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空时编码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空时编码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0834629.jpg)
- (澳)Branka Vucetic,(澳)Jinhong Yuan著;王晓海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4695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无线电通信-编码-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空时编码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序1
原书前言1
术语表1
目录1
第1章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局限4
1.1概述4
1.2 MIMO系统模型4
1.3 MIMO系统容量推导6
1.5具有固定系数信道的MIMO容量实例10
1.4 自适应发送功率分配的MIMO信道容量的推导10
1.6具有随机信道系数的MIMO系统容量14
1.6.1快瑞利衰落和块瑞利衰落信道的MIMO信道容量14
1.6.2 MIMO慢瑞利衰落信道容量22
1.6.3 MIMO慢瑞利衰落信道容量的示例22
1.7系统参数和天线相关性对MIMO信道容量的影响26
1.7.1LOS MIMO信道的相关模型27
1.7.2瑞利衰落信道MIMO相关模型29
1.7.3赖斯MIMO信道的相关模型34
1.7.4匙孔效应36
1.7.5有发射和接收散射体的MIMO相关衰落信道37
1.7.6系统参数对匙孔传播的影响39
附录1.1注水原理42
附录1.2 Cholesky分解42
参考文献43
2.2衰落信道模型45
2.2.1 多径传播45
2.2.2多普勒频移45
2.1概述45
第2章空时编码的性能分析和编码设计45
2.2.3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46
2.3分集49
2.3.1分集技术49
2.3.2分集合并方法50
2.3.3发射分集54
2.4空时编码系统56
2.5空时编码的性能分析58
2.5.1慢衰落信道的差错率59
2.5.2快衰落信道的差错率64
2.6.1慢瑞利衰落信道的编码设计准则67
2.6空时编码设计准则67
2.6.2快瑞利衰落信道的编码设计准则69
2.6.3 中低SNR范围的编码性能72
2.7编码性能的准确评估73
参考文献77
3.2 Alamouti空时编码80
3.2.1 Alamouti空时编码器80
3.1概述80
第3章空时分组码80
3.2.2合并和最大似然译码82
3.2.3有多根接收天线的Alamouti方案83
3.2.4 Alamouti方案的性能83
3.3空时分组码(STBC)86
3.4实信号星座的STBC88
3.5复信号星座的STBC90
3.6 STBC的译码92
3.7 STBC的性能95
3.8非理想信道估计对性能的影响98
参考文献100
3.9天线相关性对性能的影响100
第4章空时网格码102
4.1概述102
4.2 STTC编码器结构102
4.2.1生成器简介103
4.2.2生成多项式简介105
4.2.3举例105
4.3慢衰落信道上的空时网格码设计106
4.3.1 基于秩与行列式准则的最佳STTC107
4.3.2基于迹准则的最佳STTC109
4.4.1基于秩与行列式准则的编码性能112
4.4慢衰落信道上的性能评估112
4.4.2基于迹准则的编码性能115
4.4.3基于不同设计准则的编码性能对比117
4.4.4发射天线数对编码性能的影响118
4.4.5接收天线数对编码性能的影响120
4.4.6信道相关性对编码性能的影响122
4.4.7非理想的信道估计对编码性能的影响122
4.5快衰落信道下空时网格码的设计123
4.6快衰落信道上的性能评估126
参考文献129
5.1概述131
第5章空时Turbo网格编码131
5.2递归STTC的性能134
5.3 空时Turbo网格编码(ST Turbo TC)135
5.4译码算法136
5.5 ST TurboTC的性能142
5.5.1 ST Turbo TC和STTC的比较142
5.5.2记忆长度和交织器容量的影响142
5.5.4分量编码设计的影响144
5.5.3迭代次数的影响144
5.5.5译码器的EXIT表147
5.5.6交织器类型的影响147
5.5.7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数量的影响147
5.5.8天线相关的影响150
5.5.9非理想信道估计的影响150
5.5.10快衰落信道上的性能150
附录最大后验概率算法155
参考文献162
6.1概述164
6.2LST发射机164
第6章分层空时编码164
6.3LST接收机167
6.3.1 QR分解干扰抑制和干扰抵消169
6.3.2最小均方误差(MMSE)干扰抑制和干扰抵消170
6.3.3迭代LST接收机173
6.3.4具有PIC的迭代接收机175
6.3.5迭代MMSE接收机183
6.3.6迭代MMSE接收机和迭代PIC-DSC接收机的比较185
6.4不同LST结构的比较187
附录QR分解193
参考文献194
第7章差分空时分组码198
7.1概述198
7.2单根发射天线的差分编码198
7.3发射天线数为2的差分STBC199
7.3.1差分编码199
7.3.2差分译码203
7.3.3性能仿真205
7.4发射天线数为3和4的实信号星座的差分STBC207
7.4.1差分编码207
7.4.2差分译码208
7.4.3性能仿真210
7.5发射天线数为3和4的复信号星座的差分STBC211
7.5.1差分编码211
7.5.2差分译码212
7.5.3性能仿真213
7.6酉空时调制214
7.7酉群码216
参考文献218
8.2.1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219
8.2空时编码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上的性能219
8.1概述219
第8章宽带系统的空时编码219
8.2.2性能分析220
8.3 宽带OFDM系统中的STC222
8.3.1 OFDM技术222
8.3.2 STC-OFDM系统224
8.4 STC-OFDM系统的容量226
8.5 STC-OFDM系统的性能分析228
8.6 STC-OFDM系统的性能评估230
8.6.1单径衰落信道上的性能230
8.6.3逐符号汉明距离对性能的影响231
8.6.2交织器对性能的影响231
8.6.4路径数对性能的影响232
8.7级联空时码在OFDM系统上的性能233
8.7.1 OFDM系统上的级联RS-STC233
8.7.2 OFDM系统上的级联CONV-STC234
8.7.3 OFDM系统上的STTurboTC………………………………………………234.8.8 CDMA系统中的发射分集方案234
8.8.1系统模型235
8.8.2 CDMA的开环发射分集236
8.8.3 CDMA的闭环发射分集237
8.8.4时间切换正交发射分集(TS-OTD)238
8.8.5空时扩展(STS)239
8.8.6天线数为3和4的STS240
8.9 CDMA系统的空时编码243
8.10 STTC在CDMA系统中的性能244
8.10.1空时匹配滤波器检测器246
8.10.2空时MMSE多用户检测器248
8.10.3空时迭代MMSE检测器250
8.10.4性能仿真252
8.11 分层STC在CDMA系统中的性能255
参考文献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