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压铸模具设计实用教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尧,黄勇主编;于丽君,徐淑姣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0737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233页
- 主题词:压铸模-设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压铸模具设计实用教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压铸成型的基本原理与压铸过程1
1.1.1 压铸原理1
1.1.2 压铸过程2
1.2 压铸的特点与应用范围5
1.2.1 压铸的特点5
1.2.2 压铸的应用范围5
1.3 压铸新技术6
1.3.1 半固态压铸工艺6
1.3.2 真空压铸8
1.3.3 充氧压铸10
1.3.4 精速密压铸11
1.3.5 黑色金属压铸11
第2章 压铸合金及压铸设计13
2.1 压铸合金13
2.1.1 对压铸合金的要求13
2.1.2 常用压铸合金及其主要特性14
2.2 压铸件的设计16
2.2.1 压铸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余量16
2.2.2 压铸件的表面形状和位置19
2.3 压铸件基本结构单元的设计19
2.3.1 壁厚19
2.3.2 圆角20
2.3.3 筋21
2.3.4 出型斜度21
2.3.5 孔22
2.3.6 螺纹22
2.3.7 凸纹和直纹23
2.3.8 齿轮和网纹23
2.3.9 文字、标志和图案23
2.3.10 嵌件24
2.4 压铸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25
2.4.1 简化模具、延长模具使用寿命25
2.4.2 减少抽芯部位26
2.4.3 方便压铸件脱模和抽芯27
2.4.4 防止变形27
2.4.5 由其他加工方法改为压铸时注意事项28
第3章 压铸机及压铸工艺30
3.1 压铸机的分类及特点30
3.1.1 压铸机的分类30
3.1.2 各类压铸机的特点31
3.2 压铸机的基本结构33
3.2.1 合模机构33
3.2.2 压射机构36
3.3 压铸机的选用及相关参数的校核36
3.3.1 压铸机选用的原则36
3.3.2 计算压铸机所需的锁模力37
3.3.3 确定比压38
3.3.4 核算压室容量38
3.3.5 实际压力中心偏离锁模力中心时锁模力的计算38
3.3.6 开合型距离与压铸型厚度的关系39
3.4 压铸机的型号及主要参数40
3.5 压铸工艺41
3.5.1 压力41
3.5.2 速度43
3.5.3 温度44
3.5.4 时间46
3.5.5 压室充满度47
3.5.6 压铸用涂料48
3.5.7 压铸件的后处理和表面处理48
第4章 压铸模设计基础50
4.1 压铸模概述50
4.2 压铸模的结构形式50
4.2.1 压铸模的基本结构50
4.2.2 压铸模的分类52
4.2.3 压铸模典型结构图54
4.3 压铸模设计的基本原则56
4.4 压铸模的设计程序57
4.4.1 研究、消化产品图57
4.4.2 对压铸件进行工艺分析58
4.4.3 拟定模具总体设计的初步方案58
4.4.4 方案的讨论与论证59
4.4.5 绘制主要零件工程图59
4.4.6 绘制模具装配图59
4.4.7 绘制其余全部自制零件的工程图60
4.4.8 编写设计说明书60
4.4.9 审核60
4.4.10 试模、现场跟踪60
4.4.11 全面总结、积累经验60
第5章 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61
5.1 浇注系统的基本结构、分类和设计61
5.1.1 浇注系统的结构61
5.1.2 浇注系统的分类62
5.1.3 浇注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65
5.2 内浇口的设计65
5.2.1 内浇口的基本类型及其作用65
5.2.2 内浇口位置设计要点67
5.2.3 内浇口截面积的确定68
5.2.4 内浇口厚度的设计70
5.3 横浇道的设计71
5.3.1 横浇道的基本形式71
5.3.2 多型腔横浇道的布局73
5.3.3 横浇道与内浇道的连接75
5.3.4 横浇道设计要点75
5.4 直浇道的设计76
5.4.1 热压室压铸模直浇道77
5.4.2 卧式冷压室压铸模直浇道80
5.5 排溢系统的设计81
5.5.1 排溢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81
5.5.2 溢流槽的设计82
5.5.3 排气道的设计86
5.6 典型压铸件浇注系统设计实例88
第6章 分型面的设计93
6.1 分型面的基本部位和影响因素93
6.1.1 分型面的基本部位93
6.1.2 分型面的影响因素93
6.2 分型面的基本类型94
