部份山区的逐步过渡96

(一)逐步过渡的准备96

(二)曲折的道路100

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102

(一)农业102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02

(2)科学种田的开展104

(3)政策的稳定与生产的发展106

(二)林业111

(三)渔业、牧业和副业113

(1)渔业113

(3)南药114

(2)畜牧业114

(4)水果、甘蔗及其它115

十一、茶叶话古今116

(一)大叶种茶的发源地116

(二)“普洱茶”的兴衰117

(三)制茶工业的发展119

十二、橡胶种植业的巨大发展122

(一)西双版纳最早的橡胶树122

(二)飞速发展的国营橡胶事业123

(三)民营橡胶也迈开了步子126

(四)橡胶事业发展的前景128

十三、工交邮电和财经贸易130

(一)公路交通网的形成130

(二)商业网的形成及财政收入133

(三)工业从无到有136

(四)新兴的邮电事业139

十四、民族教育事业141

(一)教教合一与“学差”141

(二)从最低起点开始143

(三)结合边疆特点开展民族教育145

十五、文化艺术绚丽多彩148

(一)民族文字148

(二)民族文学151

(三)民族艺术154

(1)音乐、舞蹈155

(2)壁画和工艺美术157

(3)建筑艺术159

(四)民族文化机构164

十六、从瘴疠之区到康乐之乡165

(一)昔日的“瘴疠之区”165

(二)解放初期的卫生工作167

(三)消灭“瘴疠”的斗争169

(四)医疗卫生网与少数民族医务人员的成长171

(五)医疗卫生战线的新气象174

十七、城镇建设与人民生活的改善177

(一)黎明之城——允景洪177

(二)勐海、勐腊县城的建设181

(三)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182

十八、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184

(一)历史上的民族关系184

(二)各族人民友好合作关系的新发展187

(三)极左路线对民族关系的破坏190

(四)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再现192

(1)民族关系193

(2)场群关系195

(3)军民关系198

(五)前程似锦200

后记2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