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全史 军事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全史 军事卷
  •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2367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095页
  • 文件大小:336MB
  • 文件页数:1121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军事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全史 军事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远古暨三代分卷3

一、远古暨三代军事概述3

二、中国远古社会的演进6

(一)中国人种的起源6

(二)旧石器时代6

(三)中石器时代7

(四)新石器时代8

(五)原始社会的解体8

三、远古军事10

(一)中国古代战争的起源与发展10

(二)古史传说中的部落战争12

(三)兵器的滥觞17

四、夏代的军事18

(一)夏代军事概说18

(二)夏代的兵制——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生18

(三)夏代的战争20

(四)夏代的兵器21

五、商代的军事23

(一)商代军事概说23

(二)商代的兵制——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展24

(三)商代的战争28

(四)商代的兵器32

(五)商代的城防设施35

(六)商代的兵法与兵家36

六、西周的军事42

(一)西周军事概说42

(二)西周的兵制——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完备43

(三)周代军事指挥号令系统51

(四)西周的战争55

(五)西周的武器装备与军事防御体系62

(六)西周的军事思想66

(七)西周著名军事谋略家——吕尚69

七、结语78

春秋战国分卷83

一、春秋战国军事概述83

(一)春秋时期的军事形势83

(二)战国时期的军事形势91

二、春秋时期的战争97

(一)周桓王为维护王权而进行的战争97

(二)齐桓公“尊王攘夷”的争霸战争99

(三)晋、楚间近百年的争霸战争101

(四)晋秦、晋齐的争霸战争112

(五)吴、楚之战116

(六)吴、越之战119

三、春秋时期的军事制度123

(一)“兵农合一”的民兵制度123

(二)赋、役合一的兵役制度125

(三)车、步兵相结合的军队编制和作战方式127

(四)都(县)邑兵和卿大夫采邑家兵131

(五)具有常备性质的禁卫军134

(六)吴、楚、越三国的水军136

四、春秋时期的军事著作和军事思想138

(一)周代早期的军事著作138

(二)春秋时代的军事思想138

(三)孙武和《孙子兵法》141

(四)司马穰苴和《司马法》147

五、战国时期的战争153

(一)魏国的争霸战争153

(二)齐、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154

(三)秦的崛起与秦魏战争156

(四)秦、楚之战158

(五)秦、赵之战160

(六)齐、燕之战162

(七)秦北灭义渠、南并巴蜀之战164

(八)秦灭六国165

六、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168

(一)常备军的出现168

(二)将、相分离——职业军官的出现170

(三)春秋战国间军事训练制度的变化171

(四)城邑和关塞要津的设防173

(五)军功爵制的确立174

(六)军事刑罚制度的发展176

(七)募兵和骑兵的出现181

(八)军事后勤保障和武器装备的进步183

七、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的军事著作186

(一)吴起和《吴子兵法》186

(二)孙膑和《孙膑兵法》189

(三)尉缭和《尉缭子》192

(四)《六韬》194

八、结语200

秦汉分卷205

一、秦汉军事概述205

二、秦代的军事制度207

(一)以皇帝为核心的军事领导体制的建立207

(二)沿自战国的郡县征兵制207

(三)秦军的军种与兵种208

(四)军事通讯体系的初步完善209

(五)军马的牧养与征集210

三、秦代的战争212

(一)秦王朝统一边疆、巩固边防的战争212

(二)秦末农民起义战争213

四、楚汉战争219

(一)项羽分封与刘邦东还219

(二)彭城大战及成皋相峙221

(三)韩信平定北方之战223

(四)垓下决战224

(五)项羽、刘邦在战争中的得失225

五、西汉初期巩固政权的战争227

(一)刘邦削平异姓诸侯王的战争227

(二)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叛乱的战争231

六、西汉的军事制度235

(一)封建军事统御体系的初步完备235

