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普通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普通教育](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4895883.jpg)
- 李桂林,戚名琇,钱曼倩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039433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1017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10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普通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上编 清朝末年的普通教育5
第一章 幼稚教育5
一、章程、体制5
奏定学堂章程和学部有关奏议咨文5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1904年1月13日)5
二、办学情况6
(一)幼稚园举例6
张之洞:札学务处办敬节育婴堂文6
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1904年)7
上海幼稚舍开办9
祝上海幼稚舍开校记9
上海公立幼稚舍章程(1904年)11
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1905年)13
南京旅宁第一女学附设幼稚园开办简明章程(1906年3月14日)16
(二)各地幼稚园开办情况18
京师筹设蒙养院、幼稚园18
直隶藩司增筹办省城女学堂附设幼稚园请立案文(1907年)19
天津创办幼稚园20
河北最早的幼稚园20
严仁清:回忆祖父严修在天津创办的幼儿教育(节录)21
山西省城创设幼稚园22
江苏学务处详请通饬各属育婴堂、敬节堂附设蒙养院文(1906年)22
江苏筹设幼稚园情况24
安徽筹设幼稚园情况24
江西宜黄县女学堂附设幼稚园25
湖南常德府议设蒙养院25
广州南强公学附设幼稚园25
闽督附奏创办幼稚园片(1907年9月5日)26
论幼稚园27
三、知识界的议论27
孟森:地方自治与教育(节录)30
第二章 小学教育35
一、章程、体制35
(一)钦定、奏定学堂章程和学部有关奏议、咨文35
钦定蒙学堂章程(1902年8月15日)35
钦定小学堂章程(1902年8月15日)35
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35
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35
学部通行给事中刘学谦奏设半日学堂片稿文(附刘学谦奏片)(1906年1月4日)35
学部咨行各省强迫教育章程(1906—1907年)36
学部第一次审定初等小学教科书凡例(1906年4月)37
学部第一次审定高等小学暂用书目凡例(1906年)41
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1907年3月8日)43
学部奏编《国民必读课本》《简易识字课本》大概情形折(1909年1月9日)43
学部通咨各省变通学制实施办法文(1909年7月2日)45
学部奏酌拟变通初等小学堂章程折(1909年5月15日)45
学部通行京外凡各私塾应按照本部奏定变通初等小学简46
易科课程办理文(1909年12月11日)46
学部奏遵拟检定小学教员及优待小学教员章程折(并单)(1909年12月31日)46
学部奏拟简易识字学塾章程折(附章程)(1910年1月10日)52
学部奏颁布初等小学堂教科书折(1910年1月27日)52
学部奏《简易识字课本》编竣折(1910年2月7日)54
学部奏编辑《国民必读课本》分别试行折(1910年2月7日)55
学部通行京外学务酌定方法并改良私塾章程文(附章程)(1910年7月28日)56
学部通咨各省督抚推广厅州县简易识字学塾文(1910年9月15日)60
学部札各省提学司翻印高初两等小学各书办法文(1910年11月2日)61
学部札行各省查禁伪造学部审定教科书文(1910年12月15日)63
学部奏复陈普及教育最要次要办法折(并单)(1910年12月26日)64
学部奏改订两等小学堂课程折(并单)(1910年12月30日)65
学部奏改订简易识字学塾章程折(1911年2月22日)66
学部奏定小学经费暂行章程折(并单)(1911年7月1日)67
学部通饬札饬提学司简易识字学塾招收学生以年长失学者为限文(1911年8月14日)67
学部奏拟订单级教授二部教授办法折(1911年8月5日)72
(二)议决案76
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议决案:请变更初等教育方法案76
二、办学情况79
(一)概况79
清末各省小学堂情况*79
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1909年)各省小学堂及半日学堂统计85
(二)大中城市办学情况89
1.办学情况89
京师督学局调查统计89
京师督学局所属小学堂及学生数历年比较表(1908年)90
京师设蒙养学堂、女学堂90
直隶天津设学之发起91
京师划分学区91
天津开办女学92
省视学高奎照、张良弼、陈恩荣、焦焕桐等查视天津各学堂93
