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六经藏象系统揭秘 从《伤寒论》六经揭示人体生理病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六经藏象系统揭秘 从《伤寒论》六经揭示人体生理病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654723.jpg)
- 许济泽,吴允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784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六经辨证-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六经藏象系统揭秘 从《伤寒论》六经揭示人体生理病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2
六经藏象系统研究概要2
研究《伤寒论》六经的几个问题4
上篇13
第一章 三极阴阳八卦的渊源与形成13
第一节 河图之数与伏羲先天八卦的渊源与形成13
第二节 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的结构模式14
一、两极阴阳的三极运动功能15
二、三极功能的两极阴阳联系15
三、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16
第三节 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与运动变化17
一、六爻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17
二、五行三极阴阳运动规律18
三、三极阴阳立体时空运动规律19
第四节 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与发展变化20
一、三极阴阳的量变、质变与发展变化20
二、阴阳二性结合与二进位发展20
三、阴阳二进位发展与八卦三极阴阳运动形式21
第二章 阴阳三极结构与《伤寒论》六经22
第一节 三极阴阳是自然规律的抽象22
一、三极阴阳的抽象22
二、三极阴阳的实质23
三、三极阴阳与过程现象24
四、《伤寒论》三阴三阳是藏象的抽象25
第二节 阴阳三极结构的基本概念26
一、阴阳对立互根27
二、阴阳消长盛衰28
三、阴阳互相转化29
第三节 三极阴阳在《伤寒论》中的运用30
一、三极阴阳与六经生理30
二、三极阴阳与六经病证31
三、三极阴阳与六经辨证31
四、三极阴阳与六经治法32
第三章 六经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结构模式33
第一节 六经脏腑经络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的结构模式33
一、六经脏腑经络三极阴阳与先天三极阴阳八卦图33
二、六经脏腑经络标本中见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34
三、六经脏腑经络三极阴阳主次关系与五脏是六经的主体35
四、六气脏腑经络标本阴阳气化运动与中见的转化37
第二节 六经五行三极阴阳整体运动基本规律结构模式37
一、六经五行三极阴阳整体运动基本规律与后天八卦37
二、六经五行三极阴阳立体时空整体运动规律38
三、六经五行三极阴阳整体运动基本规律与五行生克制化38
四、六经五行三极阴阳生克制化运动与中见的转化39
第四章 三极阴阳标本中见与六经脏腑经络40
第一节 从标本中见三极阴阳辨证规律对《伤寒论》六经本质的研究40
一、标本中见三极阴阳的含义40
二、标本中见三极阴阳的基本关系42
三、六经标本中见三极阴阳的共同规律43
四、六经标本中见三极阴阳的特定联系44
五、六经标本中见三极阴阳的主次关系与六经主体44
第二节 标本主次关系与六经主导器官45
一、少阳太阴标本主次关系与少阳经太阴经主导器官46
二、太阳少阴标本主次关系与太阳经少阴经主导器官47
三、阳明厥阴标本主次关系与阳明经厥阴经主导器官47
第三节 标本辨证关系与六经辨证治则49
一、六经辨证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49
二、六经病证标本主次关系50
三、六经标本治则与八法的关系50