(二)军种与兵种的变化237

(三)郡县征兵制的完备和募兵制的出现240

(四)屯田制的实行与西北防务241

(五)武器装备的制造与管理243

(六)军马牧养制度的完善244

七、西汉与匈奴的战争246

(一)冒顿单于与匈奴的强大246

(二)汉文帝抗击匈奴入侵的战争247

(三)汉武帝中期反击匈奴的战争248

(四)汉武帝后期对匈奴战争的失利256

(五)西汉后期对匈奴的战争260

八、西汉通西域的战争264

(一)征服楼兰之战265

(二)与匈奴争夺车师(姑师)之战266

(三)远征大宛之战267

(四)降伏龟兹之战268

(五)击破莎车之战269

九、西汉末农民起义战争270

(一)绿林军推翻新莽政权的战争270

(二)赤眉军反对新莽统治的战争275

(三)赤眉军攻灭更始政权(绿林军)的战争276

(四)刘秀统一河北的战争277

十、西汉的军事思想279

(一)《黄石公三略》——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279

(二)《淮南子·兵略》的主要思想283

十一、光武帝刘秀统一全国的战争288

(一)攻灭赤眉军的战争288

(二)统一关东地区的战争290

(三)统一陇蜀的战争295

(四)刘秀的战略思想301

十二、东汉军制的变化303

(一)地方军制的变化303

(二)中央军制的变化304

(三)军事领导体制的变化306

(四)募兵制的盛行与私家武装的发展308

(五)对少数民族地区军事控制的加强310

十三、东汉攻灭北匈奴的战争311

(一)天山之战311

(二)稽洛山之战312

(三)金微山之战312

十四、东汉统一西域的战争314

(一)窦固、耿秉攻降车师之战314

(二)耿恭抵御北匈奴之战314

(三)班超降伏莎车之战315

(四)班超逼退月氏之战316

(五)班超平定焉耆之战316

(六)班勇再通西域之战316

十五、东汉与西羌的战争318

(一)东汉镇压羌人第一次大起义之战318

(二)东汉镇压羌人第二次大起义之战319

(三)东汉镇压羌人第三次大起义之战320

十六、东汉末黄巾农民起义及失败322

(一)黄巾起义的准备及爆发322

(二)颍川黄巾军主力的失败323

(三)南阳黄巾军主力的失败323

(四)河北黄巾军主力的失败324

(五)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324

十七、东汉的军事思想325

十八、结语326

魏晋南北朝分卷329

一、魏晋南北朝军事概述329

二、三国的军事制度333

(一)曹魏的军事制度333

(二)蜀汉的军事制度335

(三)孙吴的军事制度337

三、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339

(一)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339

(二)奠定三分的赤壁之战344

(三)吴蜀争夺荆州的战争347

(四)诸葛亮平定南中和北伐之战352

(五)曹魏灭蜀之战356

四、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360

(一)曹魏军事家曹操360

(二)蜀汉军事家诸葛亮361

(三)孙吴名将362

五、两晋十六国的军事制度363

(一)两晋的军事制度363

(二)十六国的军事制度366

六、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战争370

(一)西晋灭吴之战370

(二)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的反晋战争373

(三)东晋前期的北伐战争376

(四)东晋后期的北伐战争380

(五)东晋末年的农民战争383

(六)石勒统一北方的战争387

(七)苻坚统一北方的战争390

(八)秦晋淝水之战393

(九)北魏崛起的参合陂之战397

七、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400

(一)两晋名将400

(二)十六国名将402

八、南朝的军事制度403

(一)军事领导机构403

(二)军队的编制及军兵种405

(三)兵役制度408

九、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410

(一)刘宋元嘉末年的宋魏战争410

(二)萧梁的北伐战争413

(三)侯景乱梁之战417

十、北朝的军事制度422

(一)军事领导机构422

(二)军队体制425

(三)军兵种与兵役制度427

十一、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430

(一)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的战争430

(二)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战争433

(三)高欢开创基业的广阿、韩陵之战436

(四)东西魏之间的兼并战争438

(五)周武帝统一北方的战争442

