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实用手册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实用手册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631639.jpg)
- 姚谏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6372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20页
- 文件大小:242MB
- 文件页数:637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结构静力学-计算方法-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实用手册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力学计算基本资料1
1.1截面的几何特性1
1.1.1截面几何特性的计算公式1
1.1.2常用截面的几何特性表3
1.2计算梁变位用表6
1.2.1图形相乘法6
1.2.2虚梁反力表10
参考文献13
第2章 单跨梁14
2.1概述14
2.1.1符号说明14
2.1.2单跨静定梁14
2.1.3单跨超静定梁16
2.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位计算公式20
2.2.1悬臂梁20
2.2.2简支梁25
2.2.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35
2.2.4两端固定梁42
2.2.5伸臂梁48
2.3单跨梁的内力系数50
2.3.1简支梁的弯矩及剪力系数50
2.3.2梁的固端弯矩系数51
2.4其他形式的单跨梁56
2.4.1变截面悬臂梁的内力及挠度计算公式56
2.4.2圆弧梁的内力计算公式57
2.4.3简支吊车梁的内力计算公式及系数62
2.4.4下撑式组合梁的内力系数65
参考文献66
第3章 连续梁67
3.1概述67
3.2弯矩分配法67
3.2.1一般弯矩分配法67
3.2.2矩形截面直线加腋梁的形常数及载常数72
3.2.3弯矩一次分配法76
3.3三弯矩方程式79
3.4等截面连续梁的计算系数82
3.4.1等跨梁在常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挠度系数82
3.4.2不等跨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系数92
3.4.3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支座弯矩计算公式94
3.4.4不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支座弯矩计算公式95
3.5梁跨内弯矩与挠度的计算用表96
3.5.1梁跨内最大弯矩计算公式96
3.5.2梁跨内最大弯矩处横坐标x0的计算公式98
3.5.3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跨内最大弯矩系数n99
3.5.4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值100
3.6连续梁其他计算用表101
3.6.1各种荷载化成具有相同支座弯矩的等效均布荷载101
3.6.2等跨梁在支座沉陷时的支座弯矩系数103
3.6.3等跨梁弯矩及剪力影响线的纵标值104
3.6.4不等两跨、对称不等三至四跨梁弯矩影响线纵标值106
3.7二层地下室侧墙板的弯矩简化计算用表107
3.7.1概述107
3.7.2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系数108
3.7.3矩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系数117
3.7.4底层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系数118
3.7.5算例119
参考文献120
第4章 薄壁杆件扭转时的内力计算公式121
4.1符号说明121
4.2自由扭转122
4.2.1纯扭转的内力122
4.2.2荷载偏离截面剪心时的扭转内力123
4.2.3截面的抗扭特性124
4.3约束扭转126
4.3.1单跨薄壁梁受约束扭转时的内力计算公式126
4.3.2截面的扇性几何特性130
参考文献132
第5章板133
5.1轴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圆形板和环形板133
5.1.1概述133
5.1.2符号说明133
5.1.3计算用表134
5.1.4计算公式143
5.2均匀分布和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板151
5.2.1概述151
5.2.2符号说明152
5.2.3计算用表152
5.2.4连续板的实用计算方法179
5.3按极限平衡法计算四边支承弹塑性板183
5.3.1计算假定183
5.3.2计算公式183
5.3.3计算用表185
参考文献198
第6章 普通桁架与空腹桁架199
6.1概述199
6.2普通桁架199
6.2.1桁架变位的计算199
6.2.2桁架次应力的计算200
6.2.3桁架杆件的长度及内力系数201
6.2.4桁架算例228
6.3空腹桁架的内力及变形计算231
6.3.1说明231
6.3.2刚度等代计算公式231
6.3.3变形计算公式233
6.3.4最大刚度时的桁架高度计算公式233
6.3.5上、下弦杆及竖腹杆弯矩、剪力和轴力计算234
参考文献239
第7章拱241
7.1概述241
7.1.1拱的类型241
7.1.2符号规定241
7.2拱的计算方法242
7.2.1求解静定三铰拱的解析方法及内力计算242
7.2.2求解超静定两铰拱的解析方法244
7.2.3求解超静定无铰拱的解析方法246
7.2.4超静定拱的反力及内力计算方法248
7.2.5轴向变形的影响248
7.3任意外形对称三铰拱250
7.4超静定圆弧拱252
7.4.1圆弧拱拱轴几何数据252
7.4.2相关计算理论与系数253
7.4.3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赘余力计算公式255
7.5超静定变截面抛物线拱261
7.5.1抛物线拱拱轴几何数据及截面变化规律262
7.5.2相关计算理论与系数263
7.5.3两铰变截面抛物线拱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公式264
7.5.4无铰抛物线拱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公式266
7.6超静定等截面抛物线拱268
7.6.1两铰等截面抛物线拱相关计算理论及系数269