情形报告(1907年)93
奉天94
吉林94
山东95
江苏95
浙江95
江西95
河南96
安徽96
湖南96
广西97
云南97
福建97
2.学堂举例98
《南洋官报》记思益小学98
龙门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简章99
姚明辉记道立师范附属小学103
姚明辉:敬业学堂104
(三)州县城镇办学情况105
顺天府属查学高步沄、刘桂芬调查涿州学堂利弊禀(节录)(1904年)105
保定易州查学王振垚、冯蕴章查视广昌小学堂情形禀(节录)(1904年11月2日)105
保定易州查学王振垚、冯蕴章查视涞水县小学堂情形禀(节录)(1904年11月11日)106
冀州查学李金藻查视新河各小学堂情形禀(节录)(1904年11月13日)106
大名查学齐丕福查视南东等州县高等小学堂情形禀(节录)(1904年11月26日)106
省视学陈恩荣查视冀州、衡水、故城、阜城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07
省视学陈恩荣查视沧州各属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08
省视学陈恩荣查视南皮县、盐山县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10
省视学张良弼查视邯郸县、大名乡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12
省视学张良弼查视大名县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13
省视学焦焕桐查视雄县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14
云南省视学赵令仁农视察云南县学务报告(1908年7月)115
蔡映辰调查江苏泰州姜堰镇公立小学堂报告(节录)(1908年)116
浙江松阳县各学堂调查表(1909年)116
其他各地情况(直隶、吉林、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广东)126
(四)农村办学情况130
省视学陈恩荣查视沧州各属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30
省视学张良弼查视鸡泽县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31
省视学焦焕桐查视新城县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31
省视学高奎照查视怀来县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31
省视学陈恩荣查视宁津县学务情形报告(节录)(1907年)132
李搢荣调查武清县东北两路各学堂报告(1908年)132
问天:述内地办学情形(节录)(1909年)138
其他各地情况(直隶、山东、四川、广东)141
黑龙江、吉林143
(五)边远地区办学情况143
四川、云南144
广东、广西144
蒙古、新疆145
(六)改良私塾146
上海私塾改良会会友初次至各乡镇劝学记略(1905年)146
上海私塾改良总会章程147
苏城私塾改良社第四次会考记略(1905年)150
直隶提学司通饬各属实行改良私塾文(1907年)151
河南提学司详定改良私塾章程(1909年)152
湖南省教育总会调查各地私塾(1910年)156
吉林提学司札饬各属改良私塾告示(1910年)157
山东巡抚袁树勋奏请表彰武训办学(1909年)158
江苏巡抚端方奏开办简易识字学塾片(1909年9月24日)158
(七)简易识字学塾158
河南巡抚吴重熹奏豫省筹设简易识字学塾办理情形折(1909年)159
顺天府奏筹设顺属简易识字学塾办理情形折(1910年2月20日)160
贵州巡抚庞鸿书奏设简易识字学塾片(1910年2月24日)161
(八)半日学堂161
湖南巡抚端方晓谕阖省绅商士民筹设半日学堂示(1905年)161
湖南学务处奉抚宪批通饬各属仿办四字讲社札(1904年)163
(九)教材、教法165
1.教材编印情况165
教科书之发刊概况(节录)(1868—1918年)165
商务印书馆根据“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教育宗旨编辑出版初等小学教科书181
商务印书馆再版高等小学、初等小学教科书181
商务印书馆出版儿童画册182
蒋维乔:编辑小学教科书之回忆182
陆费逵:论中国教科书史187
论限用部编教科书有妨教育之进步(节录)189
江梦梅:前清学部编书之状况194
郑鹤声:三十年来中央政府对于编审教科图书之检讨(节录)195
2.新式教学法的传入212
俞子夷:单级、复式、二部教法212
黄炎培记南开小学实行新教法218
俞子夷:海尔巴脱五段法218
(十)义务教育220
京师强迫教育先为皇族服务220
京师实行强迫教育之为难220
南通州教育普及之计划221
广西实行强迫教育221
(十一)“乡民毁学”事件222
江西袁州乡民暴动事(1909年8月)222
江苏宜兴县乡民焚毁学堂(1910年2月)224
浙江乡民毁学余闻(1910年4月)225
浙江慈溪等县乡民焚毁学堂(1910年4月)226
江苏江都县乡民毁学(1910年4月)226
嘉善西塘镇乡民因赛会毁学(1911年4月)227
福建泉州乡人拆毁西隅两学堂(1911年7月)227
毁学果竟成为风气耶228
