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 续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 续集
  • 石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1539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历史地理-研究-湖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古代荆楚地理新探 续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一、关于《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的回顾1

二、近15年来在古代荆楚地理方面的探索5

三、历史地理与水利史研究、地方志编纂及其现实意义16

四、对学术前景的展望21

春秋“百濮”地望新探28

古巫、巴、黔中故址新探40

一、先秦巴国在今陕东南说补证40

二、古“巫”地当在今鄂西北竹山、竹溪、房县、保康、南漳一带46

三、古黔中地望考辨53

四、结语56

古期思—雩娄灌区(期思陂)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南境考辨58

一、期思陂在今固始县东南境,史河以东、黎集以北;“期思之水”即今史河—史灌河流域59

二、古期思城不在今淮滨县期思集,当在今固始县蒋集稍北、近淮处64

三、前人误把期思陂与芍陂混为一谈的缘由试解66

四、结语和余论69

关于芍陂(安丰塘)和期思—雩娄灌区(期思陂)始建问题的一些看法75

一、期思陂与芍陂不是一回事。“决期思之水”就是“作期思(之)陂”76

二、关于孙叔敖主持创建芍陂之说的商榷81

三、关于“子思造芍陂”之说的探讨90

四、结语100

“赤壁之战”地理新探103

一、蒲圻——嘉鱼说质疑105

二、黄州、江夏、汉川、汉阳诸说辨误111

三、赤壁——乌林古战场当在今钟祥市西北的“赤壁崖(岩)”一带113

(一)江陵、巴丘、华容、云梦泽(巴丘湖)故址的重新定位114

(二)古代蒲圻、下雋、陆水故址新探,兼考《水经注·江水篇》(今本)有关段落之误119

四、结语134

古夏口城地望考辨138

一、古夏口城不当在今武汉市139

(一)由汉水、大别的相对方位,证古夏口不当在今武汉市一带139

(二)由晋宋齐梁时的有关记载,亦可证当时的夏口城不能在今武汉市145

(三)从政区沿革证古夏口城不在今武汉市146

二、古夏口城当在今钟祥市147

(一)从竟陵郡治及绥安郡境近夏口来证明古夏口当在今钟祥147

(二)从古大别地望证古夏口城当在今钟祥市或稍南处148

(三)由夏水源流看古夏口地望152

(四)从相关城邑的定位看古夏口地望153

(五)从六朝时期有关战役的军事地理形势看夏口地望155

(六)由宋至明的有关记载证古夏口城在今钟祥157

三、夏口之名何时由钟祥迁移至今武汉市?157

四、结语与展望159

古夏水源流新证161

一、汉魏六朝时期关于古夏水的不同记载161

二、古夏水源流的流行说法质疑163

三、从古涌水源流看古夏水地望168

四、从古江陵、华容、监利、惠怀的位置看古夏水地望172

五、结语176

古湘、资、沅、澧源流新探178

一、对流行说法定先秦至六朝典籍中所见湘、资、沅、澧均为今湖南省境同名诸水的质疑178

(一)先秦典籍中的湘、沅、澧诸水不能在长江以南179

(二)流行说法关于汉魏六朝典籍有关湘、资、沅、澧四水记载的解释,及其存在的问题186

二、汉魏六朝时期湘、资、沅、澧源流新探204

(一)秦汉三国时汉水亦称“湘水”204

(二)由古下雋、巴丘的定位看汉魏六朝沅、澧二水下游地望206

(三)由六朝时期南平、天门郡地望来看古澧水的位置210

(四)由古益阳县地望来看古沅、资水下游所经227

(五)古资水、沅水地望的再探讨229

(六)关于古洞庭与古湘、资、沅、澧关系的解答232

三、结语和展望237

六朝时期宜都、建平郡地望新探——附吴蜀“夷陵之战”地理考辨242

一、宜都、建平郡地望的初步考定242

二、从东汉建武年间岑彭攻蜀之役看古夷陵、夷道、巫县、秭归地望248

三、吴蜀“夷陵之战”地理考辨253

四、结语261

梁陈之际长江中游地区地理形势之巨变263

引言263

一、梁陈之际长江中游地区地理形势变化的历史过程265

二、梁陈之际汉水中游地名向长江中游两岸的转移278

三、梁陈之际长江中游地区大量地名发生移位的原因分析292

四、结语300

附录301

从春秋吴楚边境战争看吴楚之间疆界所在302

秦赵长平之战与邯郸保卫战的历史教益321

一、关于赵国接纳韩国上党守臣献地,在战略上是否失策的问题322

二、选拔军事统帅的主要标准324

三、长平决战326

四、白起杀降329

五、邯郸保卫战与信陵君救赵破秦333

六、结语:历史的教益338

历史地理在方志中的地位和作用344

一、历史地理在地方志中的地位和作用概说344

二、关于湖北省历史地理的三个例证347

(一)江汉平原垸田的发展和由此产生的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347

(二)襄宜平原上两个著名的灌溉渠道——长渠与木渠352

(三)关于汉水下游改道与汉口镇初步形成的问题357

三、简论“史”与“志”的关系和区别问题360

史科学简介363

一、什么叫史料学?363

二、史料学在历史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兼评“史料挂帅”364

三、关于史料的搜集368

(一)从史料的形式和搜集的途径来看,大致可分三大类368

(二)如何搜集史料?369

四、关于史料的鉴定373

(一)史料鉴定的分类373

(二)与史料鉴定有关的一些分支学科376

(三)史料内容的考证379

(四)关于史料价值的评述381

地名索引3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