十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445

(一)南朝名将445

(二)北朝著名军事人物446

十三、结语450

隋唐五代分卷453

一、隋唐五代军事概述453

二、隋初的战争454

(一)文帝时期的军事形势454

(二)统一战争456

三、隋末农民战争461

(一)炀帝时期的军事形势461

(二)民众的反隋战争462

四、隋朝府兵制的变化469

(一)恢复旧姓与整顿乡兵469

(二)卫府制度的形成470

(三)隋后期的府兵制471

五、唐前期的战争472

(一)唐建国的军事形势472

(二)统一战争473

六、朝廷与藩镇的战争488

(一)平定安史之乱488

(二)代宗平藩495

(三)德宗平藩497

(四)宪宗平藩503

(五)武宗平定泽潞508

七、唐中期的西陲战事511

(一)唐蕃之战511

(二)唐诏之战515

八、唐末农民战争518

(一)唐末形势518

(二)黄巢领导的全国性民众暴动520

九、唐朝府兵制的盛衰525

(一)唐初府兵的恢复及组织525

(二)折冲府的建立与全盛526

(三)府兵制的破坏528

十、唐朝的军事思想和著作530

(一)将帅用兵的特点及其军事思想530

(二)唐朝的军事著作533

十一、五代十国的战争536

(一)梁唐争夺北方的战争536

(二)周世宗的统一战争540

十二、结语544

宋辽金夏分卷547

一、宋辽金夏军事概述547

二、宋辽金夏时期的军事制度548

(一)北宋兵制548

(二)南宋兵制556

(三)辽金西夏兵制565

三、宋辽金夏时期的战争571

(一)北宋统一战争571

(二)辽宋战争577

(三)宋夏战争582

(四)辽金战争585

(五)宋金战争590

(六)夏辽与夏金战争612

(七)宋金农民战争613

四、宋辽金夏时期的武器装备和国防设施618

(一)宋代的武器装备618

(二)宋代的国防设施624

(三)辽金西夏的武器装备628

(四)辽金西夏的城邑和国防设施630

五、宋辽金西夏兵学634

(一)兵学发展概况634

(二)重要兵书简介640

(三)对战争问题的看法642

(四)建军治军思想644

(五)战略思想646

(六)战术思想648

六、结语653

元代分卷657

一、元代军事与国防大势概述657

(一)元代军事史的源流与分期657

(二)蒙古军事力量的崛起和壮大659

(三)连绵百年的征服战争662

(四)元代的国防建设664

二、蒙古建国前的部族兼并之战667

(一)铁木真称汗667

(二)十三翼之战668

(三)击败塔塔儿、主儿勤、泰赤乌诸部668

(四)消灭克烈部王罕670

(五)决战乃蛮太阳汗672

三、蒙古国时期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674

(一)蒙古国的军事制度674

(二)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680

四、建元前蒙古国的南伐西征689

(一)蒙古征西夏的战争689

(二)蒙古灭金战争692

(三)横跨欧亚两洲的西征作战697

(四)蒙古灭宋战争709

五、元代军事制度及兵器716

(一)元朝建立以后的军事制度716

(二)元代兵器728

六、元朝时期的内外战争736

(一)元初夺位靖乱中的军事对抗736

(二)元朝的对外战争739

(三)镇压人民起义的战争744

七、结语750

明代分卷753

一、明代军事概述753

二、南征北讨——洪武永乐全盛时期757

(一)建国与统一的战争757

(二)朱元璋的军事思想763

(三)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邓愈765

(四)鸟尽弓藏说蓝玉770

(五)靖难之役771

(六)五出漠北774

(七)平定安南777

(八)朱棣的军事思想779

三、以卫所制为基础的军事制度782

(一)五府与都司卫所782

(二)京营与班军784

(三)五城兵马司与巡检司787

(四)驿递787

四、从土木之变到庚戌之变——艰苦维持时期789

(一)麓川之役789

(二)土木之变790

(三)北京保卫战791

(四)项忠与荆襄之役794

(五)庚戌之变795

(六)九边与长城798

(七)王江泾大捷801

(八)戚继光802

(九)万历三大征805

(十)平定“奢安之乱”811

五、卫所制的嬗变814

(一)卫所制的式微814

(二)募兵816

(三)营兵818

(四)家丁821

(五)新式武器822

六、从万历到崇祯——衰败时期825

(一)萨尔浒之战825

(二)熊廷弼经略辽东827

(三)袁崇焕与宁远保卫战828

(四)松锦决战830

(五)杨嗣昌与十面张网832

(六)李自成834

(七)张献忠839

七、余波842

(一)南明抗清842

(二)史可法844

(三)李定国845

(四)郑成功848

八、结语851

清代分卷855

一、清代军事概述855

二、清前期的战争和军事思想856

(一)清军入关战争856

(二)平定“三藩”和巩固边疆的战争860

(三)收复台湾和统一台湾的战争871

