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环境空气质量控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环境空气质量控制](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503891.jpg)
- 朱天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7767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环境空气质量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室内环境问题1
1.1.1 问题的提出1
上篇 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控制1
1.1.2 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2
1.1.3 透过淘大花园事件看住宅空气质量问题3
1.2 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4
1.2.1 室内空气污染物4
1.2.2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5
1.3 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11
1.3.1 室内空气污染的代表性影响11
1.3.2 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2
1.3.3 不良室内空气引发的疾病16
1.4.1 室内空气质量与各因素的关系18
1.4 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分析18
1.4.2 各因素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方式19
1.5 室内环境质量控制标准23
1.5.1 室内环境质量标准24
1.5.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26
1.5.3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6
1.6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27
1.6.1 国外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研究历史27
1.6.2 我国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对策29
第2章 室内空气污染源控制技术32
2.1 室内空气污染源控制对策32
2.1.1 避免或减少室内污染源32
2.1.2 室内污染源的处理32
2.1.4 绿色建筑33
2.1.3 绿色建材33
2.1.5 阻隔细菌传播通道35
2.2 室内甲醛的污染源控制36
2.2.1 人造板甲醛散发源36
2.2.2 降低人造板甲醛散发的措施38
2.3 室内氡的污染源控制43
2.3.1 氡的性质及危害43
2.3.2 氡的来源44
2.3.3 氡在地质环境中的迁移理论45
2.3.4 氡的源控制技术47
2.4 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污染源控制53
2.4.1 避免高VOCs释放量的产品或行为53
2.4.2 陈化54
2.5 石棉的污染源控制56
2.5.1 概述56
2.4.4 烘赶56
2.4.3 小气候控制56
2.5.2 加强房屋维护57
2.5.3 修补、封闭和包胶58
2.5.4 排除60
2.6 生物性污染源控制60
2.6.1 生物性污染物表现形式60
2.6.2 生物性污染源控制方法62
第3章 通风与室内空气污染控制64
3.1 自然通风64
3.1.1 自然通风原理64
3.1.2 自然通风量及其测量方法68
3.1.3 影响自然通风的因素69
3.2.1 局部通风71
3.2 机械通风71
3.2.2 全面通风73
3.3 置换通风77
3.3.1 置换通风的原理77
3.3.2 置换通风的特点77
3.3.3 置换通风系统送风量的确定78
3.4 空调系统概述79
3.4.1 空调的目的79
3.4.2 空调系统的组成80
3.4.3 空调系统的分类82
3.4.4 基本空调系统介绍84
3.4.5 空调机组的性能和应用90
3.4.6 空调系统新风量的计算91
3.5 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94
3.5.1 空调系统通风效率及其测定方法95
3.5.2 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96
3.6 通风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效果分析103
3.7 通风与室内空气质量关系的数学描述108
3.7.1 描述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基础108
3.7.2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产生与耗损109
3.7.3 质量平衡通式109
第4章 室内空气净化112
4.1 微粒捕集技术基础112
4.1.1 微粒的类型112
4.1.2 微粒捕集基础113
4.2 微粒捕集技术120
4.2.1 纤维过滤技术120
4.2.2 静电过滤技术127
4.3.1 吸附过程与吸附剂129
4.3 吸附净化方法129
4.3.2 影响气体吸附的因素135
4.3.3 吸附理论136
4.3.4 吸附性能参数的测定139
4.3.5 吸附在室内空气净化中的应用141
4.4 非热等离子体净化方法143
4.4.1 等离子体及其分类143
4.4.2 非热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144
4.4.3 非热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原理147
4.4.4 非热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反应器148
4.4.5 影响非热等离子体净化效果的因素150
4.4.6 非热等离子体在空气净化方面的应用研究155
4.5 光催化净化方法155
4.5.1 TiO2光催化作用机理156
4.5.2 气-固相光催化反应动力学158
4.5.3 影响光催化净化的主要因素160
4.5.4 几种典型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光催化氧化过程163
4.5.5 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及形式164
