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乡景观规划理论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乡景观规划理论与应用
  • 徐清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7103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127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城乡规划-景观规划-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乡景观规划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景观的概念及景观规划的意义1

1.1.1 景观的概念1

1.1.2 景观规划的意义1

1.2 城乡景观的分类2

1.2.1 按生态学角度分类3

1.2.2 按成因分类3

1.2.3 按功能分类4

1.2.4 按组合结构分类4

1.2.5 按属性分类5

1.3 现代景观规划发展的前沿课题7

1.3.1 现代景观规划发展的理论7

1.3.2 现代景观规划的方法与应用前沿8

第2章 城乡景观规划的新理论10

2.1 景观生态学理论10

2.1.1 生态学10

2.1.2 景观生态学10

2.1.3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生态学的度量体系12

2.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13

2.2.1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13

2.2.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理论基础14

2.3 生态城市主义理论17

2.4 地域性景观设计理论18

2.4.1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内涵18

2.4.2 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内在属性19

2.5 人性场所营造理论19

2.6 群落生态设计理论20

2.6.1 生境破碎与孤岛化现象20

2.6.2 通道与廊道的等级序列21

2.6.3 生态整体性与网络化21

2.7 大地景观艺术理论21

2.8 新理论对现代景观规划的重要性23

2.8.1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23

2.8.2 多学科背景是现代景观规划研究的基础23

2.8.3 是全球化进程中的特色表达23

2.8.4 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23

2.8.5 对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的重视24

第3章 景观规划数量化研究方法与手段25

3.1 遥感技术方法25

3.1.1 遥感方法概论25

3.1.2 遥感在城乡景观规划中的应用26

3.1.3 景观遥感分类的基本方法27

3.2 野外调查与观测29

3.2.1 总体定位与参考资料分析29

3.2.2 航片浏览、分析及准备图例29

3.2.3 影像初步解释和综合30

3.2.4 野外调查与采样31

3.2.5 景观图的绘制32

3.2.6 评价32

3.3 景观尺度分析32

3.3.1 尺度分析与尺度效应32

3.3.2 景观尺度研究方法32

3.3.3 最佳尺度选择33

3.3.4 尺度对景观多样性的影响33

3.4 地理信息系统方法34

3.4.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34

3.4.2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34

3.4.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35

3.5 景观可视化研究方法38

3.5.1 景观可视化的概念38

3.5.2 城乡景观规划的可视化38

3.6 其他相关技术方法39

3.6.1 McHarg的设计结合自然40

3.6.2 城乡融合系统设计模型40

3.6.3 E.P.Odum的分室模型41

3.6.4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规划模型41

3.6.5 德国的析分土地利用系统模型41

第4章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43

4.1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原则与方法43

4.1.1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原则43

4.1.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方法44

4.2 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技术路线46

4.2.1 城乡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景观生态评价46

4.2.2 城乡景观生态预案研究46

4.2.3 制定总体规划目标与安全层次46

4.2.4 城乡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设计48

4.2.5 适应性管理49

4.3 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运用49

4.3.1 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过程49

4.3.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在农业园区的应用51

第5章 城乡交错带景观规划55

5.1 城乡交错带概述55

5.1.1 城乡交错带的内涵55

5.1.2 城乡交错带的划分56

5.1.3 城乡交错带的功能56

5.1.4 城乡交错带的界定方法57

5.2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63

5.2.1 城乡交错带土地制度特征63

5.2.2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64

5.2.3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67

5.2.4 城乡交错带土地合理利用的模式69

5.3 城乡交错带景观规划基本原理70

5.3.1 城乡交错带的景观演化过程70

5.3.2 生态交错带的景观生态学特性70

5.3.3 城乡交错带景观类型的划分71

5.3.4 城乡交错带景观格局规划思想72

5.3.5 城乡交错带景观规划原则73

5.4 城乡交错带景观生态问题与优化策略74

5.4.1 城乡交错带景观生态环境现状74

5.4.2 城乡交错带的规划建设现状问题75

5.4.3 基于景观结构的城乡交错带生态风险分析75

5.4.4 城乡交错带的景观生态建设82

5.4.5 “反规划”理念下城乡交错带生态环境规划建设战略83