三、知识界的议论及批评229
奏定小学堂章程评议(1904年)229
论教育之不能普及(1904年)231
胡尔霖:拟上学部条陈(1908年)233
庄俞:论小学教育(1909年)234
孟森:地方自治与教育(节录)(1909年)239
陆尔奎:论简易识字宜先定为义务教育(1909年)242
陆费逵:小学堂章程改正私议(1909年)244
沈颐:论缩短立宪期限与教育之关系(1910年)249
庄俞:论简易识字学塾(1910年)254
沈颐:论改良私塾(1910年)254
庄俞:论学部之改良小学章程(1911年)261
蒋维乔:论宣统二年之教育(1911年)268
何劲:说两等小学读经讲经之害(1911年)272
第三章 中学教育277
一、章程、体制277
(一)钦定、奏定学堂章程和学部有关奏议、咨文277
钦定中学堂章程(1902年8月15日)277
奏定中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277
学部札各省提学使年暑假表照印转发各学堂遵办文(1906年12月17日)277
修改各学堂考试章程折(节录)(1907年1月19日)278
学部通行京外征收学费章程文(1906年11月10日)282
学部通咨各项中小学堂学生初级师范学堂自费生转学章程文(1907年11月24日)284
各项中小学生初级师范学堂自费生转学章程(1907年11月24日)285
慈禧下诏整顿士风(1907年12月25日)286
学部通行各省提学使详报变通中学办法筹办情形文(1910年1月21日)287
学部电各省提学司高等学堂招生不准中学未毕业者投考文(1910年9月5日)287
学部奏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折(1909年5月15日)287
学部通饬各省中小学一律添设官话课(1910年12月)288
学部奏检定初级师范中学教员及优待教员章程折(并单)(1911年1月19日)288
学部奏改订中学文实两科课程折(存目)(1911年1月26日)294
学部奏停止各省高等、中等学堂毕业复试折(1911年9月9日)295
二、办学情况297
(一)概况297
清末各省中学概况297
光绪三十三年、三十四年、宣统元年各省中学及学生统计表305
(二)部分省区中学堂统计306
京师官立公立中学堂一览表306
直隶全省中学堂简明表307
湖北全省中学堂一览表(1910年)317
河南全省中学一览表320
浙江省中学堂监督第一次会议纪事(1909年1月31日)323
广西全省中学一览表(1907年)325
吉林全省中学情况326
江苏省江宁府中学堂一览表(1908年)326
(三)官立中学堂举例327
项士元:杭州府中学堂之文献327
山东济南府官立中学堂调查总表332
江西省南昌府洪都中学堂调查总表332
安徽省安庆府官立中学堂调查总表333
山西公立中学堂调查总表334
黄炎培:调查镇江府中学堂报告(1911年3月)335
沈祥龙、陈伯衡记清末广州府中学堂336
陆殿舆:清末重庆府中学堂340
李铁夫:同盟会在叙永县活动纪实(节录)353
王映楼:惠州府中学生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355
(四)几所著名的私立中学358
1.天津南开中学358
张伯苓: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节录)358
王文田:张伯苓先生与南开364
2.湖南民德学堂366
钱无咎:明德校史(节录)366
湖南明德学堂规则(节录)(1903年)371
黄一欧:黄兴与明德学堂375
3.上海浦东中学校380
杨斯盛捐产兴学启(1905年12月)380
私立浦东中学校暂定章程(1906年)381
杨斯盛:宣布浦东中学校宗旨书(1907年3月21日)389
张念祖:浦东中学校训育概况390
4.上海南洋中学堂392
姚明辉:南洋中学392
三、知识界的议论及批评396
时报:论教育(1904年)396
中外日报:论学堂之腐败(1904年)399
申报:论中国教育之弊(1906年)401
庄俞:教育琐谈(节录)(1909年)403
教育杂志评论:教育可以灭人国(节录)(1909年)405
陆费逵:京津两月记(节录)406
陆费逵:民国普通学制议(节录)(1911年)407
下编 民国初年的普通教育413
第一章 幼稚教育413
一、规程、议决案413
(一)教育部公布的有关幼稚教育规程413
教育部公布师范教育令中有关规定(1912年9月29日)413
教育部公布国民教育令中有关规定(1915年7月31日)413
教育部公布国民教育令施行细则中有关规定(1916年1月8日)413
教育部训令推广蒙养园(附蒙养园案)(1921年7月13日)414
(二)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有关议决案415
第六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关于“推广蒙养园案”议决案415
民国初年江西湖南山西河北等地幼稚园概况416
(一)概况416
二、办学情况416
教育部视察学务总报告(直隶奉天河南山东山西云南等省蒙养园概况)(1913年8月)417
张雪门:我国幼稚园的沿革418
舒新城:中国幼稚教育小史(节录)424
(二)几所著名的蒙养园(幼稚园)426
袁希涛记南通育婴堂幼稚园426
钱公溥记南通育婴堂及幼稚园427
北京女高师附设蒙养园概况(附蒙养园简章)428
薛钟泰: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校的幼稚园430