第五章 六经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与人体生命过程运动53
第一节 六经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53
一、六经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的调控与生命物质的支持53
二、六经三极阴阳运动基本规律与督任太少三极阴阳统调枢纽54
第二节 人体生命过程运动55
一、六经脏腑经络三极阴阳是生命过程运动基本规律56
二、阴阳互相转化过程的质变运动56
三、立体时空的升降出入是生命过程运动的基本形式57
四、对称性运动与宇称守恒规律58
五、螺旋式周期性循环运动60
六、整体十二经脉立体时空周期性循环运动62
七、统一整体的集合运动63
第六章 《伤寒论》六经是藏象系统的功能单位65
第一节 三阴三阳抽象标志与六经实质65
一、藏象系统的抽象与藏象系统功能的规律66
二、脏腑的抽象标志与藏精排泄功能联系66
三、经络的抽象标志与十二经脉分布规律67
四、脏腑手足经脉联系和气血循环规律68
五、藏象六经的系统功能与联系规律69
第二节 藏象与《伤寒论》六经71
一、藏象是五脏与六经的统一71
二、藏象与《伤寒杂病论》74
三、五脏与六经病证75
四、五脏与六经辨病辨证77
五、五脏与六经治法79
中篇82
第七章 藏象结构规律的二象性82
第一节 中医学存在的疑难和缺口与六经藏象系统的发现82
第二节 六经藏象系统结构规律与功能83
一、藏象的结构和规律的二象性84
二、藏象系统功能的结构和规律的二象性85
第三节 藏象是生命过程阴阳生化的集合机构87
一、五脏结构性器官是藏象阴阳生化的集合机构87
二、六经脏腑经络三极阴阳是藏象阴阳生化规律88
三、五脏是藏象阴阳生化的主体89
四、六经开合枢是藏象阴阳生化的运动调节功能89
五、藏象与脏腑、十二经脉、脏腑经络联系规律90
第四节 总系统和支系统91
一、总系统91
二、支系统94
第五节 藏象联系规律与控制调节功能96
一、联系表里上下,控制六经开合枢升降出入,保持运动与平衡的统一97
二、调控营卫,实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98
三、调和气血,保持形态和功能的统一99
四、联系脏腑躯体官窍气血阴阳,控制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统一100
第六节 人体六气与六经脏腑经络101
一、六淫辨证是人体六气客观存在的实践101
二、人体六气是六经脏腑经络阴阳生化物质的属性102
三、人体六气的联系规律104
第八章 太阳经藏象系统106
第一节 太阳经藏象系统器官结构与功能106
一、心106
二、小肠108
三、膀胱108
四、舌108
五、脉108
六、太阳经藏象系统的生理病理与太阳病111
第二节 太阳经脏腑经络与适应性调节功能112
一、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与上下表里有序体系112
二、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与营卫阴阳双向运动调节功能113
三、脏腑经络标本主次关系与太阳开机114
四、太阳经脏腑经络营卫阴阳与适应外界气候功能115
五、太阳经整体联系调节功能116
第三节 太阳经脏腑经络病机117
一、脏腑经络标本主次关系失常119
二、脏腑经络外感病邪119
三、脏腑经络标本胜复120
四、四时阴阳节律相对平衡机制破坏121
第四节 太阳证123
一、主体性病证124
二、整体性病证129
第五节 太阳经脏腑经络病机与太阳病主方主药132
一、太阳经脏腑经络病机与桂枝汤配伍机制132
二、太阳经脏腑经络病机与麻黄汤配伍机制133
第六节 太阳经辨病辨证论治133
一、中风134
二、伤寒136
三、温病140
四、痞证142
五、蓄水144
六、结胸145
七、蓄血147
八、烦躁148
九、心悸150
十、痹证151
十一、痉病152
第七节 太阳经藏象体系与现代中医的关系153
第九章 阳明经藏象系统155
第一节 阳明经脏腑经络的形态与功能155
一、肺155
二、大肠156
三、胃(胃家)157
四、皮毛157
五、肌肉157
六、鼻、咽喉158
七、阳明经藏象系统的生理病理与阳明病158
第二节 阳明经藏象系统的联系规律与适应性调节功能159
一、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与表里上下有序体系159