4.5.6 提高光催化作用能力的途径166
4.5.7 光催化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167
4.5.8 光催化方法与其他方法的联用168
4.6 负离子净化方法168
4.6.1 空气离子的来源、类型和特性168
4.6.2 空气离子的健康效应170
4.6.3 空气负离子的净化作用172
4.6.4 空气负离子产生技术173
4.6.5 空气负离子净化空气的局限性174
4.7 臭氧净化方法174
4.7.2 臭氧在室内空气中的应用175
4.7.1 臭氧的性质175
4.7.3 臭氧发生技术177
4.7.4 臭氧技术在空气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78
4.7.5 臭氧分解技术179
第5章 地下建筑室内空气污染及其控制182
5.1 民用人防工程空气污染及其控制182
5.1.1 空气污染状况183
5.1.2 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85
5.1.3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87
5.1.4 空气污染控制措施188
5.1.5 民用人防工程环境卫生标准191
5.2 地铁空气污染及其控制193
5.2.1 地铁环境空气质量问题193
5.2.2 地铁主要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194
5.2.3 地铁环境控制系统199
5.3 地下停车场空气污染及其控制201
5.3.1 地下停车场的空气质量问题201
5.3.2 地下停车场内的通风203
下篇 密闭舱室空气质量控制211
第6章 飞机座舱空气质量控制211
6.1 飞机座舱环境控制系统211
6.1.1 典型飞行高度大气参数212
6.1.2 飞机座舱环境要求214
6.1.3 飞机座舱环境控制系统构成217
6.2 飞机座舱空气污染物来源225
6.2.1 污染物的外部来源226
6.2.2 污染物的内部来源228
6.2.3 飞机系统的污染物233
6.3 座舱内空气质量的控制和监测237
6.3.1 对座舱内空气质量的相关规定238
6.3.2 座舱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措施240
6.3.3 飞机座舱内空气质量的监测241
6.4 飞机飞行环境和飞机舱内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246
6.4.1 飞行环境247
6.4.2 化学污染物249
6.4.3 其他的健康影响因素252
6.4.4 经济舱综合症253
6.5 飞机舱室紧急情况下的空气质量及控制措施253
6.5.1 火灾254
6.5.2 舱内压降256
7.1 载人航天器舱室大气环境问题258
7.1.1 载人航天器类型258
第7章 载人航天器舱室大气质量控制258
7.1.2 载人航天器舱室气体环境259
7.1.3 载人航天器舱室化学污染262
7.1.4 载人航天器舱压力制度及其调节266
7.2 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概述269
7.2.1 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地位和意义269
7.2.2 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功能和组成269
7.2.3 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类型272
7.3 航天器舱室大气供给和调节技术275
7.3.1 航天器舱室供氮275
7.3.2 航天器舱室供氧277
7.3.3 非再生式二氧化碳净化278
7.3.4 二氧化碳收集和浓缩280
7.3.5 二氧化碳还原284
7.3.6 氧气再生286
7.3.7 舱内大气成分和压力控制291
7.4.1 航天器舱室大气污染源控制292
7.4 航天器舱室微量大气污染物控制292
7.4.2 航天器舱室大气污染物净化294
7.4.3 航天器卫生学标准的制定296
7.4.4 微量污染物的监测296
7.5 航天器舱室火情探测与灭火297
7.5.1 火情探测297
7.5.2 灭火298
7.5.3 火后处理299
第8章 潜艇舱室空气质量控制300
8.1 概述300
8.1.1 潜艇的类型300
8.1.2 潜艇的航行300
8.1.3 常规潜艇进排气系统301
8.2.1 艇内舱室划分与布置303
8.2 潜艇舱室环境及其特点303
8.2.2 潜艇舱室环境的特点305
8.3 潜艇舱室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306
8.3.1 潜艇舱室空气污染物306
8.3.2 潜艇舱室空气污染物的来源311
8.4 潜艇舱室空气污染的危害315
8.4.1 危害艇员身体健康316
8.4.2 降低艇员工作效率和能力318
8.4.3 对潜艇安全构成潜在危害319
8.4.4 加剧艇上装备腐蚀和老化319
8.5 潜艇舱室空气污染物的容许浓度321
8.5.1 最高容许浓度321
8.5.2 应急容许浓度325
8.6.1 潜艇舱室空气污染源的控制328
8.6 潜艇舱室空气污染控制328
8.6.2 潜艇舱室通风系统330
8.6.3 潜艇舱室空气污染物的净化334
8.7 潜艇舱室空气成分监测336
8.7.1 艇装仪器336
8.7.2 实验室分析337
第9章 车内空气污染控制339
9.1 车内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339
9.1.1 车内主要空气污染物339
9.1.2 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340
9.2 车内空气污染暴露研究341
9.2.1 微细颗粒物341
9.2.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343
9.2.3 一氧化碳346
9.3.1 新车车内空气污染严重347
9.3 新车车内空气质量问题347
9.3.2 新车车内VOCs浓度变化规律348
9.4 车内空气污染控制352
9.4.1 主要控制方法352
9.4.2 健康驾驶的建议354
9.5 长途客运车辆车内空气污染及其控制355
9.5.1 长途客运车辆车内空气污染物分析355
9.5.2 长途客运车辆车内空气污染物的健康效应356
9.5.3 长途客运车辆空气质量要求357
9.5.4 长途客运车辆车内空气污染控制358
附录360
附录A 公共场所室内环境卫生标准360
附录B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值365
附录C 民用建筑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及建筑工程室内污染物限量(摘自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