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旱涝分析和长期预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旱涝分析和长期预报研究
  • 陈菊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1570X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旱涝分析和长期预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中国降水和旱涝的气候特点1

第一节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1

一、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1

二、降水的时间分布2

三、最大月降水量的时空分布4

四、降水集中强度5

第二节旱涝的分布特点10

一、春季旱涝特点10

二、夏季降水变率11

三、降水和旱涝分区13

四、各区域的雨季起迄和气候特点15

五、区域性旱涝评定方法概述26

六、各区域夏半年降水和旱涝的分布特点28

第二章大旱大涝的成因分析81

第一节大旱大涝的成因概述81

第二节大旱大涝同期大气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83

一、江淮流域特大干旱年(1978)与特大洪涝年(1954)的同期环流特征对比分析83

二、6月北涝南旱年(1956)与北旱南涝年(1962)的同期环流对比分析89

三、“63.8”、“75.8”、“81.7”洪涝成因简析91

第三章雨季旱涝的前期大气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和遥相关高度因子的调查研究96

一、长江中下游梅雨期5—7月旱涝的前期1月500百帕高度距平场的对比分析和遥相关高度因子的分析97

遥相关高度因子的分析研究97

第一节长江中下游(6—7区)雨季旱涝的前期1月北半球500百帕高度趋势概述和97

二、长江中游夏季旱涝的前期优相关高度因子的对比分析100

三、长江下游夏季旱涝的前期遥相关高度因子的对比分析101

第二节黄河中上游(11区)夏半年旱涝的前期1月北半球500百帕和100百帕高度趋势概述和遥相关高度因子的分析103

第三节华南地区(1区)夏半年旱涝的前期2月北半球500百帕和100百帕高度趋势的概述和遥相关因子的分析108

第四节淮河流域(8区)夏季旱涝的前期2月北半球500百帕和100百帕高度趋势的概述和优相关高度因子的分析113

第五节海河流域(10区)夏季旱涝的前期3月500百帕高度趋势的概述和遥相关高度因子的分析120

第六节其他地区旱涝的前期遥相关高度因子简析128

一、江南地区(2区)夏季多雨和少雨的??环流因子分析128

三、西南区(4区)夏季旱涝的前期遥相关高度因子的对比分析130

二、贵州区(3区)6月多雨和少雨与上一年12月500百帕冰岛地区高度的相关简析130

四、长江上游(5区)夏季旱涝的前期遥相关高度因子的对比分析131

五、汉水渭河流域(9区)夏季旱涝的前期遥相关高度因子的对比分析132

六、山东区(12区)夏季旱涝的前期高度因子的对比分析133

七、辽河流域(13区)夏季旱涝的前期高度因子的简析134

八、松花江流域(14区)夏季旱涝的前期高度因子的简析135

第七节极涡与旱涝的相关分析135

第四章中国旱涝与海气相互作用138

第一节热带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138

一、南方涛动指数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同期相关关系139

二、南方涛动指数与热带东太平洋地区海温场的相关关系140

四、厄尼诺年的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分布特点142

三、厄尼诺年的南方涛动特点142

第二节北太平洋海温场对西北太平洋副高和南海高压的滞后效应143

一、北太平洋海温场对西北太平洋副高的滞后效应143

二、后冬1—2月北太平洋海温对南海高压的滞后效应147

第三节南方涛动对西北太平洋副高及南海高压的滞后效应148

一、南方涛动对西北太平洋副高的作用148

二、南方涛动对南海高压的作用152

第四节中国旱涝与南方涛动152

第五节中国旱涝与厄尼诺现象154

一、厄尼诺与中国夏季主要雨带位置154

二、厄尼诺年及其前后一年各区月、季降水量的主要倾向157

第六节中国旱涝与北太平洋海温场的若干统计事实160

一、夏季旱、涝年的前期和同期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的分布趋势161

二、各区域旱涝在北太平洋海温场上的若干统计关系163

第七节中国旱涝对太平洋海温场和南方涛动的相关关系163

一、中国降水对北太平洋SST场的相关关系166

二、中国降水对南方涛动的相关关系174

第五章中国旱涝年和厄尼诺年的天文背景研究178

第一节天文因子概述178

第二节旱涝与太阳活动的相关分析180

一、近35年来中国降水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相关调查180

二、近35年来太阳黑子相对数的月际高相关关系的分析182

三、1821年以来长江流域大水年的气候特征183

四、长江大水年与1月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相关分析185

第三节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与日月视运动的相关分析186

一、日月视运动特征概述186

二、中国能观测到日全食之年的夏季雨带位置和同期大气环流特征分析187

三、中国能观测到月全食之年的夏季雨带位置和同期大气环流特征分析191

四、用日月视运动特征对1978—1985年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的试报效果检验197

