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全史 生活习俗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2365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189页
- 文件大小:332MB
- 文件页数:1216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风俗习惯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全史 生活习俗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远古暨三代分卷3
一、远古暨三代习俗概述3
(一)习俗与习俗学3
(二)习俗的渊源流变6
二、社会团体习俗9
(一)原始时期的社团习俗9
(二)夏商周三代的社团习俗14
三、生产(行业)习俗23
(一)农业23
(二)畜牧业28
(三)手工业35
四、生活习俗48
(一)饮食48
(二)住居59
(三)衣着70
(四)行走与交通74
五、婚姻习俗78
(一)婚姻的内涵78
(二)非完全意义时期的“婚姻”习俗79
(三)完全意义时期的婚姻习俗81
六、丧葬习俗89
(一)墓葬形式89
(二)殓葬方法和习俗93
七、宗教礼仪习俗107
(一)割体献祭107
(二)牲祭与人祭108
(三)猎头、剥头皮110
(四)凿齿与变头形111
(五)祭坛与祀天地111
(六)卜筮112
(七)墓内奠祭113
(八)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114
八、结语116
春秋战国分卷121
一、春秋战国习俗概述121
(一)时代特征121
(二)礼与习俗的分合122
二、人与社会125
(一)习俗的社会育成氛围125
(二)城市民风127
(三)乡里俗观130
(四)畸形社会面影133
(五)私学与仕进136
(六)愤世嫉俗的“穷通”之士139
三、移风易俗142
(一)习俗的移易142
(二)部民齐俗144
(三)名事邑里147
(四)礼贤风气150
(五)导民以正恶俗153
四、社交节仪俗尚157
(一)相见节仪157
(二)迎送节仪159
(三)跪拜节仪161
(四)言行举止节仪164
五、饮食习俗168
(一)消费生活观念168
(二)食馔与烹饪172
(三)粮食定量和定时就餐176
(四)宴以合好178
(五)进食节仪181
(六)名物辨用185
(七)乡饮酒188
六、婚仪与婚俗192
(一)婚姻六礼192
(二)择偶观念195
(三)婚姻禁忌199
(四)婚制婚俗202
(五)多偶婚和生子观念205
七、服饰风俗209
(一)服以旌礼和服饰俗尚209
(二)丧葬习俗中的丧仪和服制213
(三)服饰的地区性特色217
(四)仪容修度223
八、信仰习俗227
(一)吉祀敬鬼神227
(二)神灵信仰上的忌讳232
九、结语237
秦汉分卷241
一、秦汉习俗概述241
二、服饰习俗243
(一)冠帽243
(二)上衣249
(三)下衣253
(四)鞋袜255
三、饮食习俗257
(一)概貌257
(二)主食261
(三)副食265
(四)饮料272
(五)器具276
四、居住习俗280
(一)庭院式住宅280
(二)楼阁式住宅283
(三)干栏式住宅285
(四)住宅附属设施286
(五)家具287
五、交通习俗292
(一)陆路292
(二)水路294
(三)车297
(四)船301
六、婚姻习俗304
(一)婚姻礼仪304
(二)婚姻形式306
(三)婚嫁消费310
(四)七弃与三不去312
(五)改嫁与再嫁313
七、丧葬习俗316
(一)厚葬316
(二)葬具319
