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级偏软考试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江正战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10269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级偏软考试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计算机的发展1
1.1.1 计算机发展概况1
1.1.2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1
1 计算机基础知识1
1.2 计算机中的进位计数制2
1.2.1 进位计数制的通用表达式2
1.2.2 二进制2
1.2.3 数制的转换3
1.3 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4
1.3.1 原码4
1.3.2 补码4
1.3.3 反码5
1.4.2 浮点数6
1.4 定点数和浮点数6
1.4.1 定点数6
1.5 二进制信息编码7
1.5.1 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BCD码)8
1.5.2 字符编码(ASCII码)8
1.5.3 汉字编码9
1.6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10
1.6.1 定点加减法运算10
1.6.2 定点加减法的溢出问题11
1.6.3 定点乘除运算11
1.6.4 基本逻辑运算12
1.7.1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13
1.7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13
1.7.2 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15
2 软件概念和数据结构16
2.1 软件及其发展16
2.1.1 软件16
2.1.2 软件的发展16
2.1.3 软件系统与开发技术17
2.2 算法及其描述19
2.2.1 算法及其特性19
2.2.2 算法描述20
2.2.3 算法分析21
2.3.1 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22
2.3 操作系统的概念22
2.3.2 操作系统的结构24
2.4 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的概念26
2.4.1 编译程序27
2.4.2 解释程序27
2.5 数据库系统、汉字处理和应用软件的概念28
2.5.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库系统28
2.5.2 汉字处理30
2.5.3 应用软件31
2.6 网络的概念32
2.6.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32
2.6.2 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34
2.6.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35
2.7 多媒体的基本知识36
2.7.1 什么是多媒体36
2.7.2 多媒体计算机的发展36
2.7.3 多媒体技术37
2.7.4 多媒体系统40
2.8 数据、数据元素和数据结构41
2.8.1 数据和数据元素41
2.8.2 数据结构42
2.9 线性表45
2.9.1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45
2.9.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45
2.9.3 线性表的运算46
2.10 栈49
2.10.1 栈的定义49
2.10.2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50
2.10.3 栈的运算50
2.10.4 栈的应用51
2.11 队列54
2.11.1 队列54
2.11.2 环形队列55
2.11.3 队列的应用56
2.12 数组57
2.12.1 数组的概念57
2.12.2 数组的存储结构58
2.12.3 稀疏矩阵压缩存储及运算59
2.13 线性链表65
2.13.1 线性链表结构65
2.13.2 线性链表的运算66
2.14 链栈、链队列和双向链表69
2.14.1 链栈69
2.14.2 链队列70
2.14.3 双向链表70
2.15 树72
2.15.1 树的定义72
2.15.2 树的基本术语72
2.16 二叉树73
2.16.1 二叉树的定义与性质73
2.16.2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74
2.16.3 二叉树的遍历75
2.16.4 树的二叉树存储结构和树的遍历77
2.16.5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78
2.16.6 二叉排序树及其应用78
2.17 图82
2.17.1 图的定义83
2.17.2 图的基本术语83
2.17.3 图的存储84
2.17.4 图的遍历86
2.18 基本查找方法91
2.18.1 线性查找91
2.18.2 对半查找92
2.18.3 分块查找93
2.18.4 3种查找方法的比较94
2.19 散列查找95
2.19.1 散列函数96
2.19.2 冲突的处理方法96
2.19.3 散列查找97
2.20 基本排序方法98
2.20.1 简单选择排序98
2.20.2 直接插入与对半插入排序99
2.20.3 冒泡排序101
2.21 堆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103
2.21.1 堆排序103
2.21.2 快速排序104
2.21.3 归并排序105
3 操作系统109
3.1 操作系统及其分类109
3.1.1 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功能109
3.1.2 操作系统的分类110
3.2 进程、进程控制和处理器调度112
3.2.1 进程概念的引入及其定义112
3.2.2 进程的描述112
3.2.3 进程控制113
3.2.4 线程概念的引入及其描述114
3.2.5 处理器调度115
3.3.2 信号量与P、V操作118
3.3.1 进程同步与互斥的概念118
3.3 进程的同步与通信118
3.3.3 管程119
3.3.4 进程通信120
3.3.5 死锁121
3.4 存储管理123
3.4.1 存储器层次结构123
3.4.2 程序的装入与重定位124
3.4.3 单一连续分配124
3.4.4 分区分配125
3.4.5 分页存储管理方式127
3.4.6 分段存储管理方式127
3.5.1 虚拟存储器的概念129
3.5 虚拟存储器129
