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斗室文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斗室文汇](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0693013.jpg)
- 付纯孝著 著
- 出版社: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61085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39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斗室文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认知儒家文化1
第一部分 儒家价值观的渊源1
第二部分 天人合一的思维定势及其影响5
第三部分 “先义后利”和儒家道德观的“中和”境界9
第四部分 天人合一的儒家修身工夫13
第五部分 天人合一的法理根据17
第六部分 独特的儒家整体本位理念20
第二篇 难以跨越的整体本位理念25
第一部分 墨家价值观的特征25
第二部分 道家价值观的特征27
第三部分 从法家的“公民”概念透视其价值观特征30
第三篇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政治文化之比较36
第一部分 中国本土的“公正”理念及实现机制36
第二部分 决定公正内涵的社会机理41
第三部分 古希腊思想文化体现的整体本位价值观45
第四部分 古希腊雅典与同期中国政治文化的差异53
第五部分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可借鉴之处58
第六部分 中国的“自然法理念”和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63
第七部分 权力合法性的道义基础71
第八部分 儒家思想和中国本土的人权观及生命价值实现的形式74
第九部分 儒家思想和自由平等理念78
第十部分 儒家政治文化的盲区83
第十一部分 谏言之可歌、可悲、可叹87
第十二部分 儒学可非不可否91
第四篇 儒法两派基本特征的比较和相关评价95
第一部分 法家功利主义的经世思想95
第二部分 儒法两派的立法原则99
第三部分 中国古代“人治”的两种模式102
第四部分 “人治”政体长期存在的原因106
第五篇 中国传统民权观和人权观110
第一部分 传统“人治”政体的道义基础和民权思想的萌芽110
第二部分 传统人治理念的缺憾和它的负面历史效应113
第三部分 中西方的自然法则理念与人权观(一)116
第四部分 中西方的自然法则理念与人权观(二)120
第五部分 民主思想与新型民主模式124
第六部分 历史上整体本位的道义原则和政体选择128
第七部分 西方古代民主政治之再认识——读古希腊历史后记133
第八部分 公正标准的相对性和永恒的公正理念137
第六篇 “唯物史观”不是标签140
第一部分 物质利益的价值地位及其属性140
第二部分 生产力是怎样发挥决定作用的144
第三部分 解读历史获得的启示148
第四部分 生产力、生产目的与个性和共性的统一161
第五部分 价值崇拜和社会经济形式的选择170
第六部分 人的个性与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173
第七部分 “一点论”还是“两点论”178
第七篇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个性扩张183
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个性发展的盲区183
第二部分 能跨越个性发展的盲区吗186
第三部分 对峙性约束和社会性约束190
第四部分 个性发展的“技术模式”193
第五部分 跨越盲区的途径197
第六部分 资本个性发展的社会性约束——对政府干预之本的分析201
第八篇 突破传统理论模式 实现价值观革命205
第一部分 关注公有制的价值内涵,防止其“空壳化”205
第二部分 评“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形式”说209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定性——兼评制度环境决定论212
第四部分 人性论辨析218
第五部分 体制改革蕴含的价值观革命223
第六部分 结果公正和起点公正229
第九篇 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评价237
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变迁237
第二部分 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极端表现248
第十篇 用新的思维模式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54
第一部分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兼评传统经济理论的思维模式254
第二部分 整体人格发挥主导作用的模型262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266
第四部分 所有制和经济规律——再评传统经济理论思维模式270
第五部分 社会分工、所有制及财产使用权275
第十一篇 探讨区别于西方的社会主义民主模式280
第一部分 西方民主模式衍生的政治市场280
第二部分 现代整体本位社会及其民主模式284
第三部分 推动民本意识向民权意识转化291
第四部分 政治体制现代化与现代民权观295
第十二篇 关于人文精神和文化的几个问题302
第一部分 人文精神和政治机理302
第二部分 关于社会道德状况的回顾与思索308
第三部分 文化更新的代价313
后记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