(四)清前期统一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875

(五)清前期的名将和重要军事著作875

三、乾、嘉时期的战争880

(一)统一天山南北的战争880

(二)平定大小金川叛乱的战争883

(三)击退廓尔喀入侵之役884

(四)川、楚、陕农民起义战争884

四、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军事思想888

(一)鸦片战争888

(二)太平天国、捻军农民革命战争,其他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反清战争893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904

(四)收复新疆的战争907

(五)中法战争910

(六)甲午中日战争913

(七)八国联军入侵与义和团反侵略战争918

(八)辛亥革命战争921

(九)“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思想925

(十)湘、淮军代表人物的军事思想925

(十一)太平天国的军事思想926

(十二)晚清海防战略思想927

(十三)新军创建的指导思想928

(十四)晚清的名将和重要军事著作929

五、清代的兵制940

(一)兵制概况与沿革940

(二)军事领导机构941

(三)八旗兵制943

(四)绿营兵制945

(五)以湘、淮军为主体的勇营兵制946

(六)太平天国兵制947

(七)水师与海军兵制949

(八)新军兵制951

六、清代的军事经济953

(一)军事经济制度953

(二)军事经济政策956

(三)军费与军需供给958

(四)兵器制造与引进960

七、清代的军事教育963

(一)清前期的军事教育963

(二)近代军事学堂的创办966

(三)聘用洋教习和派遣留学生969

八、结语975

民国分卷979

一、民国军事概述979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战争980

(一)反对袁世凯的战争980

(二)军阀之间的混战与护法战争984

(三)国民革命军的建立992

三、北伐战争996

(一)北伐前期的战事996

(二)北伐后期的战事1003

四、民国前期的军事制度1007

(一)北洋军阀军队的军事制度1007

(二)国民革命军的军事制度1009

五、民国早期的军事思想1011

(一)孙中山的军事思想1011

(二)袁世凯的军事思想1013

六、十年国内战争1014

(一)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及发展1014

(二)新军阀的混战1017

(三)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剿1021

(四)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1028

(五)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化1031

七、十年内战时期的军事制度1034

(一)国民党军的军事制度1034

(二)工农红军的军事制度1035

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1037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及全面展开1037

(二)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1044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1054

九、抗日民族战争时期的军事制度1059

(一)国民党军的军事制度1059

(二)八路军、新四军的军事制度1060

(三)侵华日军概况1062

十、国共和谈和全面内战1065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1065

(二)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1072

(三)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1076

(四)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溃败1081

十一、全面内战时期的军事制度1085

(一)国民党军的军事制度1085

(二)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制度1086

十二、军事思想1088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1088

(二)周恩来军事思想1090

(三)朱德军事思想1092

(四)刘伯承军事思想1093

十三、结语10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