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科目考试基础知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科目考试基础知识
  • 本书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4007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68页
  • 文件大小:203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农村-干部-工作-中国-自学参考资料;公务员-招聘-考试-中国-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公共科目考试基础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3

第一部分 “三农”问题的理论、方针与改革3

一、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3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小康建设9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16

四、2004年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五个“一号文件”22

五、全面系统把握我国农村改革历史与经验34

第二部分 政治理论基础和时事政治41

第一卷 马克思列宁主义41

一、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4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43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5

四、科学社会主义66

第二卷 毛泽东思想74

绪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创造性结合7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78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82

三、统一战线87

四、人民斗争和人民军队90

五、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93

六、思想政治工作95

七、政策和策略96

八、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98

九、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100

第三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0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108

二、邓小平理论12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7

四、科学发展观145

五、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与重大战略159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59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67

(三)人才强国战略173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81

(五)党的先进性建设185

(六)社会主义荣辱观193

(七)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199

(八)中国和平发展道路203

(九)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文件精神206

第三部分 经济24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44

二、微观经济246

三、宏观经济253

四、国际经济259

第四部分 法学269

一、法学基础理论269

二、宪法276

三、行政法287

四、刑法297

五、民法300

六、经济法306

七、诉讼程序法314

八、国际法316

第五部分 管理324

一、公共行政324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328

三、公共财政332

四、行政绩效334

五、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335

六、行政监督337

七、行政改革与创新338

八、公共政策340

九、领导学342

第六部分 科学技术351

一、科学技术及其作用351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政策352

三、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354

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357

第七部分 历史 国情国力 公文写作与处理363

一、中国古代史363

二、中国近现代史373

三、中国当代史381

四、世界历史390

五、国情国力396

六、公文写作与处理405

中417

第一部分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与试题结构分析417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内涵417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地位418

三、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内容和基本结构419

四、应试准备与方法422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423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内涵423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基本题型解析424

三、片段和文章的阅读理解解析429

(一)关于片段阅读试题的解答429

(二)关于短文阅读理解试题的解答432

真题示例436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440

一、数量关系题解440

二、数字推理的内在规律与解答441

(一)相邻数字比较法442

(二)等差数列及其变式442

(三)等比数列及其变式443

(四)平方数列及其变式444

(五)立方数列及其变式445

(六)加减数列及其变式445

(七)乘除数列及其变式446

(八)双重数列446

(九)非规律数列447

真题示例449

三、数学运算解答方法和题型451

(一)数学运算算式题的基本解答方法451

(二)数学运算应用题的基本题型和解答方法454

特别提醒469

真题示例470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475

一、判断推理题解475

(一)图形推理475

(二)演绎推理475

(三)定义判断476

(四)机械推理476

(五)事件排序476

二、图形推理题型解析477

图形推理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481

真题示例481

三、演绎推理484

(一)直接推出型486

(二)矛盾关系型487

(三)削弱型488

(四)加强型489

(五)前提型489

(六)结论型490

真题示例491

四、类比推理495

(一)考生要充分重视类比推理的重要性495

(二)类比推理的理论解释495

解答类比推理题注意事项501

真题示例502

五、事件排序503

(一)事件排序题解503

(二)事件排序题解答方法503

真题示例507

六、定义判断509

(一)定义与定义判断509

(二)定义判断例题解析509

真题示例513

第五部分 常识判断517

一、常识判断题解517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要点与例题解析517

(二)邓小平理论内容要点与例题解析51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要点与例题解析520

(四)十六大以来党的方针路线和重大战略决策522

(五)经济内容要点与例题解析525

(六)法律内容要点与例题解析528

(七)管理内容要点与例题解析531

(八)科学技术内容要点与例题解析533

(九)历史文化内容要点与例题解析535

真题示例539

常识判断解答注意事项542

第六部分 资料分析的难点与解答545

一、资料分析题解545

二、文字资料解析546

文字资料题解答注意550

三、表格材料550

表格材料题解答注意554

四、统计图554

(一)条形统计图555

(二)平面图558

(三)曲线图560

(四)网状图562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564

真题示例564

下575

第一部分 正确认识申论与申论考试575

一、什么是申论575

二、申论考试与试题结构576

三、申论考试要素和环节582

四、近年来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述评583

五、2000—2008年《申论》考试分析与趋势589

(一)关于考试题材部分589

(二)关于考试的做答部分590

(三)申论命题趋势分析591

六、申论备考与做答593

(一)考生如何做好备考工作593

(二)备考要讲究基本方法595

(三)注意申论的做答要求和技巧596

第二部分 申论考试能力598

一、阅读理解能力598

(一)阅读材料598

(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需要注意的问题600

二、分析综合能力602

(一)分析综合能力的内涵602

(二)如何进行材料分析603

(三)综合内涵与基本要求604

(四)综合概括能力提高与注意事项606

三、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607

(一)提出对策的基础或前提条件607

(二)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608

(三)提出方案的具体步骤和基本原则610

四、进行论证的能力613

(一)论证的几种类型613

(二)立论和标题614

(三)论述文的结构布局618

(四)论证的基本方法621

(五)论证基本要求与问题623

第三部分 申论考试文体626

一、说明文626

(一)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626

(二)说明文的写作方法627

(三)写说明文注意事项629

二、议论文630

(一)什么是议论文630

(二)议论文诸要素631

(三)议论文的结构安排635

(四)议论文的方式636

(五)写议论文注意事项638

三、叙述文639

(一)叙述的分类639

(二)叙述的基本要求640

四、现代机关应用文641

(一)机关应用文的内涵和特点641

(二)机关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642

(三)会议纪要写作643

(四)报告644

(五)请示645

(六)命令(令)647

(七)通知647

(八)通报649

(九)通告650

(十)意见650

(十一)批复651

(十二)议案652

(十三)工作计划653

(十四)总结654

第四部分 申论作答的具体步骤分析656

一、如何做好“概括(概述)”656

二、关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对策)分析与作答661

三、如何准确把握论述的要求和作答6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