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考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考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https://www.shukui.net/cover/6/30790944.jpg)
- 师尊智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25783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中国-初中-习题-升学参考资料;文言文-初中-习题-升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考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
课标要求1
考点分析1
考点要求1
考题精析1
第一节 新课标指定16篇文言文阅读2
1.出师表2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
3.鱼我所欲也13
4.曹刿论战17
5.邹忌讽齐王纳谏21
6.马说24
7.送东阳马生序26
8.小石潭记29
9.岳阳楼记31
10.醉翁亭记33
11.桃花源记36
12.陋室铭39
13.爱莲说41
14.三峡42
15.记承天寺夜游44
16.《论语》十则46
第二节 各版本教材共选文言文阅读48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8
2.两小儿辩日50
3.狼51
4.愚公移山52
5.与朱元思书53
第三节 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54
1.《论语》四则54
2.王冕僧寺夜读55
3.墨翁56
4.师旷论学58
5.孙叔敖纳言58
6.细柳营59
7.孙膑减灶60
8.桑怿传(节选)61
9.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62
10.许金不酬62
11.韩诗外传63
12.王翦将兵64
13.王羲之学书65
14.知恩图报66
15.范仲淹有志于天下67
16.诚子书68
17.诗文书画皆以人重69
18.鲤鱼跳龙门69
19.姜太公遇文王70
20.武王伐纣71
2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72
22.万事莫贵于义73
23.社鼠74
24.水则载舟,水则覆舟74
25.马价十倍75
26.我盗户也76
27.唐太宗论弓矢77
28.窃糟77
29.齐宣王为大室78
30.王安石待客79
31.六一居士传79
32.“推敲”的故事80
第二部分 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81
课标要求81
考点分析81
精题分析81
第一节 课标指定34首古诗词赏析82
1.关雎82
2.蒹葭83
3.观沧海84
4.饮酒(其五)85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6
6.次北固山下87
7.使至塞上88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89
9.行路难(其一)90
10.望岳91
11.春望91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2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4
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95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5
16.观刈麦97
17.钱塘湖春行97
18.山坡羊 潼关怀古99
19.雁门太守行99
20.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100
21.过零丁洋101
22.游山西村101
23.赤壁102
24.夜雨寄北103
25.泊秦淮103
26.无题104
27.相见欢105
28.渔家傲秋思105
29.浣溪沙107
30.登飞来峰107
31.江城子 密州出猎108
32.天净沙 秋思109
33.己亥杂诗110
34.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11
第二节 各版本共选古诗词赏析112
1.西江月112
2.木兰诗112
3.过故人庄113
第三部分 比较阅读专项训练115
方法指津115
精题举要115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116
比较阅读一116
比较阅读二117
比较阅读三118
比较阅读四119
比较阅读五119
比较阅读六120
第二节 课内古诗文比较阅读121
比较阅读一121
比较阅读二122
比较阅读三123
比较阅读四123
比较阅读五124
第三节 课内古诗词比较赏析125
比较阅读一125
比较阅读二125
第四节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26
比较阅读一126
比较阅读二126
比较阅读三127
比较阅读四128
比较阅读五129
比较阅读六129
比较阅读七130
比较阅读八131
比较阅读九131
第五节 课内外古诗文比较阅读132
第四部分 知识归类专项训练133
文言实词辨析133
文言虚词辨析134
文言语句的理解与翻译134
文意分析和语句默写134
第一节 通假字训练135
第二节 古今异义辨析136
第三节 古诗文中的成语的理解与运用138
第四节 词类活用练习139
第五节 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139
第六节 文言文的几种特殊句式143
第七节 古诗文的朗读144
第五部分 附录145
第一节 由寓言故事演变的成语145
第二节 古诗名句中的风物人情148
第三节 古文名句152
第四节 古代重要作品153
第五节 古代并称作家155
第六节 古代并称作品157
第七节 我国古代名楼157
第八节 我国古代文体158
第九节 我国古代名联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