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聚同道于乡野 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 1926-193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聚同道于乡野 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 1926-1937](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0662223.jpg)
- 任金帅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20308354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219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城乡建设-工作人员-群体-研究-华北地区-1926~193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聚同道于乡野 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 1926-193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缘起1
二、相关概念说明与研究范围界定3
三、学术史回顾11
四、研究方案35
第一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产生的背景42
第一节 近代城乡关系的结构性失衡及其影响42
一、城乡殊分:农村经济危机的凸显43
二、精英离乡:乡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人才流失56
第二节 乡村建设运动与人才需求68
一、“最强力之潮流”:乡建运动的兴起68
二、“下乡去”:新兴知识分子阶层的转向78
第二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的形成及特征89
第一节 工作者的选拔与训练89
一、选拔与培养标准89
二、训练机构93
三、训练内容106
第二节 群体的构成114
一、数量的统计114
二、社会身份的分析119
第三节 薪俸待遇129
第四节 “人才中心圈”:群体之间的互动143
一、互动之主、客观需求143
二、全国性的互动与联合148
三、区域性的交流与合作154
第三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与乡村社会改进165
第一节 进行社会调查165
第二节 推进乡村民众教育175
第三节 复兴农业经济195
一、农业技术的改良与推广195
二、建立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199
第四节 推广医疗卫生206
第五节 “模式化”的困境——人员与事业的脱节216
第四章 权力网络中的乡建工作者群体229
第一节 乡土社会权力结构与事务处理方式的近代走向229
一、乡土社会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以绅士为中心的考察232
二、乡村事业内容的变更239
第二节 “上联下接”:工作方式方法之构想246
一、“上联士绅,下联民众”——民众动员方式的设想248
二、“问题上达,方法下达”——解决农村问题所需具备的知识条件257
第三节 “礼待乡村领袖”:笼络地方绅士260
第四节 “为众人师”:拉近农民274
第五节 工作开展之困难及其原因288
第五章 社会认同视野下的乡建工作者群体308
第一节 农民对乡建工作者的认识与态度308
第二节 “吃乡建饭的新阶级”:知识界对乡建工作者的评价315
第三节 基于政纲之评定:国共两党对乡建工作者的认知及立场324
一、有限的认可与联合:国民党对乡建工作者的立场324
二、乡村工作联合战线:共产党对乡建工作者的态度及其转变331
第四节 乡建工作者群体的社会认同及其发展演变346
一、“乡村必需建设,民族必自救”:乡建工作者的社会认同及其特点347
二、制度安排与象征塑造:强化乡建工作者社会认同之路径354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基于社会认同的群际关系适应策略359
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乡村工作者社会认同的困境与消解367
第六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的分化与走向375
第一节 “三条路”:工作反思与思想倾向的转变375
第二节 “奔向延安”:群体的分化396
第七章 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的再审视417
第一节 政治力量与社会力量:乡村建设力量的选择417
第二节 法治与人治: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与“人情”433
参考文献445
后记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