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 吴婧,张一心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9047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自然资源保护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环境法的渊源1

第一节 法学基本概念1

一、法的概念1

二、法的基本特征1

三、法的渊源2

四、法的分类4

第二节 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6

一、西方国家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6

二、我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6

第三节 环境法的法律体系9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9

二、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9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11

四、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12

五、环境资源保护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13

六、环境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17

七、环境标准17

八、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条约与协定17

习题与讨论19

阅读材料19

第二章 环境行政管理机构与环境行政执法20

第一节 我国环境行政管理机构20

一、我国环境行政管理机构的发展20

二、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系21

第二节 环境行政执法22

第三节 环境行政责任24

一、环境行政责任构成要件24

二、环境行政责任形式26

第四节 环境行政救济27

习题与讨论28

第三章 环境纠纷与环境损害的解决机制29

第一节 环境民事诉讼30

一、环境民事诉讼的特点30

二、环境民事诉讼的分类31

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32

第二节 环境行政诉讼33

一、环境行政诉讼的特点33

二、环境行政诉讼的分类33

三、环境行政诉讼受案范围34

第三节 环境刑事诉讼34

一、环境犯罪34

二、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34

三、环境刑事责任36

第四节 环境公益诉讼36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36

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37

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37

四、环境行政公益诉讼38

习题与讨论39

阅读材料39

第四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40

第一节 保护优先原则40

第二节 预防原则41

一、预防原则产生的背景41

二、风险防范原则41

三、预防原则与风险防范原则的关系42

第三节 综合治理原则42

第四节 公众参与原则42

一、公众的定义43

二、公众参与的层次45

三、公众参与的方式46

四、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48

五、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49

六、我国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原则的发展50

第五节 损害担责原则50

习题与讨论51

阅读材料51

第五章 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52

第一节 环境规划制度52

一、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52

二、环境保护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55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62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和发展62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改革64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67

第三节 “三同时”制度67

一、“三同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68

二、“三同时”制度的基本内容69

第四节 排污收费制度与环境保护税制度70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形成与发展70

二、排污收费制度的内容71

三、环境保护税制度与环境保护税费改革72

第五节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73

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形成和发展73

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74

三、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75

第六节 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75

一、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76

二、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过程77

三、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主要内容77

第七节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79

一、污染集中控制制度的建立79

二、污染集中控制的方式79

第八节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80

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80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类81

三、污染物总量控制分类82

四、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82

第九节 公众参与制度83

一、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立法进程83

二、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方式85

三、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其他途径86

第十节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87

第十一节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89

一、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制度的形成89

二、资源环境领域红线的实践90

三、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的设计框架91

第十二节 生态补偿制度93

一、重点领域补偿93

二、重点区域生态补偿95

三、地区间生态补偿96

第十三节 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96

一、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必要性96

二、重点区域和防控重点97

三、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97

四、加大重点污染物防治力度97

五、加强能源清洁利用98

六、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98

七、完善区域空气质量监管体系98

第十四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99

一、国际经验99

二、必要性100

三、相关政策100

四、诉讼权利与监管权力间的平衡101

习题与讨论102

阅读材料103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104

第一节 大气污染防治104

一、主要大气污染物和大气环境问题104

二、大气污染防治立法106

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07

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07

五、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08

第二节 水污染防治112

一、我国水环境问题112

二、水污染防治立法114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115

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18

第三节 噪声污染防治126

一、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126

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127

第四节 固体废物管理129

一、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立法129

二、固体废物主要管理措施130

第五节 海洋环境保护134

一、海洋环境污染134

二、海洋环境保护立法135

三、海洋环境保护措施136

第六节 核与辐射管理140

一、辐射来源140

二、放射性污染防治立法143

三、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措施144

四、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145

第七节 化学品环境管理146

一、新化学物质146

二、危险化学品148

习题与讨论155

第七章 自然资源保护156

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156

一、水资源156

二、水资源立法概况156

三、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制度158

第二节 土地资源保护161

一、土地资源161

二、土地资源立法概况162

三、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规定163

第三节 矿产资源保护165

一、矿产资源165

二、矿产资源立法概况166

三、矿产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规定166

第四节 森林保护167

一、森林资源167

二、森林资源管理立法概况167

三、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规定168

第五节 草原保护170

一、草原资源170

二、草原资源立法170

三、草原保护的法律规定171

习题与讨论172

阅读材料173

第八章 生态保护174

第一节 野生动物保护174

一、野生动物174

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174

三、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定175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176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概况176

二、自然保护区立法177

三、自然保护区的法律规定177

第三节 水土流失178

一、我国水土流失概况178

二、水土保持立法178

三、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179

第四节 土地沙化181

一、我国土地沙化概况181

二、防沙治沙立法181

三、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181

习题与讨论182

第九章 绿色发展法律法规183

第一节 清洁生产促进法183

一、清洁生产183

二、清洁生产促进法立法183

三、促进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184

第二节 循环经济促进法186

一、循环经济186

二、促进循环经济的立法186

三、促进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187

习题与讨论191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192

第一节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92

一、国家主权原则192

二、国际合作原则192

三、公平原则192

四、预防原则192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主要领域193

一、臭氧层保护193

二、危险物质194

三、气候变化195

四、海洋环境保护196

五、生物多样性197

六、核安全200

七、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201

习题与讨论201

参考文献2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