(三)居丧321
(四)黄肠题凑323
(五)玉衣325
八、结语328
魏晋南北朝分卷331
一、魏晋南北朝习俗概述331
二、节令习俗335
(一)元日335
(二)人日338
(三)正月十五339
(四)正月晦日340
(五)寒食节340
(六)三月三341
(七)五月五日343
(八)七月七日343
(九)九月九日345
(十)腊日346
(十一)除夕347
(十二)社日348
三、衣食居处习俗350
(一)服饰习俗350
(二)饮食习俗354
(三)居处习俗363
四、婚姻习俗366
(一)婚礼366
(二)早婚369
(三)门第婚371
(四)其他婚俗373
(五)北朝鲜卑婚俗的两次改革376
五、丧葬习俗384
(一)丧葬礼仪384
(二)薄葬与厚葬388
(三)归乡葬394
(四)合葬395
六、鬼神崇拜及宗教习俗398
(一)天意崇拜398
(二)自然崇拜411
(三)人神、人鬼崇拜416
(四)物的崇拜421
(五)宗教习俗422
七、娱乐习俗423
(一)竞技活动423
(二)角智活动431
(三)自娱活动437
(四)其他活动444
八、结语449
隋唐五代分卷453
一、隋唐五代习俗概述453
二、隋唐五代节令习俗455
(一)绚丽多彩的节令习俗455
(二)节令风俗的新内容457
(三)繁华热烈的节日盛况465
三、隋唐五代服饰习俗470
(一)丰富多彩的服饰习俗470
(二)冠服礼俗471
(三)多民族的服饰风格473
(四)妇女服饰的新潮475
(五)妇女妆饰的新款式478
(六)男子的流行服饰481
四、隋唐五代饮食习俗483
(一)饮食习俗的兴旺发达483
(二)豪华的宫廷宴和盛大的“曲江宴”485
(三)名菜佳肴大观488
(四)汇集各民族特色的“胡风饮食”490
(五)日益普遍的饮茶风气491
(六)纵酒狂饮的饮酒之风496
五、隋唐五代住行习俗501
(一)住行的特征501
(二)长安、洛阳城的建筑风尚501
(三)住宅的建筑风俗与建筑仪式506
(四)建筑风水风俗508
(五)室内陈设与家具变化510
(六)骑乘之风与民间行旅观念513
六、隋唐五代婚俗516
(一)门第婚俗的盛衰516
(二)政府奖励下的早婚和再婚风俗518
(三)婚俗中的胡俗成份520
(四)买卖婚姻的表现521
(五)贵族婚礼的奢侈522
(六)形形色色的婚礼婚俗523
(七)高雅的婚俗文化525
七、隋唐五代丧俗528
(一)统治阶级的厚葬风528
(二)繁缛的丧葬礼仪530
(三)盛行的墓前树碑制531
(四)精湛的墓前石刻和明器之宝533
(五)墓室壁画的新高峰535
(六)阴宅风水学的盛行536
(七)火葬与塔葬538
(八)冥婚和冥钱538
(九)“七七斋”539
八、隋唐五代游艺风尚541
(一)极盛的围棋之风541
(二)博戏的盛行544
(三)风靡社会的马球547
(四)节令游戏的发展548
(五)斗鸡之风550
九、隋唐五代民族习俗552
(一)民族大一统的新时期552
(二)突厥习俗特点及与汉族的融合553
(三)回纥习俗及其汉化555
(四)吐蕃习俗及唐蕃相互影响558
(五)东北各族习俗562
(六)其他各族习俗564
十、结语567
宋辽金夏分卷573
一、宋辽金夏习俗概述573
(一)城市习俗的兴盛574
(二)多民族习俗的交流与融合575
二、宋代岁时节令习俗578
(一)元旦朝会578
(二)立春580
(三)元宵节581
(四)花朝节584
(五)清明节584
(六)四月八日浴佛节586
(七)端午节586
(八)六月六588
(九)七夕589
(十)中元节590
(十一)立秋591
(十二)秋社591
(十三)中秋节592
(十四)重阳节593
(十五)天宁节594
(十六)立冬 附孟冬596
(十七)冬至596
(十八)腊八598
(十九)祭灶598
(二十)除夕599
三、宋代物质生活习俗601