二、脏腑经络三极阴阳与阴阳双调功能160
三、脏腑经络标本主次关系与阳明合机161
四、阳明经脏腑经络与适应外界气候功能162
五、阳明经整体联系调节功能163
第三节 阳明经脏腑经络病机164
一、脏腑经络标本阴阳主次失常164
二、阳明脏腑经络失调与他经转属165
三、脏腑经络与外界阴阳平衡机制失调165
四、脏腑经络标本阴阳胜复166
第四节 阳明证166
一、主体性病证166
二、整体性病证168
第五节 阳明经脏腑经络病机与阳明病治则方药170
一、阳明经脏腑经络标本病机与承气汤配伍机制170
二、阳明经脏腑经络标本病机与白虎汤配伍机制171
第六节 阳明经辨病辨证论治172
一、腹满痛、不大便(阳结)172
二、潮热175
三、恶热177
第七节 阳明经藏象体系与现代中医的关系179
第十章 少阳经藏象系统181
第一节 少阳经藏象系统器官形态与功能181
一、胆181
二、三焦182
三、心包183
四、腠理184
五、咽184
六、少阳经藏象系统的生理病理与少阳病184
第二节 少阳经脏腑经络与适应性调节功能185
一、脏腑经络标本中见三极阴阳与表里上下有序体系185
二、脏腑经络三极阴阳与少阳经阴阳双相调节功能186
三、脏腑经络标本主次关系与少阳枢机187
四、脏腑经络三极阴阳与适应外界气候功能187
五、少阳经整体联系调节功能188
第三节 少阳经脏腑经络病机189
一、脏腑经络病机标本主次关系失常189
二、脏腑经络标本胜复190
三、脏腑经络外感病邪190
四、脏腑经络病机证候转属191
第四节 少阳证192
一、偏半表虚证192
二、偏半表兼外寒证192
三、偏半表兼里热证192
四、偏半里实证193
五、半表半里水热郁结证193
第五节 少阳经脏腑经络病机与少阳病治则方药193
少阳证脏腑经络标本病机与小柴胡汤配伍机制194
第六节 少阳经辨病辨证论治194
一、胸胁硬满195
二、往来寒热196
三、呕吐、腹痛198
第七节 少阳经藏象体系与现代中医的关系199
第十一章 太阴经藏象系统201
第一节 太阴经藏象系统器官形态功能201
一、脾201
二、脾家202
三、肺202
四、胃202
五、小肠203
六、大肠203
七、三焦203
八、肌肉、四肢203
九、口唇204
十、太阴经藏象系统器官生理病理与太阴病204
第二节 太阴经脏腑经络与适应性调节功能205
一、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联系与表里上下有序体系205
二、脏腑经络与阴阳双向调节功能206
三、脏腑经络标本主次关系与太阴开机206
四、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与适应外界气候功能207
五、太阴经整体联系调节功能208
第三节 太阴经脏腑经络病机209
一、脏腑经络病机主次关系209
二、脏腑经络标本病机主次胜复关系210
三、脏腑经络外感病机210
四、脏腑经络转属病机211
第四节 太阴证211
一、主体性病证211
二、整体性病证213
第五节 太阴经脏腑经络病机与太阴病治则方药214
一、太阴经脏腑经络病机与四逆汤证配伍机制214
二、太阴经脏腑经络病机与理中汤配伍机制214
第六节 太阴经辨病辨证论治215
一、下利215
二、腹满217
三、呕吐218
第七节 太阴经藏象体系与现代中医的关系219
第十二章 少阴经藏象系统221
第一节 少阴经藏象系统器官形态功能221
一、肾221
二、膀胱222
三、心222
四、骨222
五、耳223
六、少阴经藏象系统器官的生理病理与少阴病223
第二节 少阴经脏腑经络与适应性调节功能224
一、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与表里上下有序体系224
二、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与阴阳双向调节功能224
三、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主次关系与少阴枢机225
四、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与适应寒热气候功能225
五、少阴经整体联系调节功能226
第三节 少阴经脏腑经络病机227
一、脏腑经络标本主次关系失常227
二、脏腑经络标本阴阳胜复228
三、脏腑经络与外环境阴阳平衡失调228
四、脏腑经络标本阴阳盛衰与病机转属228
第四节 少阴证229
一、主体性病证229
