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诗歌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诗歌通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0575142.jpg)
- 张涤云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5048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诗歌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诗歌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诗歌的类别1
第一节 诗歌分类的意义与原则1
一 研究诗歌分类的意义1
二 诗歌分类的原则6
第二节 中国诗歌的不同类别11
一 按字数句数分11
二 按入不入乐分14
三 按声韵节奏分16
四 按作者歌者分19
五 按时代分24
六 按地域分26
七 按功用分30
八 按风格分50
九 按创作方法分52
十 按表现方法分53
十一 按内容题材分54
十二 按形式体制分54
第三节 中国诗歌常见分类法60
一 从形式体制分60
二 从内容性质分60
第二章 中国诗歌的体制70
第一节 原始二言体70
第二节 四言体70
一 四言体诗歌的特点71
二 四言体诗歌的旁流71
第三节 骚体诗72
一 骚体诗的体制特点72
二 骚体诗的流变73
第四节 乐府诗73
一 乐府诗的分类73
二 乐府诗的特点74
第五节 古体诗74
一 古体诗的体制特点75
二 几种特殊的古体诗及其体制特点75
第六节 近体诗76
一 近体诗的分类77
二 近体诗的格律规则77
三 五绝的四种格式80
四 七绝的四种格式81
五 六绝的四种格式82
六 五律的四种格式83
七 七律的四种格式84
八 古风式律诗86
第七节 俗体诗86
一 俗体诗的基本特点87
二 俗体诗的几种样式87
第八节 词93
一 词的分类93
二 词的体制特点94
三 词谱举例95
第九节 曲99
一 曲的分类99
二 曲的体制特点101
三 曲谱举例103
第三章 中国诗歌的流派(上)105
第一节 诗歌流派与风格105
一 诗人艺术风格107
二 诗歌素材风格108
三 诗体风格109
四 时代风格109
五 民族风格109
六 地域风格110
七 政治风格110
第二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流派111
一 颂诗体111
二 风雅体111
三 楚辞体112
四 乐府体113
五 《古诗十九首》体11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派115
一 建安诗派115
二 正始诗派116
三 玄言诗派117
四 西晋太康体诗派117
五 东晋田园隐逸诗派118
六 晋宋山水诗派119
七 南朝永明体诗派120
八 宫体诗派121
第四节 唐代诗派122
一 上官体诗派122
二 初唐四杰123
三 文章四友123
四 格律诗派124
五 初唐风雅诗派125
六 白话诗派126
七 吴中四士127
八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128
九 盛唐边塞诗派129
十 太白体132
十一 少陵体134
十二 大历十才子136
十三 中唐感伤诗派137
十四 中唐新乐府诗派139
十五 韩孟诗派141
十六 中晚唐意象诗派143
十七 晚唐写实诗派145
十八 晚唐山林隐逸诗派146
十九 咸通十哲147
二十 香奁体148
第五节 唐五代词派149
一 敦煌民间词派149
二 花间词派150
三 南唐词派151
第六节 宋代诗派151
一 宋初白体诗派151
二 宋初晚唐诗派152
三 西昆体诗派153
四 北宋革新诗派155
五 苏诗派158
六 江西诗派160
七 理学诗派163
八 南宋爱国诗派165
九 永嘉四灵诗派167
十 江湖派169
十一 宋末遗民诗派171
第七节 宋词流派173
一 婉约派174
二 豪放派178
三 雅正派181
四 闲逸派183
第四章 中国诗歌的流派(下)185
第一节 辽金元诗派185
一 辽代诗派185
二 金初遗民诗派187
三 金中期国朝诗派187
四 金后期丧乱诗派189
五 元初河汾遗老诗派191
六 元雪堂雅集诗派193
七 元中期延祐诗派194
八 元铁崖体诗派196
第二节 辽金元词派198
一 辽婉怨词人198
二 辽高丽词人199
三 金吴蔡体199
四 金承平体201
五 金遗山体201
六 元豪放派203
七 元雅正派204
八 元旷逸派205
九 元婉约派206
第三节 明代诗派207
一 越中诗派207
二 吴中诗派208
三 江右诗派209
四 闽中诗派210
五 岭南诗派211
六 台阁体诗派212
七 茶陵诗派213
八 前七子复古诗派215
九 后吴中诗派217
十 后七子复古诗派219
十一 嘉靖八才子221
十二 公安派222
十三 竟陵派223
十四 明末爱国诗派224
第四节 清代诗派227
一 清初遗民诗派227
二 清初江左三大家229
三 海内八大家232
四 神韵说诗派233
五 宋诗派235
六 格调说诗派237
七 性灵说诗派238
八 肌理说诗派241
九 末期爱国诗派243
十 清末“汉魏六朝”诗派245
十一 清末同光体诗派246
十二 “诗界革命”诗派247
十三 南社诗派249
第五节 明清词派250
一 明初温雅派250
二 明中前期浅靡派252
三 明中后期中兴词派253
四 明末云间词派255
五 清浙西词派256
六 清阳羡词派258
七 清南唐词派259
八 清常州词派261
九 清宣南词社262
第六节 元明清曲派263
一 元本色派264
二 元文采派264
附:朱权《太和正音谱》分十五体265
三 明北派266
四 明南派268
五 清文采派273
六 清本色派274
七 清道情体派275
第五章 中国的叙事诗277
第一节 中国叙事诗概况277
一 叙事诗的概念与研究的出发点277
二 中国叙事诗的三大类别及其代表作279
第二节 中国叙事诗的特色291
一 历史悠久,代有名作291
二 类型丰富,形式多样303
三 倾向进步,征实性强307
四 艺术手法,别具风味308
第六章 中国的写景状物诗310
第一节 写景状物诗概说310
一 写景状物诗的涵义与类别310
二 写景状物诗的独特价值311
第二节 中国的山水诗313
一 中国山水诗的发展概况313
二 中国山水诗的主要类型327
三 中国山水诗的艺术特色331
第三节 中国的咏物诗340
一 中国咏物诗发展的几个阶段341
二 中国咏物诗的写法类型351
第七章 中国的抒情诗360
第一节 抒情诗的涵义与类别360
一 抒情诗的涵义360
二 中国抒情诗的抒情方式361
三 中国抒情诗的类别364
第二节 中国的爱情诗367
一 中国爱情诗的发展概貌368
二 中国爱情诗的内容与审美理想386
三 中国爱情诗的主题与艺术风格397
第三节 中国的爱国诗406
一 中国爱国诗的优良传统406
二 中国爱国诗的代表作家与作品408
三 近代爱国诗的新特点420
第八章 中国的说理诗428
第一节 说理诗及其发展概况428
一 说理诗的涵义与评价428
二 中国说理诗的产生与三次高潮429
第二节 中国的哲理诗435
一 中国哲理诗的主要内容与类型435
二 中国哲理诗的特点437
主要引用与参考书目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