5.5 城乡交错带废弃地的治理84

5.5.1 城乡交错带废弃地引发的问题84

5.5.2 城乡交错带废弃地的生态修复85

5.6 城乡交错带旅游景观开发及旅游地空间布局86

5.6.1 城乡交错带旅游景观生态设计模式的讨论86

5.6.2 旅游系统空间布局基本原理及流程87

第6章 城乡生态基础设施规划94

6.1 生态基础设施概述94

6.1.1 发展由来94

6.1.2 生态基础设施的基本概念94

6.1.3 生态基础设施的特征95

6.1.4 生态基础设施的内涵及诠释96

6.1.5 生态基础设施的实践意义98

6.2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与实践99

6.2.1 国内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与实践100

6.2.2 国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实践101

6.2.3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经验总结102

6.2.4 我国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103

6.2.5 完善我国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05

6.3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构建的途径与方法107

6.3.1 反规划和景观安全格局107

6.3.2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景观战略108

6.3.3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案例及其相关应用110

6.4 村落生态基础设施理论117

6.4.1 村落生态基础设施的概念117

6.4.2 村落生态基础设施的内涵117

6.4.3 村落生态基础设施的特征117

6.4.4 村落生态基础设施研究模型及计算117

6.4.5 实例应用121

6.5 农村生态基础设施规划124

6.5.1 农村基础设施的“三生”分类124

6.5.2 农村基础设施规划的原则126

6.5.3 生态设施规划的原则、内容、指标128

第7章 城乡遗产景观保护规划132

7.1 城乡遗产景观概述132

7.1.1 遗产景观的分类132

7.1.2 遗产景观的特征133

7.1.3 中国的世界遗产景观136

7.1.4 遗产景观保护规划的意义137

7.2 城乡自然遗产景观的保护与规划138

7.2.1 城乡自然遗产景观面临的威胁138

7.2.2 我国自然遗产景观保护存在的问题139

7.2.3 自然遗产景观保护的原则140

7.3 城乡自然遗产景观的规划143

7.3.1 城乡自然遗产景观规划策略143

7.3.2 自然遗产型城乡的发展理念144

7.4 城乡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与规划145

7.4.1 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的新机制145

7.4.2 城乡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现状146

7.4.3 城乡建设对文化遗产景观的影响148

7.4.4 城乡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对策151

7.5 杭州西湖区文化遗产及名镇(街)的保护与传承155

7.5.1 西湖区文化遗产资源和保护管理概况155

7.5.2 加强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传承的措施157

第8章 工业遗产保护与景观规划159

8.1 工业遗产概述159

8.1.1 工业遗产的定义159

8.1.2 工业废弃地与工业遗产地160

8.1.3 工业遗产景观的特征161

8.1.4 工业遗产景观的价值163

8.1.5 工业遗产景观的旅游开发165

8.2 工业遗产景观的保护166

8.2.1 工业遗产景观保护现状166

8.2.2 工业遗产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168

8.2.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71

8.2.4 工业遗产景观的保护措施173

8.2.5 工业遗产景观的保护模式175

8.3 工业遗产景观的规划179

8.3.1 规划原则179

8.3.2 工业遗产景观的规划思路180

8.3.3 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机制181

8.3.4 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策略182

8.4 案例运用——鲁尔工业区的改造185

8.4.1 鲁尔工业区的概况185

8.4.2 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IBA Emscher Park)185

8.4.3 北杜伊斯堡公园186

8.4.4 案例启发187

第9章 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景观规划189

9.1 新农村建设内涵及背景189

9.1.1 新农村建设内涵189

9.1.2 新农村建设背景190

9.2 乡村景观及其生态特征191

9.2.1 乡村景观的内涵191

9.2.2 乡村景观的分类193

9.2.3 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195

9.3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的发展196

9.3.1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保护的融合发展背景196

9.3.2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保护的发展现状198

9.3.3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规划的问题200

9.3.4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开发的趋势202

9.4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规划路径205

9.4.1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规划的步骤205

9.4.2 专项规划207

9.4.3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规划成果211

9.5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规划运用212

9.5.1 杭州南峰村乡村旅游景观及建设规划212

9.5.2 南峰村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景观规划213

参考文献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