(一)食俗601
(二)茶俗606
(三)服饰习俗608
四、宋代人生仪礼614
(一)产育习俗614
(二)婚俗615
(三)丧葬习俗618
五、宋代社会组织习俗621
(一)家族组织习俗621
(二)“社会”624
(三)行业组织习俗625
六、宋代民间信仰627
(一)先兆信仰627
(二)祠祭629
(三)巫觋信仰633
七、宋代生产贸易习俗635
(一)百行百业生产习俗635
(二)商业习俗638
(三)服务行业习俗641
(四)夜市644
(五)庙市646
八、宋代娱乐习俗647
(一)京瓦伎艺647
(二)民间游艺650
(三)观潮之俗652
九、辽代习俗654
(一)渔猎习俗654
(二)游牧习俗656
(三)农业习俗657
(四)祭拜天地仪658
(五)帝后诸仪659
(六)宫廷节仪662
(七)岁时杂仪664
十、金代习俗665
(一)岁时节庆习俗665
(二)生产习俗668
(三)生活习俗670
(四)人生仪礼675
(五)社会习俗和萨满信仰680
十一、西夏习俗682
(一)物质生活习俗682
(二)婚姻习俗683
(三)丧葬习俗684
(四)部落组织习俗685
(五)信仰习俗685
(六)“蕃俗”与“汉俗”的消长686
十二、结语688
元代分卷691
一、元代习俗概述691
(一)民族性691
(二)阶级与阶层的差别693
(三)历史性696
(四)传承性697
二、节令习俗699
(一)蒙古族的纪年与节日699
(二)宫廷与汉族民间节令701
三、服饰习俗707
(一)蒙古族的服饰707
(二)朝廷冠服714
(三)汉族士庶服饰717
四、饮食习俗721
(一)蒙古族的饮食721
(二)汉族饮食习俗726
(三)北方其他民族饮食735
(四)饮宴习俗736
五、起居习俗740
(一)蒙古族起居740
(二)宫廷起居743
六、婚姻习俗748
(一)蒙古族的婚姻习俗748
(二)汉族婚姻习俗751
(三)元代婚姻史上的悲剧与变异756
(四)元代各民族婚俗的相互影响757
(五)异族通婚758
七、丧葬习俗760
(一)蒙古族的丧葬760
(二)帝王葬俗761
(三)汉族丧葬763
(四)元代丧葬习俗的改变767
(五)其他少数民族丧葬770
八、祭祀习俗773
(一)蒙古族的祭祀773
(二)宫廷祭祀776
(三)官府及汉族民间祭祀780
九、宗教信仰习俗783
(一)蒙古族的信仰783
(二)皇宫的迷信活动787
(三)汉族民间信仰习俗788
十、禁忌习俗791
(一)蒙古族禁忌791
(二)朝廷民俗杂禁793
十一、娱乐习俗799
(一)蒙古族娱乐习俗799
(二)汉族娱乐习俗802
十二、结语807
(一)习俗与政治807
(二)习俗与经济808
(三)习俗的改变与社会进步809
明代分卷813
一、明代习俗概述813
二、时令年节习俗815
(一)元旦815
(二)立春816
(三)元宵节817
(四)龙头节817
(五)清明节817
(六)浴佛节818
(七)端午节819
(八)天贶节820
(九)乞巧节820
(十)中秋节821
(十一)重阳节821
(十二)冬至节821
(十三)腊八节822
(十四)灶王节823
(十五)除夕824
三、饮食习俗825
(一)宫廷饮食礼仪826
(二)王公贵胄、缙绅士大夫饮食习尚830
(三)民人日常与年节饮食习俗833
(四)茶肆、酒楼与民俗838
(五)少数民族食习841
四、服饰风尚与衣着习俗844
(一)帝后文武官员服饰礼仪845
(二)庶民服饰与衣着风尚847
(三)少数民族服饰风习849
(四)服饰习俗与时代基调851
五、居住、行止习俗854
(一)宫苑建筑与帝王起居礼尚854
(二)民居、园林、寺观与家具陈设856
(三)《营造门》与建屋风俗忌避860
(四)宫廷车舆与巡行礼仪862
(五)王公贵戚、官宦舟车与使用规制863
(六)民人行止习尚与禁忌864
六、婚姻习俗866
