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聚同道于乡野 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 1926-193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聚同道于乡野 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 1926-1937
  • 任金帅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20308354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219MB
  • 文件页数:486页
  • 主题词:城乡建设-工作人员-群体-研究-华北地区-1926~193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聚同道于乡野 华北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研究 1926-193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选题缘起1

二、相关概念说明与研究范围界定3

三、学术史回顾11

四、研究方案35

第一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产生的背景42

第一节 近代城乡关系的结构性失衡及其影响42

一、城乡殊分:农村经济危机的凸显43

二、精英离乡:乡村社会阶层的分化与人才流失56

第二节 乡村建设运动与人才需求68

一、“最强力之潮流”:乡建运动的兴起68

二、“下乡去”:新兴知识分子阶层的转向78

第二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的形成及特征89

第一节 工作者的选拔与训练89

一、选拔与培养标准89

二、训练机构93

三、训练内容106

第二节 群体的构成114

一、数量的统计114

二、社会身份的分析119

第三节 薪俸待遇129

第四节 “人才中心圈”:群体之间的互动143

一、互动之主、客观需求143

二、全国性的互动与联合148

三、区域性的交流与合作154

第三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与乡村社会改进165

第一节 进行社会调查165

第二节 推进乡村民众教育175

第三节 复兴农业经济195

一、农业技术的改良与推广195

二、建立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199

第四节 推广医疗卫生206

第五节 “模式化”的困境——人员与事业的脱节216

第四章 权力网络中的乡建工作者群体229

第一节 乡土社会权力结构与事务处理方式的近代走向229

一、乡土社会权力结构的历史变迁——以绅士为中心的考察232

二、乡村事业内容的变更239

第二节 “上联下接”:工作方式方法之构想246

一、“上联士绅,下联民众”——民众动员方式的设想248

二、“问题上达,方法下达”——解决农村问题所需具备的知识条件257

第三节 “礼待乡村领袖”:笼络地方绅士260

第四节 “为众人师”:拉近农民274

第五节 工作开展之困难及其原因288

第五章 社会认同视野下的乡建工作者群体308

第一节 农民对乡建工作者的认识与态度308

第二节 “吃乡建饭的新阶级”:知识界对乡建工作者的评价315

第三节 基于政纲之评定:国共两党对乡建工作者的认知及立场324

一、有限的认可与联合:国民党对乡建工作者的立场324

二、乡村工作联合战线:共产党对乡建工作者的态度及其转变331

第四节 乡建工作者群体的社会认同及其发展演变346

一、“乡村必需建设,民族必自救”:乡建工作者的社会认同及其特点347

二、制度安排与象征塑造:强化乡建工作者社会认同之路径354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基于社会认同的群际关系适应策略359

四、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乡村工作者社会认同的困境与消解367

第六章 乡建工作者群体的分化与走向375

第一节 “三条路”:工作反思与思想倾向的转变375

第二节 “奔向延安”:群体的分化396

第七章 乡村建设工作者群体的再审视417

第一节 政治力量与社会力量:乡村建设力量的选择417

第二节 法治与人治: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与“人情”433

参考文献445

后记4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