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战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达云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9959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民族学院-学科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意义3
三、文献综述4
四、研究视角与方法13
五、内容与框架15
六、创新与局限18
第一章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历史与现状23
一、民族院校的发展历史24
(一)建国初期的民族院校(1949—1955年)24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院校(1956—1966年)26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民族院校(1966—1976年)27
(四)恢复和发展时期的民族院校(1977—1991年)28
(五)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时期的民族院校(1992年—今)29
二、民族院校的学科发展历程32
(一)学科发展的准备时期(1949—1955年)32
(二)学科发展的起步时期(1956—1966年)33
(三)学科发展的曲折时期(1966—1976年)35
(四)学科发展的稳步前进时期(1977—1993年)35
(五)学科发展的调整优化时期(1994年—今)37
三、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45
(一)学科数量上有一定的突破,学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45
(二)改变了单纯的文理型学科结构,学科结构趋向合理46
(三)建立了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民族地区实际需要的学科群和专业46
四、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47
(一)学科建设缺乏总体规划47
(二)学科发展定位不准确,目标过高48
(三)学科结构失衡,专业设置重复现象严重48
(四)学科建设单兵挺进,忽视整体优化49
(五)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水平偏低,优势不明显50
(六)学科团队建设乏力,学科队伍整体水平不高51
(七)学科环境建设未引起足够的重视52
(八)学科建设资金不足52
第二章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矛盾55
一、民族院校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55
(一)“民族院校的学科”释义55
(二)影响民族院校学科发展的主要因素57
二、民族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基本矛盾64
(一)外部矛盾:满足市场需求与满足政府规划之间的矛盾64
(二)内部矛盾: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与满足科学研究需要的矛盾70
(三)内外矛盾:满足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需要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74
三、民族院校学科建设面临的具体矛盾78
(一)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矛盾79
(二)优势先行与整体优化的矛盾80
(三)跟踪学科主流方向与确定学科主导方向的矛盾81
(四)学科带头人与学科创新团队的矛盾83
(五)“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矛盾84
第三章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定位87
一、学科建设定位的涵义及其意义87
二、影响学科建设定位的要素89
(一)影响学科建设定位的内部要素89
(二)影响学科建设定位的外部要素93
三、影响民族高校学科建设定位的要素95
四、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正确定位98
五、目前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定位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102
六、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定位模式111
七、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科学定位的保障措施118
第四章 跨越式发展: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选择134
一、民族院校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的现实意义134
(一)跨越式发展解析134
(二)推进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办高水平民族大学的必然选择137
二、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后发优势: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依据138
(一)学科发展理念的后发优势138
(二)政策后发优势141
(三)技术性后发优势143
(四)制度后发优势144
(五)发展动力的后发优势145
三、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成就:跨越式发展的现实依据146
(一)民族院校学科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146
(二)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49
四、民族院校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152
(一)非均衡发展战略152
(二)集群化发展战略153
(三)开放战略155
(四)学科创新战略157
五、学科创新个案研究:关于建立民族工作学的理性探索158
(一)建立民族工作学的目的和意义158
(二)民族工作学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162
(三)民族工作学的学科名称和内涵164
(四)民族工作学的学科性质和理论特色165
(五)民族工作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系168
第五章 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措施173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为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174
二、加强学科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提供高水准的发展平台175
(一)加强学科基地建设175
(二)抓好项目建设,构建学科建设载体177
三、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为民族院校学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178
四、调整学科布局与结构,为提高民族院校的办学活力夯实基础180
五、塑造学科特色,发挥民族院校的比较优势181
六、实施非均衡发展策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尽快提升民族院校的学科水平184
(一)建立科学的学科发展决策机制186
(二)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凝练学科方向187
(三)精心组织,集中优势力量攻关189
(四)突出重点、带动整体,处理好重点学科与一般学科之间的关系189
七、强化重点学科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190
(一)民族院校必须强化重点学科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190
(二)重点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贡献192
(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196
八、加强合作与交流,扩大学科开放与影响199
(一)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师资队伍学术水平199
(二)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科研,不断提高民族院校的学术水平200
参考文献203
记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