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融结合监管问题及制度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产融结合监管问题及制度创新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0072755.jpg)
- 胡恒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4114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6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企业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产融结合监管问题及制度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问题提出1
一、选题意义1
二、问题提出4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5
一、产融结合概念研究5
二、产融结合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7
三、产融结合的成因分析8
四、产融结合的模式与形式分析9
五、产融结合的效应评估10
六、产融结合监管对策研究12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15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18
一、研究思路18
二、研究方法19
第五节 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目标21
一、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21
二、本书的写作目标与现实意义21
第二章 产融结合概述及中国现状23
第一节 产融结合概述23
一、产融结合的“产”与“融”23
二、产融结合的本质26
三、产融结合的必要性与理论基础30
第二节 中国产融结合的产生与发展34
一、初始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35
二、整顿恢复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0年)36
三、迅速发展阶段(2010年后)39
第三节 产融结合一般模式与中国特色43
一、以产融结合的主导力量为划分标准的模式44
二、以产融结合的具体渠道为划分标准的模式47
三、以产融结合的融合方向为划分标准的模式47
四、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特点48
第四节 中国多样化的产融结合方式53
一、“由融到产”的产融结合方式53
二、“由产到融”的产融结合方式67
三、以央企为代表的大企业产融结合规模剧增76
四、民营资本产融结合规模将进一步增加86
五、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94
第三章 中国产融结合监管现状分析99
第一节 产融结合监管概述99
一、产融结合监管的概念100
二、产融结合风险案例分析100
三、产融结合监管的必要性115
四、产融结合多种监管方式118
第二节 产融结合监管的理论依据120
一、公共利益理论120
二、利益集团理论124
三、监管政治理论126
四、监管成本理论126
第三节 产融结合监管的历史演进127
一、20世纪30年代前的产融结合监管127
二、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产融结合监管129
三、20世纪70年代后的产融结合监管129
第四节 当前中国产融结合监管制度框架130
一、监管制度建设尚不成体系130
二、监管制度框架应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以招商局为例131
第四章 中国产融结合监管主体和对象分析135
第一节 中国产融结合的多元监管主体135
一、广义产融结合监管主体范畴界定135
二、行政监管是产融结合监管的核心主体136
三、产融结合多元行政监管主体及各自职责137
第二节 产融结合监管对象分析139
一、产融结合监管对象以央企为主140
二、产融结合监管对象的状态划分141
三、产融结合监管对象的时间划分142
第五章 中国产融结合监管内容分析146
第一节 管理层任职资格和能力监管146
一、管理层任职资格及能力的衡量146
二、管理层应对投资组合风险的能力要求147
第二节 资本充足性及资本流动性监管149
一、资本充足性的关键性指标149
二、流动性的关键性指标151
三、财务杠杆风险151
第三节 内部交易与利益冲突风险的监管153
一、内部交易风险的监管153
二、利益冲突风险154
第四节 垄断性并购及影响社会公平的行为监管156
一、垄断行为的风险156
二、“挤占民营资本”的风险157
三、整合风险158
第五节 风险应急机制及退出机制监管160
一、风险应急的关注重点分析160
二、道德风险与“大而不能倒”现象的危害性和破坏性161
三、投资退出机制的建立和内容163
第六章 中国产融结合监管存在的问题167
第一节 “官方”监管主体缺位且重复167
一、金融监管主体多元导致重复监管167
二、非金融业监管主体的监管作用未充分发挥168
三、产融结合缺乏统一的监管主体170
第二节 其他监管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171
一、行业自律监管能力不足171
二、企业内部监管作用有限173
三、媒体和民众的监管意识薄弱174
第三节 产融结合监管内容不明晰且框架不完整175
一、产融结合监管法律匮乏175
二、产融结合监管制度不完善177
三、产融结合监管机制不健全179
第七章 产融结合监管模式国际经验借鉴181
第一节 金融监管是产融结合监管的核心181
一、金融监管的历史演进182
二、金融监管的四种模式183
第二节 金融监管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189
一、从分业到伞形的美国产融结合监管189
二、从分业到混业的英国产融结合监管193
三、分业监管是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194
四、伞形监管是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197
第三节 国有资产监管是产融结合监管的重要方面198
一、国有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背景198
二、国有企业产融结合风险颇受关注201
三、国有企业产融结合监管迫在眉睫201
第四节 中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演变202
一、地方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模式203
二、国家设立专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203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探索204
四、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建立204
第五节 国有企业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205
一、英国国企的双重监管模式206
二、美国国企以国会为主的监管模式207
三、德国国企的多渠道监管模式208
四、意大利国企的国家参与制监管模式209
五、日本专门监管和一般监管结合的国企监管模式209
第八章 中国产融结合监管的对策研究213
第一节 产融结合监管的总体框架与总体目标213
一、总体框架213
二、总体目标215
三、确定产融结合监管主体的三种模式探讨216
第二节 产融结合监管需多主体的协同配合218
一、牵头监管与合作监管并举219
二、提高产融结合企业自身监管219
三、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作用221
四、加强新闻媒体与人民大众对产融结合的监管221
第三节 产融结合监管内容指标体系的构建222
一、基于资本充足性与流动性监管指标的监管体系222
二、基于管理层任职资格和能力的监管指标体系224
三、基于垄断性并购及影响社会公平行为的监管指标体系225
四、基于风险应急机制及退出机制的监管指标体系226
五、基于大额内部交易与关联交易的监管指标体系227
第四节 强化产融结合的规范运作229
一、完善产融结合法律法规建设229
二、制定统一的产业投资金融控股比例上限230
三、按“一参一控”标准规定产融结合数量230
四、确立统一的产业投资金融的运作模式231
第五节 完善产融结合监管制度231
一、建立牵头监管制度232
二、建立合作监管制度232
三、建立健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233
四、构建防火墙制度233
五、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234
第六节 建立健全金融监测和预警机制234
一、建立金融风险测评结果反馈制度234
二、建立金融机构综合评级制度235
三、建立外部审计制度235
四、规范金融各创新业务市场准入制度235
五、完善金融企业产权制度236
六、建立金融企业大股东的风险监测制度237
第九章 建议239
建议一:产融结合监管主体——建议在国资委下设立“产融监管部”239
建议二:产融结合监管体系——建议由“产融监管部”与“融产监管部”共同构建而成240
建议三:产融结合的监管内容及监管标准——建议根据需要设立标准及内容,并动态调整242
参考文献243
附录251
重要学术术语索引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