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亲恩难报 唐代士人的孝道实践及其体制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郑雅如著 著
- 出版社: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 ISBN:986350000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亲恩难报 唐代士人的孝道实践及其体制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前言1
第一节 研究背景3
一、隋唐仕宦体制变动下的士人3
入仕方可成「士」3
士人普遍性的宦游5
任官须回避本籍7
二、仕宦与事亲:欧阳詹的焦虑10
第二节 唐代孝道研究回顾14
第三节 研究取径与章节安排22
第二章 生养死哀25
前言25
第一节 志在禄养26
一、入仕与养亲的连结在唐代更加紧密26
二、为养亲屈就次途或猥职30
三、钟鼎致养,以官荣亲36
子贵荣亲,於父於母不同39
四、宦游与侍亲41
五、请假省亲46
六、仕与养之间的选择49
兄弟分工49
独子倍感艰辛50
七、禄养无成的士人52
第二节 解职归侍54
一、唐以前解官侍亲的规范55
二、唐代给侍制度的施行60
三、带官侍养65
四、给侍制度之外的侍亲需求67
五、不得归养的困境70
第三节 服丧与起复74
一、经典中的居丧礼仪74
二、三年之丧入於国制76
三、对服丧过礼的评价79
四、官员起复82
限制奏请起复85
五、起复与孝德的紧张88
结语93
第三章 归葬先茔99
前言99
第一节 归祔先茔的伦理意义101
一、地下团圆101
死而有知、魂居於墓101
孝子侍親於地下104
墓域作为「家」的再现106
二、魂往西天,骨归先茔108
三、归全返本117
一体同气的身体观117
不忘本:女儿归葬本家121
养子归祔生身父母123
第二节 仕宦家庭的归葬126
一、范阳盧氏大房正言系的归葬实践128
二、变动的先茔:移贯与士人家墓的重立139
士族的中央化139
张说家族两处下葬143
崔祐甫家族权殡多年146
支竦家族六代同迁148
三、卜筮吉凶为祔葬带来变数149
第三节 迁延多年的葬事152
一、大事未毕152
二、沈重的葬费支出158
厚葬成风160
统治阶层的「贫穷」163
出嫁女协助本家葬事166
三、拘忌葬年168
四、仕途羁绊175
五、战乱干扰180
六、长期权殡的压力183
结语192
第四章 追赠先世197
前言197
第一节 汉唐间追赠先世的发展198
一、汉魏传统199
二、北魏变革204
三、唐代的大赦追赠208
封赠先世的资格209
受赠对象与品级214
四、个别宠贵封赠先世218
第二节 追赠先世於私门的意义220
一、伸孝子罔极之怀220
二、封赠提升葬式等级225
三、赠官用荫236
第三节 国家提倡「以忠成孝」240
一、太宗、武后、玄宗的忠孝论241
二、追赠文本中的孝道论述246
大赦文246
封赠制书248
谢恩表249
结语252
第五章 追孝与追福275
前言275
第一节 祭祀:示不忘先276
一、庙祀(含寝祭)276
身分等级制主导的庙祀276
立庙祀先出於皇恩284
激励士人立庙分宗285
因家制宜的寝祭287
影堂祭祀290
二、墓祭293
寒食上墓以展孝思293
墓祭与凝聚宗族、乡党296
宦游子孙缺席墓祭300
第二节 追荐:救拔先人304
一、死后世界的想像304
人间的翻版304
堕入地狱受报306
二、追荐祖先融入丧事与年中行事310
丧期内追福311
忌日、盂兰盆节315
委讬寺观祭祀先人319
三、追福与孝道观念321
等待子孙拯救的祖先321
考道观念助长追福323
追福报恩胜於服丧、祭祀327
抚慰孝子亲恩未报之憾330
结语332
第六章 结论339
第一节 士人的孝道实践339
一、国家体制介入士人伦理生活340
律令、礼典规范官员如何事亲340
私生活须配合官僚体制运作344
二、宦游迁转不利於士人行孝345
三、葬亲、祭亲深受习俗影响347
四、追荐冥福弥补孝养不及349
第二节 士人行孝的特质351
一、追求「忠孝合一」351
以仕宦成就扬名显亲351
行考须仰赖皇恩353
二、亲恩难报的焦虑354
馀论356
徵引书目359
索引389
后记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