3.5.2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130
3.5.3 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131
3.5.4 请求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132
3.6 设备管理133
3.6.1 I/O系统的组成与数据传输方式133
3.6.2 缓冲技术134
3.6.3 假脱机(SPOOLing)技术135
3.6.4 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136
3.7 磁盘管理137
3.7.1 磁盘137
3.7.2 磁盘调度算法138
3.7.3 磁盘高速缓存139
3.8 文件系统140
3.8.1 文件及文件类型140
3.8.2 文件系统模型141
3.8.3 文件的逻辑结构141
3.8.4 文件的物理结构142
3.8.5 空闲存储空间管理142
3.9 目录管理和文件保护144
3.9.1 文件目录管理144
3.9.2 文件保护145
3.10 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148
3.10.1 联机命令接口148
3.10.2 程序接口148
3.10.3 图形界面接口149
3.11 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150
3.11.1 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及其体系结构150
3.11.2 进程、线程管理和线程调度152
3.11.3 Windows 2000/XP存储管理156
3.11.4 I/O系统与磁盘管理158
3.11.5 文件系统159
3.11.6 Windows 2000/XP应用程序编程接口161
3.12 多种操作系统综述162
3.12.1 DOS、UNIX和Linux操作系统162
3.12.2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166
3.12.3 网络操作系统166
3.12.5 嵌入式操作系统167
3.12.4 分布式操作系统167
4 数据库系统169
4.1 数据库系统169
4.1.1 数据库169
4.1.2 数据库系统169
4.1.3 数据库管理系统171
4.2 数据模型173
4.2.1 数据的描述173
4.2.2 实体模型与E-R图174
4.2.3 数据模型175
4.3.4 笛卡尔积177
4.3.3 交运算177
4.3.2 差运算177
4.3.1 并运算177
4.3 关系代数177
4.3.5 投影运算178
4.3.6 选择运算178
4.3.7 连接运算178
4.3.8 除法运算179
4.4 函数依赖和规范化180
4.4.1 函数依赖180
4.4.2 规范化181
4.5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184
4.5.1 数据查询185
4.5.2 数据定义185
4.5.4 数据控制187
4.6 数据库设计188
4.6.1 需求分析阶段188
4.6.2 概念设计阶段189
4.6.3 逻辑设计阶段189
4.6.4 物理设计阶段190
4.6.5 实施和试运行阶段190
4.6.6 数据库维护阶段191
4.7 Visual FoxPro基础知识192
4.7.1 Visual FoxPro的启动与退出192
4.7.2 FoxPro的数据类型192
4.7.3 数据存储192
4.7.4 函数194
4.7.5 表达式194
4.8 项目管理器和数据库、数据表的操作196
4.8.1 项目管理器196
4.5.3 数据操纵196
4.8.2 数据库197
4.8.3 数据表198
4.9 命令程序的设计202
4.9.2 分支(选择)结构203
4.9.1 顺序结构203
4.9.3 循环结构204
4.9.4 子程序205
4.10 表单及其设计208
4.10.1 表单设计方法和表单设计器设计步骤208
4.10.2 属性窗口209
4.10.3 代码编辑窗口和代码程序211
4.10.4 运行表单211
4.11 多重数据表操作214
4.11.1 数据工作区的选择与数据传送214
4.11.2 数据表文件的更新215
4.12 数据库综述216
4.12.2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217
4.12.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217
4.12.3 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218
4.12.4 知识库系统218
4.12.5 多媒体数据库系统219
4.12.6 并行数据库系统219
5 软件工程221
5.1 软件工程的概念221
5.1.1 软件和软件危机221
5.1.2 软件工程221
5.1.3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222
5.1.4 软件开发方法223
5.2.1 可行性研究225
5.2 软件计划与软件管理225
5.2.2 软件计划226
5.2.3 对软件开发的管理与控制226
5.2.4 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226
5.3 结构化分析227
5.3.1 结构化分析的基本概念227
5.3.2 数据流图228
5.3.3 数据字典231
5.3.4 处理逻辑的表达方法232
5.4 结构化设计235
5.4.1 结构化设计的概念235
5.4.2 模块的设计原则237
5.4.3 功能分解和模块设计策略241
5.5 面向对象分析244
5.5.1 识别与筛选对象245
5.5.2 确定属性245
5.5.3 定义操作246
5.5.4 分析对象所属的类及类间关系246
5.5.5 划分主题词247
5.5.6 实例联系和消息传递247
5.6 面向对象设计249
5.6.1 OOD模型249
5.6.2 主体部件的设计249
5.6.3 用户界面部件的设计250
5.6.4 任务管理部件的设计251
5.6.5 数据管理部件的设计252
5.7 测试和测试步骤253
5.7.1 软件测试的目的253
5.7.2 软件测试的步骤254
5.8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的产生255
5.8.1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255
5.8.2 黑盒法测试用例产生方法256
5.8.3 白盒法测试用例产生方法258
5.8.4 综合测试法260
5.9 维护和维护机构262
5.9.1 软件维护的内容和分类262
5.9.2 维护机构263
5.10 维护流程和可维护性264
5.10.1 维护流程264
5.9.3 维护报告264
5.10.2 可维护性265
5.11 软件文档266
5.11.1 用户文档266
5.11.2 系统文档266
5.12 软件质量267
5.12.1 软件质量的概念267
5.12.2 软件质量的因素267