俞子夷记南高师附属幼稚园440
(三)附录450
江苏各县公立私立蒙养园一览表450
上海幼稚园一览表451
上海培真幼稚园参观记452
教育部通电各省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912年1月19日)455
(一)教育部公布小学教育规程和有关咨文、训令455
第二章 小学教育455
一、规程、议决案455
教育部颁布审定教科图书暂行章程(1912年5月)456
教育部公布审定教科用图书规程(1912年9月13日)457
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1912年9月28日)459
教育部通告小学教科书编纂办法(1912年10月3日)459
教育部订定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文(附教则及课程表)(1912年11月22日)460
教育部拟定强迫教育办法(1913年)460
教育部致国务院豫省请停办高初小学关系非细希仍令460
该督等斟酌财力切实筹办文(1913年)460
教育部咨河南都督呈称取消小学举行校外考试各节均勿庸议文463
教育部公布修正审定教科用图书规程(1914年1月28日)465
教育部训令各省力筹普及教育(1914年2月19日)467
教育部公布半日学校规程(1914年2月)468
教育部训令各省初等小学宜与高等小学一律注重(1914年3月3日)469
袁世凯公布维持学校令(1914年4月2日)470
教育部训令各省民政长整顿教育(1914年4月9日)471
袁世凯令教育部、各省民政长督饬所属振兴小学(1914年5月23日)472
教育部饬京内外各学校中小学修身及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务以孔子之言为指归文(1914年6月)473
教育部咨各省师范及小学注重国文手工图画音乐(1914年12月)475
教育部整理教育方案草案(关于小学、改良私塾)(1914年12月)476
教育部饬知教科书编纂审查会各教科采取方针(1914年8月28日)480
教育部规定小学教授之注意点(1915年)481
教育部呈拟具义务教育施行程序呈请核示施行并批令(1915年4月30日)481
大总统申令:公布国民学校令(1915年7月31日)481
大总统申令:公布高等小学校令(1915年7月31日)482
教育部拟定甄别京兆各属小学教员规程文(1915年8月4日)482
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1916年1月8日)484
教育部公布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1916年1月8日)484
大总统申令:公布预备学校令(1915年11月7日)484
教育部拟定边省教育计划草案(1915年8月)484
教育部公布检定小学教员规程(1916年4月28日)485
教育部通知各省区撤销《教育纲要》《预备学校令》(1916年9月7日)489
教育部公布废止预备学校令(1916年10月9日)489
教育部公布修正国民学校令(1916年10月9日)489
教育部公布修正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1916年10月9日)490
教育部公布修正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1916年10月9日)490
教育部订定施行检定小学教员办法(1917年1月27日)490
教育部订定小学教员褒奖规程(1917年2月6日)491
教育部订定小学教员俸给规程(1917年2月6日)492
教育部分咨各省区恢复校舍及学款以振兴教育文(1918年12月31日)493
教育部令行各省改国文为语体文(1920年1月12日)495
教育部订定分期筹办义务教育年限(1920年4月2日)495
第一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1915年4月)496
(二)历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有关议决案496
第二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1916年10月)500
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1917年10月)500
第四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1918年10月)502
第五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1919年10月)503
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1921年10月)504
第八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1922年10月)504
第九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1923年10月)505
第十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1924年10月)509