(一)帝后的婚姻礼仪866
(二)宗室的婚姻规制868
(三)品官与庶人的婚姻风仪869
(四)门第婚870
(五)纳妾与重婚871
(六)休书与离婚872
(七)退婚与改嫁873
(八)入赘婚873
(九)冥婚与指腹婚874
(十)民族婚俗与通婚875
七、丧葬习俗878
(一)帝后丧制878
(二)宗室王妃与公主丧葬规制879
(三)品官葬仪880
(四)妃嫔殉葬与妻妾殉节880
(五)随身灯与民间丧俗882
(六)民族葬法与葬仪884
八、祀神、祭祖与信仰习俗887
(一)宫廷祀神、祭祖礼尚887
(二)民间祭祀与信仰习俗891
九、生产、商贸习俗899
(一)农副业、手工业生产习俗899
(二)商业、贸易与商道风俗906
十、娱乐习俗912
(一)杂技百戏与旅游博弈习俗912
(二)帝后、仕宦贵戚的岁节娱乐918
(三)民间的岁节游乐风尚920
十一、社会陋习劣俗925
(一)民间争讼、健讼与械斗925
(二)赌博928
(三)嫖娼宿妓929
(四)氓棍聚殴932
十二、结语934
(一)习俗与社会政治934
(二)习俗与社会经济935
(三)习俗与社会文化936
(四)习俗与社会发展938
清代分卷943
一、清代习俗概述943
二、清代岁时节日习俗947
(一)日趋繁盛的民间传统节日947
(二)民间传统节日习俗的变异952
(三)清代形成的民间节日954
(四)清代宫廷节令俗制957
三、清代衣食住行习俗970
(一)清代民间服饰习俗970
(二)清代宫廷服饰习俗972
(三)清代民间饮食习俗978
(四)清代宫廷饮食习俗980
(五)清代民间居住习俗988
(六)清代宫廷居住习俗990
(七)清代民间交通习俗992
(八)清代宫廷交通习俗995
四、清代婚丧嫁娶习俗998
(一)清代民间婚姻习俗998
(二)清代宫廷婚姻习俗1009
(三)清代民间丧葬习俗1014
(四)清代宫廷丧葬习俗1018
五、清代其他家庭礼仪习俗1022
(一)清代民间生育礼俗1022
(二)清代宫廷生育礼俗1025
(三)清代民间成年礼俗1028
(四)清代宫廷皇帝继位与宗室册封1031
(五)清代民间做寿风俗1034
(六)清代民间相见礼俗1035
(七)清代宫廷做寿礼俗和相见礼俗1036
六、清代社会公共习俗1040
(一)清代民间组织1040
(二)清代宫廷家族制度1043
七、清代商贸习俗1046
(一)清代北京商贸习俗1046
(二)清代山西商贸习俗1050
(三)清代上海商贸习俗1052
(四)清代汉口商贸习俗1052
(五)江湖行帮交易隐语1053
(六)清代商业宣传习俗1053
八、清代娱乐习俗1055
(一)清代形成的民间娱乐习俗1055
(二)由祭祀习俗向娱乐习俗的演变1057
(三)清代宫廷娱乐习俗1057
九、结语1062
民国分卷1065
一、民国习俗概述1065
二、节日习俗1067
(一)春节1067
(二)元宵节1072
(三)端午节1076
(四)中元节1078
(五)中秋节1081
(六)除夕1084
三、服饰习俗1088
(一)服装1088
(二)饰物1092
(三)其他1094
四、饮食习俗1099
(一)主食1099
(二)副食1102
(三)饮料1105
(四)其他1107
五、居住习俗1110
(一)住宅1110
(二)建房习俗1113
(三)其他1118
六、交通习俗1128
(一)车1128
(二)船1130
(三)其他1133
七、婚姻习俗1136
(一)婚姻形式1136
(二)婚礼1142
(三)离婚1152
(四)其他1154
八、丧葬习俗1163
(一)葬法1163
(二)丧礼1166
(三)其他1171
九、信仰习俗1176
(一)神灵崇拜1176
(二)祖先祭祀1179
(三)其他1182
十、结语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