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关系理论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高尚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时事出版社
- ISBN:978780232291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国际关系理论-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关系理论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国际关系理论基本概念7
一、理论9
二、范式13
三、科学理论16
四、国际关系18
五、国际政治23
六、世界政治25
七、小结28
第二章 现实主义理论的一般特征30
一、爱德华·卡尔的主要观点32
(一)批判理想主义观点33
(二)提出现实主义观点34
(三)对卡尔观点的评价36
二、汉斯·摩根索的主要观点37
(一)摩根索的权力人性论38
(二)国际政治的研究取向39
(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40
(四)对摩根索观点的评价44
三、现实主义理论的一般特点47
(一)卡尔和摩根索理论的共同点47
(二)现实主义理论的三个层次49
(三)现实主义理论总结50
(四)理论分析举例51
四、现实主义理论评价53
(一)正面评价53
(二)负面评价54
五、小结56
第三章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58
一、国际体系结构61
(一)国际政治分析的三个层次62
(二)无政府状态和国际体系结构假定63
(三)国际体系结构的界定65
(四)国际体系结构举例68
二、结构现实主义的假设与检验68
(一)结构现实主义的核心假设69
(二)结构现实主义的假设检验70
三、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评价71
(一)正面评价71
(二)负面评价73
四、小结75
第四章 复合相互依赖理论78
一、什么是相互依赖79
二、敏感性和脆弱性81
三、复合相互依赖假定83
(一)对现实主义的批评84
(二)复合相互依赖的内容84
(三)复合相互依赖举例87
四、新自由主义的四个解释模式87
(一)经济进程解释模式88
(二)总体权力结构解释模式89
(三)问题结构解释模式89
(四)国际组织解释模式90
五、复合相互依赖理论评价92
(一)正面评价92
(二)负面评价93
六、小结95
第五章 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98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理论框架99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假定99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假设101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分析举例102
二、国际制度的功能理论102
(一)国际制度的必要性103
(二)制度合作的可能性108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评价111
(一)正面评价111
(二)负面评价112
四、小结114
第六章 建构主义基础理论116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116
(一)皮亚杰的实验分析117
(二)建构主义的基本含义119
(三)认知结构分析举例122
二、建构主义的分析方法123
(一)个体建构原则124
(二)组织经验原则124
(三)社会建构原则126
三、建构关系129
(一)建构关系界定129
(二)建构关系分类130
(三)建构关系举例131
四、小结132
第七章 科学建构主义理论134
一、科学建构主义的假定135
(一)国家行为体建构假定136
(二)观念结构假定137
(三)可实证假定138
(四)三个假定之间的关系139
二、科学建构主义的假设139
(一)国家互动建构无政府文化140
(二)无政府文化建构国家身份142
(三)三种无政府文化的转化143
三、科学建构主义理论评价145
(一)正面评价145
(二)负面评价146
四、小结148
第八章 博弈理论150
一、博弈论的基本特征151
(一)博弈论的理论特征153
(二)博弈论的分析思路154
(三)博弈论的理论要素155
二、博弈分析的基本形式157
(一)博弈分析的扩展式157
(二)博弈分析的标准式159
(三)扩展式和标准式的关系161
三、纳什均衡161
(一)占优策略均衡162
(二)纳什均衡的定义164
四、求解纳什均衡的简单方法167
(一)相对优势策略划线法168
(二)重复消除严格劣势策略法169
五、不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的求解172
(一)帕累托优势判定法173
(二)风险优势判定法174
(三)偏离损失判定法176
(四)谢林点均衡判定法177
(五)借助谢林点综合判定180
六、混合策略纳什均衡181
(一)纯策略与混合策略的定义183
(二)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求解184
七、博弈论分析举例190
(一)冷战时期美苏军备竞赛分析190
(二)冷战时期美苏欧洲对抗分析193
(三)美国攻伊时的英国对策分析196
八、博弈理论评价199
(一)正面评价199
(二)负面评价202
九、小结204
第九章 集体行动理论206
一、集体行动理论的框架207
(一)集体行动理论假定207
(二)集体行动理论假设208
(三)搭便车行动分析举例209
二、集体行动困境的解决211
(一)收益不对称211
(二)选择性激励212
三、集体行动理论的改进214
(一)人性的三种类型214
(二)改进模型的解释逻辑215
四、集体行动分析举例217
(一)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公共物品217
(二)国际气候谈判中的不对称收益218
(三)国际气候谈判中的选择性激励219
(四)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国家类型221
五、国家兴衰分析简介222
六、集体行动理论评价225
(一)正面评价225
(二)负面评价226
七、小结228
第十章 威慑理论229
一、威慑理论的基本框架230
(一)威慑理论的假定230
(二)威慑理论的假设231
二、威慑理论假设的三个模型232
(一)核威慑战略模型232
(二)延伸威慑战略模型236
(三)常规威慑战略模型238
三、威慑战略举例239
四、威慑理论评价241
(一)正面评价241
(二)负面评价242
五、小结243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24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回顾246
(一)物质观点246
(二)辩证观点248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49
(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51
(五)阶级观点253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政治理论框架254
(一)三类理论假定255
(二)辩证理论逻辑257
(三)阶级斗争假设257
(四)资本主义个案分析258
三、小结259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261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典262
(一)儒家的礼制仁义262
(二)墨子的绝对权力268
(三)韩非子的法术势269
二、处理邦国关系的战略思想273
(一)“维护正统”战略273
(二)合纵、连横战略276
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分析概念277
(一)天下277
(二)邦国281
(三)循环283
四、小结284
附录286
一、参考答案286
二、参考文献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