第四节华北冬麦区春季降水过程与朔望月的相关分析197

一、华北冬麦区春季降水过程的气候特点198

二、春季中等偏强降水过程与朔望月的对应关系200

三、春季降水特征量与春分日和立春日的月相之间的对应关系201

第五节中国旱涝与节气月相的相关分析202

一、华南前汛期旱涝与双暑和立春节气月相的相关分析203

二、江南雨季旱涝和长江上游、山东、海河流域的5月降水与清明日月相的相关分析205

三、6月和7月旱涝与夏至日月相的优相关分析207

四、黄河中上游4—9月降水总趋势与夏至日月相的相关分析212

五、长江上游和华南地区7月旱涝与立秋日月相的相关分析213

六、海河流域盛夏7—8月降水趋势与芒种日月相的相关分析214

第六节中国旱涝与太阳视运动的相关分析215

一、海河流域盛夏旱涝与端午日的太阳黄经度的相关分析216

二、辽河和江淮流域7月旱涝与端午日的太阳黄经度的相关分析217

四、黄淮和西南地区6月旱涝与端午日的太阳黄经度的相关分析218

三、黄河中上游8月旱涝与端午日的太阳黄经度的相关分析218

一、厄尼诺年的芒种日月相的特征分析220

第七节厄尼诺年的日月视运动特征分析220

二、厄尼诺年的远日点月相的特征分析221

第八节厄尼诺现象和西北太平洋副高的19年周期性分析222

一、厄尼诺现象的19年周期性分析222

二、对1986—2011年期间厄尼诺年的初步展望224

三、西太平洋副高的19年周期性分析225

第六章各区域夏半年降水和旱涝的自相关和互相关分析227

第一节各区域夏半年4—9月降水总量同夏季及各月降水量的自相关分析227

二、夏季6—8月降水总量的各区域互相关分析229

第二节各区域同期降水量的互相关分析229

一、夏半年4—9月降水总量的各区域之间的互相关分析229

三、夏半年各月降水量的各区域互相关分析230

第三节各区域旱涝与前期各区域降水的遥相关分析232

一、华南地区旱涝的前期区域性降水因子的分析232

二、江南、贵州、西南等地区旱涝的前期区域性降水因子的分析233

三、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前期区域性降水因子的分析234

四、淮河流域、汉渭流域和山东地区旱涝的前期区域性降水因子的分析235

五、海河流域和黄河中上游旱涝的前期区域性降水因子的分析236

六、松花江流域区及辽河流域区旱涝的前期区域性降水因子分析237

第七章各区域旱涝与同期和前期气温的相关分析239

一、4月降水量与本月气温等级值的相关分析240

二、5月降水量与本月气温等级值的相关分析240

三、6月降水量与本月气温等级值的相关分析240

第一节各区域旱涝与同期气温等级值的相关分析240

四、7月降水量与本月气温等级值的相关分析241

五、8月降水量与本月平均气温等级值的相关分析241

六、9月降水量与本月平均气温等级值的相关分析241

第二节各区域降水和旱涝趋势与前期气温等级值的遥相关分析242

一、南方地区242

二、北方地区243

第一节天气谚语概述245

第八章天气谚语在旱涝预报中的应用研究245

第二节天气谚语在旱涝预报中的验证和应用方法246

一、单点单条一元相关法247

二、单点两条两元复相关法251

三、单点多条多元序号组合相关法254

四、区域单条一元相关法258

五、区域单条两元复相关法260

六、区域两条一元相关法261

七、区域两条两元复相关法263

八、区域多条多元分级综合相关法265

优相关预报因子的分析270

第三节在验证天气谚语中经过时空延推和模糊逻辑综合而取得的一个多功能270

一、天气谚语在旱涝预报中验证和考核时对指标因子的时域延伸性分析271

二、模糊逻辑运算在天气谚语提供的指标因子综合中的应用272

三、对天气谚语中预报对象的时域延伸性分析274

四、天气谚语在旱涝预报中验证和应用的区域性推广分析275

五、对天气谚语中验证出来的一个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半年旱涝预报的多功能优相关因子的具体分析277

第四节对天气谚语的推广性验证和考核得到的若干统计事实282

一、概述282

二、“二九或三九雪少,晒伏盐”在江南地区的推广性验证和考核结果283

三、对“一年两头春,黄牛贵似金”、“年逢双春雨水红”和“闰月年是旱年”的推广性验证和考核得到的若干统计结果284

四、对“无春年是丰年”、“年逢无春好种田”及“单春年”的验证和考核得到的若干统计事实287

第九章深层地温、高原积雪及极冰与旱涝关系的简介290

第一节深层地温在长期预报中的应用290

一、地温与雨带的对应关系290

二、以地温为基础的降水长期预报热力学模式简介292

第二节冰雪覆盖对长期天气过程的影响简介293

一、青藏高原积雪对大气环流及我国降水的影响294

二、极地海冰对副热带高压和我国长江流域梅雨变动的影响294

第十章中国旱涝的长期预报工具研制296

第一节概述296

第二节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的类型划分和长期预报工具研制299

一、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的类型划分和分析300

二、各类雨带类型与天文因子和厄尼诺事件的对应关系302

三、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与前期降水因子的相关分析和试报效果检验302

四、夏季各类雨带型的前期大气环流特征分析304

五、中国东部夏季主要多雨带位置分布类型与预报因子综合指数的相关关系308

第三节各区域降水和旱涝的长期预报工具研制309

一、华南地区降水和旱涝的长期预报310

二、江南地区降水和旱涝的长期预报312

三、贵州地区夏季旱涝的长期预报315

四、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的长期预报316

五、长江上游地区夏季洪涝趋势的长期预报317

六、长江中游夏半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319

七、长江下游夏半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321

八、淮河流域夏季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321

九、汉水渭河流域夏季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323

十、海河流域夏季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324

十一、黄河中上游地区夏季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327

十二、山东地区夏季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329

十三、辽河流域夏季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331

十四、松花江流域夏季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332

十五、华北冬麦区春季降水特征量和春旱趋势的长期预报334

参考文献336

后记3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