第十一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的有关议决案(1925年10月)511
二、办学情况513
(一)概况513
民国初年各省小学教育状况513
教育部视察各学区学务总报告(关于小学教育)(1913年8月)516
教育部行政纪要乙编(关于小学教育概况及整理私塾等)525
全国教育行政会议各省区报告汇录(关于小学教育改良私塾概况)(1916年11月)531
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概况554
(二)学校举例554
1.高等师范附属小学554
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校简章555
庄俞:参观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校纪略561
顾树森记北京高师附小563
黄炎培记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1914年10月13日)566
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概况570
俞子夷:一个小学十年努力记572
2.师范学校附属小学590
庄俞:参观江苏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纪略590
俞子夷:江苏省立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关于职业教育之过去未来(1917年)592
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概况595
蒋维乔:记湖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599
教育部视察浙江省立第十师范附属高等小学校、国民学校报告601
3.公立小学校609
蒋维乔:记湖北省立模范小学校609
顾树森:记天津模范小学610
4.私立小学校611
庄俞:本校概况述要611
尚公小学校章程614
万竹小学校史略618
万竹小学校视察记619
《少年世界》记北京孔德学校629
云六:参观孔德学校记635
蒋维乔记长沙楚怡小学校637
魏浚明:本校小学部之过去639
谢生辉记江西兴国丽泽初等小学校状况647
(三)小学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采用650
1.教科书650
编辑共和国小学教科书缘起(节选)(1912年)650
教育部连续三次公布审定教科图书三十余种653
商务印书馆编辑小学教科书商榷书(1913年7月)658
新式教科书编纂总案(1916年)661
江梦梅:论现行教科书制度与前清制度之比较663
郑鹤声:三十年来中央政府对于编审教科图书之检讨(节录)668
2.教学方法681
陆费逵:小学校国语教授问题681
太玄:小学理化教授之实际685
朱元善:论复式教授692
范祥善:一周间之单级教授698
天心:分团式动的教育法之实际707
俞子夷:现代我国小学教学法演变一斑723
(四)义务教育施行情况752
山西义务教育施行程序(1918年11月)752
江苏省义务教育施行程序及办法(1919年9月)753
袁希涛:民国十年之义务教育754
陈宝泉:我国义务教育之经过及进行758
陆费逵:新学制之批评(小学校)(1913年)764
三、知识界的议论及批评764
汪冠洋:新学制之批评(小学校)(1913年)767
庄俞:小学教育现状论768
侯鸿鉴:对于江苏教育现状之感论772
虞箴:小学教育之紧要问题774
李廷翰:危哉!小学教育之前途775
天民:小学校中之实业思想779
贾丰臻:今后小学教科之商榷(1917年)783
第三章 中学教育791
一、规程、议决案791
(一)教育部公布中学教育规程和有关咨文、训令791
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1912年9月28日)791
教育部公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1912年12月2日)791
教育部公布中学校课程标准(1913年3月19日)791
教育部通行中学、师范生练习笔记训令(1913年4月17日)791
教育部规定中学校经费由省支给训令(1914年)792
教育部发布学生不得投身政党训令(1913年8月28日)792
教育部咨京兆尹、三都统、各省巡按使、甘边宁海镇守使、川边镇守使解明教育纲要注重小学,中学之设在小学发达之后文(1915年)793
教育部通饬中学校添授簿记(1916年11月23日)794
教育部训令重申禁止学生加入政党(1917年2月6日)795
教育部酌定中学增设第二部办法(1917年3月12日)796
教育部通咨各省限制中等学校招生资格(1917年3月25日)797
教育部关于儿童吸烟一节应由京师督学局各省教育厅重申禁令(1918年9月18日)798
教育部抄送组织全国中学校联合会办法训令(1919年1月23日)799
教育部抄送中学校校长会议议决增进中学校国文800
数学外国语程度办法训令(1919年1月29日)800
教育部通知各省区中学校外语不以英语为限(1919年1月29日)801
教育部咨各省区专门学校、大学校、中学校应各依相当程度招生(1919年1月31日)801
教育部抄送中学校校长会议议决中学校应增进理科教育办法训令(1919年2月8日)803