7.6.2对称无铰抛物线拱276
参考文献286
第8章 等截面刚架内力分析287
8.1概述287
8.1.1刚架内力分析方法287
8.1.2符号说明287
8.2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刚架287
8.2.1无侧移刚架的计算287
8.2.2单跨对称矩形刚架在水平节点荷载作用下的计算290
8.3用近似法计算刚架294
8.3.1竖向荷载作用下多跨多层刚架的分层计算294
8.3.2水平荷载作用下多跨多层刚架的反弯点法计算296
8.4刚架内力的二阶分析298
8.4.1基本概念298
8.4.2分析方法299
参考文献304
第9章 单层刚架内力计算公式305
9.1等截面刚架的内力计算公式305
9.1.1“?”形刚架305
9.1.2“冂”形刚架309
9.1.3“?”形刚架312
9.1.4“?”形刚架317
9.1.5 “?”形刚架322
9.1.6 “?”形刚架(横梁为二次抛物线形)326
9.1.7“□”形刚架330
9.1.8“?”形刚架335
9.1.9 “○”形刚架338
9.2变截面门式刚架的内力计算公式341
9.2.1对称两铰门式刚架341
9.2.2对称无铰门式刚架345
9.2.3一端加腋梁的形常数及载常数349
参考文献360
第10章 井式梁361
10.1概述361
10.2说明361
10.3正交正放井式梁的最大弯矩及剪力系数362
10.4正交斜放井式梁的最大弯矩及剪力系数370
10.5算例375
参考文献376
第11章 排架377
11.1概述377
11.2计算要点378
11.3柱位移计算公式379
11.3.1概述379
11.3.2公式应用说明379
11.3.3计算公式380
11.4等高排架计算392
11.4.1概述392
11.4.2公式应用说明392
11.4.3计算公式393
11.4.4算例398
11.5不等高排架计算406
11.5.1概述406
11.5.2公式应用说明407
11.5.3计算公式408
11.5.4算例418
参考文献426
第12章 特种楼梯427
12.1螺旋楼梯427
12.1.1概述427
12.1.2两端铰支螺旋楼梯内力计算427
12.1.3两端固支螺旋楼梯内力计算430
12.2悬挑式楼梯436
12.2.1概述436
12.2.2板相互作用法计算悬挑式楼梯437
参考文献445
第13章 网架447
13.1概述447
13.1.1网架结构的一般计算原则447
13.1.2网架结构计算方法概述447
13.2空间桁架位移法448
13.2.1概述448
13.2.2计算步骤448
13.2.3计算机分析方法简介451
13.3下弦内力法451
13.3.1下弦内力的基本方程451
13.3.2杆件内力计算453
13.3.3挠度计算454
13.3.4矩形平面网架的内力、挠度计算用表455
13.3.5算例461
13.4交叉梁系差分法465
13.4.1网架结构的差分表达式465
13.4.2边界条件处理466
13.4.3计算步骤468
13.4.4差分法节点挠度系数表469
13.4.5算例487
13.5拟夹层板法493
13.5.1拟夹层板的刚度计算公式493
13.5.2拟夹层板的基本方程式及其求解493
13.5.3拟夹层板内力、挠度计算用表494
13.5.4网架变刚度时的挠度修正500
13.5.5由拟夹层板内力求网架杆件内力的计算公式500
13.5.6计算步骤502
13.5.7算例503
13.6组合网架的计算507
13.6.1组合网架的计算方法507
13.6.2组合网架简化计算法的设计计算步骤507
参考文献509
第14章 杆与板的稳定性计算511
14.1概述511
14.2轴心受压构件512
14.2.1截面形式512
14.2.2理想压杆的屈曲临界荷载512
14.2.3规范公式514
14.2.4算例519
14.3梁521
14.3.1理想梁的弹性弯扭屈曲临界弯矩521
14.3.2规范公式523
14.3.3非规范规定情况下梁弹性屈曲的整体稳定性系数?b526
14.3.4简支梁的端部构造527
14.3.5算例527
14.4压弯构件530
14.4.1概述530
14.4.2单向压弯构件稳定性计算原理531
14.4.3规范公式533
14.4.4算例536
14.5板件542
14.5.1局部稳定性542
14.5.2理想情况下的屈曲临界应力542
14.5.3规范公式544
14.5.4算例552
参考文献558
附录A常用数学计算资料559
A1常用数学公式559
A1.1代数559
A1.2平面三角560
A1.3双曲线函数561
A1.4微分562
A1.5积分563
A1.6函数展开式564
A1.7矩阵565
A2立体图形的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570
A3常用常数值和常用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573
附录B平面杆系计算结构力学部分内容介绍576
B1推导矩阵位移法方程的基本约定576
B1.1符号576
B1.2局部坐标系与总体坐标系577
B1.3力和位移的正负号约定577
B2结构刚度矩阵与节点力列向量577
B2.1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577
B2.2坐标变换矩阵579
B2.3总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579
B2.4结构的总刚度矩阵580
B2.5杆件的位移列向量与节点力列向量585
B2.6等效节点力586
B2.7作用于结构的总外力列向量586
B3矩阵位移法方程及方程的求解587
B3.1矩阵位移法方程587
B3.2矩阵位移法方程的求解588
B4杆端力及截面内力588
B5常用单元刚度矩阵589
B6工程设计中的一些问题589
B6.1变截面杆件与考虑剪切变形的杆件589
B6.2主从节点关系与带刚域的杆件596
B6.3杆件间的连接598
B6.4支座沉降与限制节点位移600
B6.5弹性支座601
参考文献602
附录C考虑剪切变形杆件的剪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k603
C1概述603
C2计算公式603
C2.1 T形、任意工字形、任意十字形截面的计算图形603
C2.2有关参数603
C2.3 k值的计算604
C3计算用表605
C3.1 T形截面的k值表605
C3.2对称工字形截面的k值表606
C3.3不对称工字形截面的k值表(1)607
C3.4不对称工字形截面的k值表(2)610
C3.5对称十字形截面的k值表613
C3.6不对称十字形截面的k值表614
参考文献617
附录D建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底部剪力法618
D1一般规定618
D2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方法618
D3算例619
参考文献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