5.12.3 软件质量保证268
6.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69
6.1.2 计算机网络分类269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269
6 计算机网络269
6.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常用模式270
6.2 数据通信和信息交换272
6.2.1 数据通信272
6.2.2 信息交换273
6.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77
6.3.1 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277
6.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278
6.3.3 有关体系结构中的若干基本概念280
6.3.4 因特网体系结构TCP/IP281
6.4 局域网283
6.4.1 局域网及其特点283
6.4.2 局域网体系结构283
6.4.3 以太网及其工作原理284
6.4.5 无线局域网287
6.4.4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网287
6.5 广域网、网络互连和网络安全289
6.5.1 广域网289
6.5.2 网络互连及其类型289
6.5.3 互连设备290
6.5.4 网络安全292
6.6 因特网293
6.6.1 网际层与IP地址293
6.6.2 运输层中的UDP和TCP协议295
6.6.3 应用层与域名系统296
6.6.4 因特网服务298
7.1.1 8086内部逻辑结构302
7.1 16位微处理器302
7 微型计算机系统302
7.1.2 8086外部引脚及控制信号304
7.1.3 8086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下的基本系统306
7.1.4 8086总线时序307
7.1.5 8086指令寻址方式309
7.1.6 8086指令系统312
7.2 32位微处理器321
7.2.1 80386321
7.2.2 80486330
7.2.3 Pentium(P5)及Pentium MMX(P55C)331
7.2.4 Pentium Pro(P6)与PentiumⅡ/Ⅲ/4334
7.2.5 Pentium系列PC机主板的构成338
7.3.1 存储器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342
7.3 内存储器342
7.3.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44
7.3.3 只读存储器ROM346
7.4 内存储器的扩展与连接348
7.4.1 内存储器的扩展348
7.4.2 内存储器的连接349
7.5 外存储器352
7.5.1 软盘存储器352
7.5.2 硬盘存储器353
7.5.3 光盘存储器354
7.6.2 输入/输出(I/O)接口的作用356
7.6.3 输入/输出(I/O)传送的信息356
7.6.1 输入/输出(I/O)的概念356
7.6 输入/输出(I/O)接口356
7.6.4 输入/输出(I/O)接口的编址357
7.7 输入/输出(I/O)接口的功能与分类358
7.7.1 输入/输出(I/O)接口的功能358
7.7.2 输入/输出(I/O)接口的分类359
7.8 输入/输出(I/O)的数据传送方式361
7.8.1 程序控制方式(软件控制方式)361
7.8.2 DMA控制方式(硬件控制方式)362
7.9 并行通信与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的功能364
7.9.1 并行通信与并行接口的概念364
7.9.2 8255的内部结构365
7.9.3 8255的外部引脚367
7.9.4 8255的工作方式368
7.10.1 8255的控制字与初始化编程373
7.10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的编程和应用373
7.10.2 8255的应用375
7.11 串行通信与串行接口的功能378
7.11.1 串行通信与串行接口的概念378
7.11.2 串行通信的主要问题380
7.11.3 串行通信接口标准388
7.12 可编程串行接口8251的功能及应用397
7.12.1 8251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引脚398
7.12.2 8251的编程及应用402
8.1.2 源程序与目标程序407
8.1.4 汇编语言的特点407
8.1.3 汇编与汇编程序407
8.1.1 汇编语言407
8.1 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407
8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407
8.2 汇编语言的语法规则408
8.2.1 语法规则408
8.2.2 语句409
8.3 指令性语句410
8.3.1 标号域410
8.3.2 操作域410
8.3.3 操作数域410
8.3.4 注释域414
8.4 指示性语句(伪指令语句)415
8.4.1 赋值伪指令415
8.4.2 定义存储单元伪指令415
8.4.4 段定义伪指令416
8.4.3 定义存储单元类型伪指令416
8.4.5 过程定义伪指令417
8.4.6 模块定义和源程序结束伪指令418
8.5 汇编418
8.5.1 汇编方法418
8.5.2 汇编语言程序的建立和执行419
8.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与步骤421
8.6.1 任务说明422
8.6.2 程序方案设计423
8.6.3 编写程序426
8.6.4 上机调试428
8.6.5 编制文件与软件维护428
8.7.1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429
8.7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429
8.7.2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430
8.7.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434
8.7.4 子程序结构程序设计437
8.8 软件中断和系统功能调用441
8.8.1 软件中断442
8.8.2 系统功能调用444
8.8.3 汇编语言程序与高级语言程序的连接444
附录 算法的类程序设计描述语言形式和填空题中的算法题型446
附录1 数据结构中算法的类程序设计描述语言形式446
附录2 三级偏软考试试卷填空题中的算法题型462
附录3 进程同步操作中函数段的类程序设计描述语言形式466
附录4 软件测试中程序段的类程序设计描述语言形式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