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视信息经济学初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视信息经济学初探
  • 陈建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1661102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电视-信息经济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视信息经济学初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什么是电视信息经济学1

1.2 为什么做电视信息经济学研究3

1.2.1 理论的碰撞3

1.2.2 实践的困境6

1.3 本书的基本逻辑8

1.4 基本假定、主要变量和研究范围10

1.4.1 基本假定10

1.4.2 主要变量12

1.4.3 研究范围13

1.5 本书的研究方法15

1.5.1 数理分析方法15

1.5.2 博弈论16

1.5.3 规范研究方法18

1.6 理论的适用性21

1.6.1 电视播出收看活动是一种市场交易21

1.6.2 电视播看活动中存在着显著的信息不对称23

2.理论基础及现有文献24

2.1 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24

2.1.1 信息经济学概述24

2.1.2 逆向选择研究综述26

2.1.3 搜索品、经验品、信用品的区分27

2.2 电视播出市场的信息经济学研究29

2.2.1 国内研究29

2.2.2 国外研究30

2.3 关于电视节目品质的研究31

2.3.1 关于电视节目质量的研究31

2.3.2 关于电视节目同质化问题的研究38

2.3.3 关于电视节目低俗化问题的研究43

2.3.4 关于电视肤浅化问题的研究50

3.播看信息关系的基本问题52

3.1 电视播出市场信息关系概述52

3.1.1 电视播出市场上的三类信息关系52

3.1.2 电视播出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信息经济学理论的对应关系54

3.1.3 播看双方节目信息关系基本问题55

3.2 电视播看信息关系的特点56

3.2.1 了解信息与交易同步56

3.2.2 交易物质量鉴别的复杂性58

3.2.3 交易物的变动性59

3.3 天然状态下的电视播看信息不对称60

4.电视播看信息关系发展史62

4.1 第一次播看信息对称化——节目系统化62

4.1.1 独立节目与节目系统62

4.1.2 独立节目播看中的信息关系64

4.1.3 电视节目必然不断走向系统化66

4.1.4 节目系统的种类67

4.1.5 节目系统化与播看信息对称化75

4.1.6 其他促进信息关系对称化的因素77

4.1.7 各种信息传递行为的作用82

4.2 第一次播看信息对称的打破83

4.2.1 频道数量对信息传递效率的影响84

4.2.2 频道的增加86

4.3 第二次播看信息对称化——频道系统化89

4.3.1 频道专业化89

4.3.2 频道系列化91

4.3.3 频道系统化与第二次播看信息对称化93

4.4 电视播看信息关系循环发展规律93

4.4.1 电视播看信息关系循环发展规律93

4.4.2 长期信息不对称存在的可能性94

5.中国电视播看信息关系的历史与现状96

5.1 影响中国电视播看信息关系的特殊因素96

5.1.1 始终处于追赶状态的中国电视96

5.1.2 电视播出机构与政府的特殊关系98

5.1.3 节目质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102

5.2 第一阶段:1958——1966102

5.3 第二阶段:1966——1993108

5.3.1 信息对称的打破与缓慢重建:1966——1976108

5.3.2 信息对称化过程中的短暂波折:1976——1978111

5.3.3 播看信息关系的全面对称化:1979——1997114

5.4 第三次循环:1997年至今130

5.4.1 电视频道的增加130

5.4.2 播看信息关系的非对称化137

5.4.3 频道专业化的困境140

5.4.4 频道系列化的体制制约157

5.4.5 信息不对称的长期化158

5.5 当前各类频道的播看信息关系状况158

5.5.1 中央电视台159

5.5.2 省级卫视161

5.5.3 省市地面频道161

6.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电视节目品质问题163

6.1 两种信息关系下播出方行为目标的差异163

6.1.1 信息对称条件下播出方的行为目标164

6.1.2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电视播出行为的目标和方式165

6.2 节目质量170

6.2.1 电视节目质量的含义170

6.2.2 信息对称时的节目质量模型172

6.2.3 信息不对称时的节目质量模型177

6.2.4 模型小结180

6.2.5 中国电视节目质量的变迁181

6.3 同质化186

6.3.1 同质化基本问题186

6.3.2 基本模型190

6.3.3 多频道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同质化模型196

6.3.4 中国的电视节目同质化202

6.4 低俗化206

6.4.1 电视节目低俗化的含义206

6.4.2 关于电视节目低俗化原因的现有研究207

6.4.3 市场化运作与电视的“俗”209

6.4.4 信息不对称与电视的低俗210

6.5 肤浅化213

6.5.1 电视的肤浅不能归因于媒介形式214

6.5.2 电视的肤浅与播出收看模式的关系214

6.5.3 多频道收视环境使电视更加肤浅218

7.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电视节目形态问题222

7.1 节目内部形态222

7.1.1 类型化222

7.1.2 模式化226

7.2 节目组织形态228

7.2.1 节目系统的稳定性229

7.2.2 节目系统信息的复杂与差异程度233

7.2.3 栏目的内部结构234

7.2.4 美国电视系列剧的播出季结构240

8.启示与对策254

8.1 启示255

8.1.1 市场机制是平衡播看信息关系的重要保障255

8.1.2 冷静面对技术进步258

8.1.3 改进电视管理方式268

8.1.4 电视管理体制急需调整和改革273

8.2 对策277

8.2.1 控制电视频道数量277

8.2.2 调整频道结构279

8.2.3 发展付费电视,深化频道专业化280

8.2.4 积极推进制播分离281

参考文献287

中文文献287

英文文献297

术语表302

后记3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