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网格的面向Agent软件分析与设计建模方法及环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于网格的面向Agent软件分析与设计建模方法及环境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0622697.jpg)
- 刘炜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8367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205页
- 主题词:博士-学位论文-汇编-上海市-200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基于网格的面向Agent软件分析与设计建模方法及环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网格计算与网格软件1
1.1.1 网格概念及其特点1
1.1.2 网格体系结构2
1.1.3 基于网格体系结构的软件形态4
1.2 基于网格的软件建模与Agent抽象机制6
1.3 主要的面向Agent软件工程方法和建模工具8
1.3.1 面向Agent软件工程方法8
1.3.2 面向Agent软件开发环境13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15
1.5 论文组织结构18
第二章 AOMG:一种基于网格计算的面向Agent建模方法20
2.1 与AOMG相关的研究与技术20
2.1.1 OGSA网格体系结构20
2.1.2 i*策略建模框架24
2.1.3 UML建模语言26
2.2 基于OGSA的面向Agent可视化建模框架27
2.2.1 基于OGSA的软件体系结构27
2.2.2 基本概念28
2.2.3 模型框架31
2.2.4 AOMG元模型的分层结构31
2.2.5 面向Agent分析建模32
2.2.6 面向Agent设计建模40
2.3 小结50
第三章 Formal AOMG:基于网格计算的面向Agent形式化建模框架52
3.1 面向Agent形式化方法52
3.2 Object-Z形式规格语言53
3.3 Formal AOMG形式化建模框架55
3.3.1 AOMG元模型语义结构55
3.3.2 形式化组织模型及其元模型56
3.3.3 形式化Agent交互模型及其元模型60
3.3.4 形式化Agent类模型及其元模型63
3.3.5 形式化Agent服务模型65
3.3.6 建模实例66
3.4 小结70
第四章 网格分布式系统的领域资源本体建模71
4.1 基于本体的资源匹配71
4.2 本体(Ontology)72
4.2.1 本体概念72
4.2.2 本体表示和本体构造73
4.3 基于UML的资源本体模型(Resource Ontology Model)78
4.4 从UML到OWL的映射81
4.5 小结85
第五章 AOMG Toolkits:面向Agent分析与设计建模环境87
5.1 引言87
5.2 AOMG Toolkits基本设计框架88
5.3 AOMG Toolkits设计模型90
5.3.1 模型分层机制90
5.3.2 AOMG元模型设计91
5.3.3 模型框图设计94
5.4 基于OWL的模型存储机制96
5.4.1 模型抽象语义层96
5.4.2 模型序列化存储机制98
5.4.3 AOMG模型的文件存储100
5.5 小结104
第六章 AOMG模型语法检测机制106
6.1 概念模型的语法检查机制106
6.1.1 概念模型语法约束概要107
6.1.2 语法约束的细化108
6.1.3 自动检查机制的实现111
6.2 概念模型语法的可执行验证112
6.2.1 KBeans的刻面定义112
6.2.2 在AOMG模型加入刻面约束声明113
6.2.3 调用KBeans进行刻面检查116
6.3 模型语法检查实例117
6.4 小结118
第七章 实例分析(电子政务网格门户应用)120
7.1 建模过程与建模策略120
7.1.1 建立组织视图122
7.1.2 建立Agent视图123
7.1.3 建立类视图124
7.2 实例分析125
7.2.1 问题描述125
7.2.2 系统体系结构126
7.2.3 第一步:需求获取与分析建模128
7.2.4 第二步:设计建模133
7.2.5 后续设计驱动138
7.3 结论139
第八章 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40
8.1 论文总结140
8.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及展望143
附录145
参考文献164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77
致谢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