二、整体性病证232
第五节 少阴经脏腑经络标本病机与少阴病治则方药233
一、少阴证经腑经络标本病机与黄连阿胶汤配伍机制233
二、少阴经脏腑经络病机与真武汤配伍机制233
三、少阴经藏象经络病机与白通汤、通脉四逆汤配伍机制234
第六节 少阴经辨病辨证论治234
一、烦躁235
二、下利236
三、四逆237
第七节 少阴经藏象体系与现代中医的关系238
第十三章 厥阴经藏象系统240
第一节 厥阴经藏象系统器官形态功能240
一、肝240
二、胆241
三、心包(膻中)241
四、筋242
五、目242
六、厥阴经器官形态功能失常与厥阴病242
第二节 厥阴经脏腑经络适应性调节功能243
一、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与表里上下有序体系243
二、脏腑经络标本中见三极阴阳与阴阳双向调节功能244
三、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主次关系与厥阴合机245
四、脏腑经络标本中气三极阴阳与适应外界气候功能245
五、厥阴经整体联系调节功能246
第三节 厥阴经脏腑经络病机247
一、脏腑经络标本主次关系失常247
二、脏腑经络标本胜复248
三、适应外界气候功能失调249
四、脏腑经络病机的转属249
第四节 厥阴证250
一、主体性病证250
二、整体性病证251
第五节 厥阴经脏腑经络标本病机与厥阴病治则方药253
一、厥阴经脏腑经络病机与乌梅丸配伍机制253
二、厥阴经脏腑经络病机与当归四逆汤配伍机制254
第六节 厥阴经辨病辨证论治254
一、厥证255
二、下利257
三、发热258
第七节 厥阴经藏象系统的体系与现代中医的关系259
下篇262
第十四章 藏象与历代医家六经主要论点的统一262
第一节 藏象系统三极阴阳的共同规律与经络、脏腑、部位、经界论点262
一、藏象与经络论点262
二、藏象与脏腑论点264
三、藏象与部位论点266
四、藏象与经界论点267
第二节 六经脏腑经络与六经主导器官的不同论点269
一、太阳经脏腑经络与太阳病的主要论点269
二、阳明经脏腑经络基本规律与阳明经主导器官的不同论点277
三、少阳、少阴、厥阴经脏腑经络标本主次关系与各家不同论点280
四、小结283
第三节 脏腑经络病机与六经辨证的不同论点284
一、六经脏腑经络与六经提纲的不同论点285
二、藏象与气化论点287
三、藏象与八纲类证论点290
四、藏象与六病论点291
五、藏象与六经开合枢论点297
六、藏象与阶段论点303
七、小结305
第十五章 藏象与病证的本质和治法306
第一节 藏象与病证的概念306
一、藏象的独特体系与病证的特征306
二、藏象的系统功能联系与病证的系统性306
三、藏象的结构功能联系规律与病证的病理、症状、病机与证候307
第二节 脏腑经络病机与虚实证308
一、虚证308
二、实证310
三、虚实错杂证312
四、真虚假实与真实假虚证312
第三节 六经手足经脉阴阳失调与阴虚、阳虚、寒证、热证313
一、阴虚阳虚证314
二、寒热证315
三、寒热错杂证318
四、真热假寒、真寒假热证319
第四节 表里证320
一、表证320
二、里证322
第五节 藏象与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323
一、藏象是同病异治的基础323
二、藏象是异病同治的基础325
第十六章 藏象与中医学的统一327
第一节 六经藏象与中医理论的统一327
一、藏象系统与中医基本理论的统一327
二、藏象系统与病证的统一328
三、藏象系统辨证规律与辨证论治的统一331
第二节 藏象系统与伤寒、温病、杂病的统一332
一、藏象系统与伤寒、温病的统一332
二、六经与伤寒杂病的统一340
第十七章 藏象与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344
第一节 藏象与中西医结合344
一、藏象是中西医不同理论体系互相结合的共同基础344
二、藏象系统是辨病治疗和辨证治疗互相结合的共同基础346
三、藏象是中西医辨病辨证治疗相结合的共同基础347
第二节 藏象与中医现代化347
一、代谢性集合体系的联系规律348
二、代谢性集合体系的系统功能348
三、代谢性集合体系的物质基础348
四、代谢性集合体系总系统349
五、代谢性集合体系支系统350
六、综合性代谢系统的控制调节功能与机体的统一性351
七、结语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