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火成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日)牛来正夫著;林强,朴春燮译;陆恩泽校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15038·新906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火成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概论1
第一章 火成作用与火成论1
第一节 引言1
第二节 地球构成物质的赋存状态3
第三节 地质现象的历史性和非历史性4
第四节 火成论的方法7
(一)岩浆的定义——本书中的用法7
(二)火成岩成因论史概观8
(三)岩浆生成过程的重要性一本书中采用的研究方法12
第五节 岩浆生成过程的研究方法14
(一)地质学方法15
(二)描述岩石学方法20
(三)实验岩石学方法28
(四)地球物理学方法35
(五)地球化学方法38
第二章 地壳和上地幔的构成44
第一节 稳定大陆下面的地壳和上地幔45
(一)概述45
(二)花岗岩层的实体46
(三)“玄武岩层”的实体50
(四)莫霍面的含义52
(五)低速层问题54
第二节 大陆的构造-火成带下的地壳和上地幔58
(一)大陆性断裂带的深部构成59
(二)环太平洋带的深部构成60
第三节 大洋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72
(一)概述72
(二)大洋脊的深部构成74
(三)大洋盆地的深部构成77
第三章 岩浆生成的物理化学过程83
第一节 玄武岩质岩浆的生成过程83
(一)历史的回顾83
(二)玄武岩质岩石的组成分类86
(三)根据化学实验结果的考察88
(四)根据超基性岩熔融实验结果的考察97
第二节 钙碱性岩浆的生成过程103
(一)历史的回顾103
(二)根据上地幔条件下实验结果的研究105
(三)根据沉积岩和花岗岩的熔融实验结果所做的研究110
第四章 岩浆生成过程与稀土元素、放射性同位素115
第一节 岩浆生成过程与稀土元素115
(一)增田、松井说中的若干问题116
(二)橄榄岩质包体的起源与稀土元素122
(三)花岗岩中稀土元素的研究方法——一种尝试——124
第二节 岩浆起源物质与放射性同位素130
(一)概述130
(二)锶同位素法的原理131
(三)锶同位素法在应用上的若干问题133
第五章 花岗岩问题137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137
第二节 笔者的研究经过143
第三节 花岗岩质岩浆的起源150
(一)起源物质150
(二)起源物质与深部构成的关系155
第四节 混合型花岗岩的成因156
(一)概述156
(二)花岗岩化作用的定义157
(三)花岗岩化作用与斜长石双晶法159
(四)花岗岩化作用的机理163
第二部分 演化论166
第六章 第一时期(地球形成阶段)和第二时期(太古代)的火成作用166
第一节 引言166
第二节 第一时期(地球形成阶段)的火成作用168
(一)概述168
(二)大陆壳(岩石圈)的偏布问题171
(三)原始大陆物质与原始大洋物质171
(四)原始大陆壳(岩石圈)和原始大洋壳(岩石圈)的形成174
(五)原始大陆性上地幔179
第三节 第二时期(太古代)的火成作用182
(一)基性-超基性火山作用183
(二)关于花岗岩问题193
(三)太古代大陆壳(岩石圈)的厚度与构造过程197
第七章 第三时期(元古代)的火成作用199
第一节 元古代的上地幔运动199
第二节 稳定陆块中的火成作用202
(一)玄武岩质火成作用的周期性203
(二)玄武岩质岩浆成分看到的时代演变204
附:碱性岩问题207
第三节 活动带的火成作用208
(一)概述208
(二)前造山期(“地槽”期)的火成作用209
(三)微斜长石花岗岩问题210
(四)麻粒岩和紫苏花岗岩问题213
(五)斜长岩问题215
(六)“间造山期”的玄武岩质火成作用221
第八章 第四时期早期(古生代)的火成作用223
第一节 引言223
第二节 古生代的上地幔运动——古生代地槽的成因——225
第三节 有关地槽玄武岩的若干问题228
(一)地槽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岩浆生成的“构造场”229
(二)有关“火成岩系的演化”问题236
第四节 关于酸性火山岩与花岗岩的若干问题237
(一)酸性火山岩问题237
(二)花岗岩问题238
第九章 第四时期晚期(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火成作用(1)——稳定大陆——241
第一节 大陆漂移与上地幔运动241
第二节 中生代的火成作用244
(一)拉斑玄武岩的化学成分244
(二)拉斑玄武岩质岩浆的起源245
附:碱性岩问题247
第三节 新生代的火成作用248
(一)火成作用的多样性248
(二)高原玄武岩问题249
(三)碱性岩问题250
第十章 第四时期晚期(中生代、新生代)的火成作用(2)——大洋地区——254
第一节 引言254
第二节 大洋脊地区的火成作用256
(一)大洋脊拉斑玄武岩的化学组成256
(二)大洋脊拉斑玄武岩的成因259
(三)碱性玄武岩及酸性岩的成因264
(四)有关大洋脊的若干构造问题266
第三节 大洋岛的火成作用269
(一)大洋岛拉斑玄武岩的化学组成269
(二)几个成因问题270
(三)以“热点说”为基础的成因论中存在的问题272
第十一章 第四时期晚期(中生代、新生代)的火成作用(3)一环太平洋地区275
第一节 晚中生代酸性钙碱性火成作用276
(一)概述276
(二)酸性岩浆的起源物质277
(三)酸性火成作用的板块构造模式中存在的问题281
(四)笔者的模式——一种尝试——284
第二节 新生代岛弧—大陆边缘带的火成作用285
(一)火山岩类的时空分布286
(二)火山岩类的化学成分特征289
(三)以板块构造说为基础的成因论中存在的问题292
(四)有关岩浆生成的构造过程296
(五)岩浆的起源物质298
(六)笔者的模式——一种尝试——302
参考文献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