6.2.1 单分型面94
6.2.2 多分型面94
6.2.3 侧分型面94
6.3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97
6.4 典型分型面分析103
6.5 典型分型面设计实例106
6.5.1 成型位置影响侧抽芯距离的结构实例106
6.5.2 改变分型面可避免侧抽芯的实例106
第7章 成型零件与结构零件的设计108
7.1 成型零件的结构形式108
7.1.1 整体式与组合式结构108
7.1.2 局部组合与完全组合式结构110
7.1.3 组合式结构形式的特点110
7.1.4 小型芯的固定形式111
7.1.5 镶块固定形式和型芯的止转形式113
7.1.6 活动型芯的安装与定位114
7.1.7 成型零件的设计要点115
7.2 成型零件主要尺寸116
7.2.1 镶块的主要尺寸116
7.2.2 型芯的主要尺寸116
7.2.3 影响压铸件尺寸的因素119
7.2.4 确定成型尺寸的原则120
7.2.5 成型尺寸计算和偏差的标注122
7.2.6 压铸件螺纹孔直径、深度和型芯尺寸的确定130
7.3 成型零件的设计133
7.4 模体的组合形式135
7.4.1 模体的基本类型与主要结构件135
7.4.2 模体的设计要点136
7.5 模体主要结构件设计138
7.5.1 套板尺寸的设计138
7.5.2 镶块在套板内的布置141
7.6 模体结构零件的设计141
7.6.1 导柱导套141
7.6.2 模板的设计142
7.7 加热与冷却系统的设计143
7.7.1 加热与冷却系统的作用143
7.7.2 加热系统的设计143
7.7.3 冷却系统的设计144
第8章 侧抽芯机构的设计146
8.1 侧抽芯机构的组成及设计要点146
8.1.1 侧抽芯机构的主要组成146
8.1.2 常用抽芯机构的特点146
8.1.3 抽芯机构的设计要点147
8.2 抽芯力和抽芯距离149
8.2.1 抽芯力的计算149
8.2.2 抽芯距离的确定150
8.3 斜销抽芯机构151
8.3.1 斜销抽芯机构的组合形式与动作过程151
8.3.2 斜销的设计151
8.3.3 斜销的延时抽芯153
8.3.4 侧滑块定位和楔紧装置的设计154
8.3.5 斜销侧抽芯机构应用实例160
8.4 弯销侧抽芯机构161
8.4.1 弯销侧抽芯机构的组成161
8.4.2 弯销侧抽芯过程161
8.4.3 弯销侧抽芯机构的设计要点162
8.4.4 弯销侧抽芯机构应用实例165
8.5 斜滑块侧抽芯机构166
8.5.1 斜滑块侧抽芯机构的组成与动作过程166
8.5.2 斜滑块侧抽芯机构的设计要点166
8.5.3 斜滑块的设计168
8.6 齿轮齿条侧抽芯机构169
8.7 液压抽芯机构169
8.7.1 液压抽芯机构的组成与动作过程170
8.7.2 液压抽芯机构的设计要点171
8.8 滑块及滑块限位楔紧的设计171
8.8.1 滑块基本形式和主要尺寸172
8.8.2 滑块导滑部分的结构175
8.8.3 滑块限位与楔紧装置的设计177
8.9 嵌件的进给和定位181
8.9.1 嵌件进给和定位设计要点181
8.9.2 嵌件在模具内的安装与定位181
8.10 典型压铸件侧向抽芯机构的设计182
第9章 推出机构的设计186
9.1 推出机构的组成与分类186
9.1.1 推出机构的主要组成与分类186
9.1.2 推出机构的设计要点187
9.2 推杆推出机构188
9.2.1 推杆推出机构的组成188
9.2.2 推杆推出部位设置要点188
9.2.3 推杆推出端的形状189
9.2.4 推杆的固定方式与止转形式190
9.2.5 推杆的尺寸与配合191
9.3 推管推出机构194
9.3.1 推管推出机构的形式及其组成194
9.3.2 推管的设计要点196
9.4 卸料板推出机构197
9.4.1 卸料板推出机构的组成与分类197
9.4.2 卸料板推出机构的设计要点198
9.5 推出机构的复位与导向199
9.5.1 推出机构的复位199
9.5.2 推出机构的预复位202
9.6 典型压铸件推出机构的设计204
第10章 压铸模的技术要求及材料选择208
10.1 压铸模的技术要求208
10.1.1 压铸模装配图上需注明的技术要求208
10.1.2 压铸模外形和安装部位的技术要求208
10.1.3 压铸模总装的技术要求209
10.2 结构零件的公差与配合209
10.2.1 结构零件轴与孔的配合和精度209
10.2.2 结构零件的轴向配合210
10.2.3 未注公差尺寸的有关规定212
10.2.4 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213
10.3 压铸模零件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技术218
10.3.1 压铸模所处的工作状况及对模具的影响218
10.3.2 影响压铸模寿命的因素及提高寿命的措施218
10.3.3 压铸模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220
参考文献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