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性之维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理性之维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
  • 范希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08122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儒家-文艺美学-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性之维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缘起——宋初文道关系理论与平淡之美观点的提出10

一、宋初文道关系理论形成的文化动因——宋初右文政策的实行和士风的挺立10

二、韩愈对宋代初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14

三、梅尧臣、苏舜钦关于平淡之美的提倡和对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22

第二节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发展与流变25

一、文学家与理学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分化27

二、文学家与理学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共同性33

三、朱熹对宋代中期文学家与理学家文艺美学思想的融合及初步总结38

第一节 周敦颐文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47

第一章 理性的首倡——周敦颐的文艺美学思想47

上编 宋代中期理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47

第二节 “文以载道”的真谛50

一、文、道各有其特性——“文艺而道实”50

二、文的审美属性和独立性——“美则爱,爱则传”51

三、文的旨归——文以载道52

第三节 音乐美学思想——“淡而不伤、和而不淫”与“平情释心”53

一、礼先乐后的礼乐关系论54

二、“淡而不伤”与“和而不淫”——音乐的审美境界55

三、“平情”与“释心”——音乐的审美作用58

一、孔颜乐处的审美意义60

第四节 爱莲者的理性选择——孔颜乐处思想与人格美的追求60

二、爱莲者的审美追求——《爱莲说》65

第二章 深化与提升——邵雍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哲学思考72

第一节 邵雍的哲学思想72

第二节 思维创造的哲学思考——观物说73

一、“以理观物”——认识的正确法则74

二、“因物则性”与“安乐逍遥”——审美中的忘情尽性境界与修养论80

第三节 哲理性的超越——对文艺的哲学思考86

一、对“理”的强调——“真胜则华去”86

二、文艺审美中哲理性的形上追求——“炼意而得余味”89

第一节 二程文艺美学思想的基础——哲学思想96

第三章 传统的偏见——二程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固守和偏执96

第二节 二程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坚持99

一、修辞立其诚99

二、道本文末的思想100

第三节 二程对传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偏执——作文害道103

第四节 作者修养论——“英气害事”与“温润含蓄”之境的追求107

中编 宋代中期文学家的文艺美学思想117

第四章 融汇与调和——欧阳修对儒家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117

第一节 “道胜文不难而至”的道统论118

第二节 “诗穷而后工”与创作主体修养论124

第三节 “文简而意深”、“笔简而意足”——对简远境界的追求128

第四节 “不害情性”、“静中之乐”与“聊佐清欢”的观点133

第五章 丰富与多元——苏轼对儒家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坚持和疏离141

第一节 儒家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坚持——有补于国的文艺用世观142

第二节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和“寄至味于淡泊”的审美主张147

第三节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对“意”境的追求150

第四节 “文理自然”与“萧散简远”的美学追求153

第五节 性命自得与审美自由159

第六章 发现与创新——黄庭坚的文艺美学思想171

第一节 温柔敦厚的诗旨观171

第二节 对“韵”的强调和推展174

第三节 “平淡而山高水深”——对“远”境的审美追求179

第四节 黄庭坚的文艺美学思想与理学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共同性182

下编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融合193

第七章 继承与综合——朱熹对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初步总结193

第一节 朱熹文艺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193

第二节 文道为一论198

一、朱熹的文道范畴论198

二、文从道中流出200

三、文道一也202

第三节 情理统一论206

一、朱熹对情性的理解和对情理在哲学意义上的关系界定206

二、创作与鉴赏过程中的审美心态——“心虚理明”208

三、感物道情210

四、情理合一216

第四节 审美境界论——萧散闲淡、清新高远和气象浑成222

一、萧散闲淡222

二、清新高远226

三、气象浑成229

结语 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特质244

第一节 重理尚意的哲学本色244

一、重理244

二、尚意248

一、平淡自然250

第二节 平淡自然、萧散简远的审美追求250

二、萧散简远253

第三节 形上的追求——建立在真、善、美合一基础上的审美自由境界255

一、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中的真理性追求255

二、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中善的追求259

三、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中乐(适)的追求——审美自由262

第四节 余论265

引用及参考书目270

后记287

出版弁言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