教育部咨复交通部各省区中学校应斟酌地方情形酌量增减科目及时间(1919年4月25日)803
教育部训令各省女子中学校应注重家事实习(1919年5月23日)804
教育部令各省女子中学校得设简易职业科(1919年5月22日)804
教育部规定女子中学课程及女子师范学科文(节录)(1919年5月24日)806
教育部通咨各省区应设法筹办女子中学校(1919年5月24日)810
教育部训令速设女子中等学校(1921年7月12日)810
(二)历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以及全国中学校校长会议有关议决案811
第二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节录)(1916年11月)811
第四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节录)(1918年10月)812
全国中学校校长会议有关议决案(节录)(1919年)813
第五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节录)(1919年10月)825
第八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节录)(1922年10月)826
第九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节录)(1923年10月)827
第十届全国教育会联合大会有关议决案(节录)(1924年10月)827
二、办学情况829
(一)概况829
民初各省中学概况829
视察各省区学务总报告(关于中学教育)837
教育部行政纪要乙编(关于中学概况及全国中学校一览表)847
全国教育行政会议各省区报告汇录(1916年11月)849
1922年度各省区各级学校学生数统计表856
1922年度之几种全国教育统计表857
(二)学校举例858
1.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校858
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校概况(1918年)858
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校三三制学则(1922年)862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事一览表866
南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概况867
东南大学附中改组前之概况及新学制简章869
北京女高师附属中学校概况880
北京女高师附属中学校学科程度及每周教授时间表882
江苏省立第一中学校学则(1917年6月改订)883
江苏省立第一中学校沿革883
2.省立中学883
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概略885
山东省立第二中学校概况报告886
视察(京师)第一中学校概况888
刘鹃书:参观正定中学校概况889
直隶省立正定中学校野外会操志略891
3.私立中学校893
浙江省私立安定中学校概况报告893
《东方杂志》记安定中学894
王卓然记参观保定育德中学(节录)894
刘仙洲:保定育德中学创办经过及其师生的革命活动897
京师私立畿辅中学校901
4.女子中学校902
视察(京师)女子第一中学校概况902
侯鸿鉴:无锡私立竞志女学校概略903
无锡竞志女学改为女子中学(1918年)910
三、知识界的议论及批评911
高式愚:论今日学校教育之缺点及其补救法(1914年)911
潘文安:对于汤总长中学教育方针之赘言(1914年)914
黄炎培:考察本国教育笔记(节录)(1915年)918
杨鄂联:中等教育之危机(1916年)918
天民:中学校亟须改革之点(1918年)921
张竞生:改普通中学制为分科中学或选科中学制的商榷书927
廖世承:关于新学制草案中等教育课程之研究(节选)(1922年)929
附:社会教育951
一、规程、通令951
教育部通电各省都督府筹办社会教育(1912年1月29日)951
教育部通电各省筹划社会教育办法(1912年6月4日)951
教育部公布通俗教育研究会章程(1915年7月)952
教育部公布通俗教育讲演所规程(1915年10月23日)954
教育部公布通俗教育讲演规则(1915年10月23日)955
教育部公布图书馆规程和通俗图书馆规程(1915年10月23日)956
教育部通饬各省酌办露天学校并转发露天学校简章及暂行规则(1916年3月18日)958
教育部公布通俗教育讲演传习所办法(1916年4月15日)960
教育部公布全国教育计划书(关于社会教育)(1919年3月)961
二、各地举办情况963
唐蔚芝等发起组织通俗教育研究会(1912年4月28日)963
章太炎等发起通俗教育研究会(1912年5月)963
陈宝泉祝椿年等组织成立北京通俗教育会(1912年11月)964
教育部视察各学区学务总报告(关于社会教育)(1913年8月)966
黄炎培:参观京津通俗教育记(1915年)981
京师通俗教育各项学校983
视察京师通俗教育报告(1915年10月)984
视察京师通俗教育报告(1916年11月)995
《教育杂志》记载上海太仓湖北河南等地举办通俗教育情况1008
各省通俗教育各项学校(1912—1916年)1010
征引书目举要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