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 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和文学表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 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和文学表达
  • 虞建华等著(上海外国语大学)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95016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9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612页
  • 主题词:文化思潮-研究-美国-现代;现代文学-文学研究-美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 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和文学表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  1

上编 1

第一章 20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与文学概观3

第一节 进入“爵士时代”3

第二节 树起批判的靶子:清教主义7

第三节 一个巨大的悖论10

第四节 中西部的象征14

第五节 弗洛伊德与文学17

第六节 鲜花盛开在荒原上20

第二章 科学思维、传统文化和权力政治——美国20年代几宗“非常事件”的文化阐释29

第一节 新与旧的激情碰撞29

第二节 科学与宗教:关于斯哥普斯审判34

第三节 道德与文化:关于禁酒令38

第四节 政治与法律:关于萨科—凡泽蒂事件40

第五节 文化处境和文学形态46

第三章 从纽约格林尼治村到巴黎左岸——关于“迷惘的一代”作家自我流放的问题53

第一节 流放:一道文学景观53

第二节 格林尼治村的文化表态57

第三节 关于“战争幻灭”60

第四节 关于“文化朝圣”65

第五节 排斥力与吸引力69

第六节 艺术理想和艺术成就73

第四章 前辈的辉煌:“老人帮”的社会批判——华顿、凯瑟和德莱塞81

第一节 老一代:被“抛弃”的样板81

第二节 伊迪丝·华顿:回归天真的时代84

第三节 维拉·凯瑟:拓荒者的土地91

第四节 西奥多·德莱塞:再现美国的悲剧100

第五章 哀其不幸:乡镇的失落——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人物与创作艺术110

第一节 一代作家的父亲110

第二节 工业化与乡镇的瓦解112

第三节 扭曲的人性:畸人群像118

第四节 浓缩人生的一瞬间122

第六章 乡村“病毒”和城市“病人”——辛克莱·刘易斯的文学历程和小说评述129

第一节 起起落落的文学声誉129

第二节 《大街》和美国乡镇132

第三节 《巴比特》和城市商人139

第四节 神圣使命:《阿罗史密斯》和《埃尔默·甘特利》146

第五节 批评与批评的回答150

第六节 批评新方向和当代刘易斯研究154

第七章 青年文化与青年人的声音——费茨杰拉德与海明威162

第一节 迷惘的根源与内涵162

第二节 文学中的“青年因素”:海明威的作品170

第三节 文学中的“青年因素”:费茨杰拉德的作品179

第四节 文化英雄:海明威的表达185

第五节 文化英雄:费茨杰拉德的表达192

第六节 结语201

第八章 荒原歌手:现代主义诗歌与文体实验——埃兹拉·庞德、T.S.艾略特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205

第一节 发端于英国的美国现代主义诗歌205

第二节 庞德:诗歌革命和“中国诗”209

第三节 意象主义诗歌的文化源泉213

第四节 意象诗与现代主义方向216

第五节 艾略特:荒原和诗坛拓荒者222

第六节 艾略特的诗歌成就226

第七节 创作实践与诗歌理论230

第八节 艾略特与“现代性”的困惑236

第九节 威廉斯:同行人与后来者242

第十节 走向后现代246

第九章 乡土意象与诗歌玄理——罗宾逊、弗洛斯特和其他诗人255

第一节 “本土派”:走另一条道路255

第二节 埃德温·罗宾逊:旧瓶新酒258

第三节 罗伯特·弗洛斯特:恋人般的争吵263

第四节 卡尔·桑德堡:为人民讴歌269

第五节 华莱士·斯蒂文斯和“最高虚构”274

第六节 哈特·克兰和诗人的浪漫278

第一节 戏剧和人生285

第十章 新主角与新台词——尤金·奥尼尔和美国戏剧的兴起285

第二节 家庭剧:生活理想与生活现实291

第三节 象征主义和舞台艺术革新297

第四节 演不完的人间悲剧304

下编 313

第十一章 30年代的美国文化思潮与文学概观315

第一节 积雪与雪崩315

第二节 “黑色风暴”与“红色十年”318

第三节 作家的艺术使命322

第四节 淹没的歌声328

第五节 站在历史的交叉点上332

第六节 一个传奇故事的结束336

第十二章 从现代主义到激进主义:对峙与姻联343

第一节 呼吁革命:危机与信念343

第二节 文学现状与历史渊源347

第三节 政治反叛与文化反叛350

第四节 兼收并蓄的左翼阵容353

第五节 从拯救自我到拯救社会357

第十三章 移民潮、左翼政治与贫民故事362

第一节 舶来的革命者362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学:兴起与衰落367

第三节 当贫困成为财富的时候371

第四节 革命文学的样板377

第五节 讲述穷人自己的故事381

第十四章 多斯·帕索斯的激进之路和《美国》三部曲389

第一节 左翼文学的心路历程389

第二节 革命的“同路人”395

第三节 新手法和美国“全景图”400

第四节 思想内容与表现艺术关系之争405

第十五章 年轻的抗议者和自然主义的复活——詹姆斯·法雷尔和左翼文坛“三剑客”411

第一节 咄咄逼人的新一代411

第二节 詹姆斯·法雷尔:文坛雄狮413

第三节 克利夫德·奥德茨:头号革命青年421

第四节 纳尔逊·阿尔格伦:城市流浪汉425

第五节 厄斯金·考德威尔:南方农民的代言人430

第六节 自然主义的复活433

第十六章 危机中的希望:求存与求索之路——约翰·斯坦贝克和“大萧条的史诗”440

第一节 美国的“自我检查”440

第二节 危机与作家的责任444

第三节 关于困境与出路的文学思考448

第四节 大萧条的扛鼎之作453

第十七章 南方历史与南方传奇——威廉·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的艺术再现460

第一节 福克纳生活的南方460

第二节 福克纳笔下的南方465

第三节 历史之真与小说之真471

第四节 充满声音与疯狂的故事476

第五节 历史“残片”与福克纳的小说世界481

第六节 福克纳的艺术成就484

第一节 “新黑人”的崛起493

第十八章 黑人的声音:哈莱姆文艺复兴493

第二节 “新黑人”作家的两难抉择498

第三节 “文艺复兴”的二重性511

第四节 哈莱姆文艺复兴与美国主流文学514

第十九章 赛珍珠和她的东方故事521

第一节 赛珍珠与30年代521

第二节 呈现中国农民世界523

第三节 刻画中国妇女群像527

第四节 追求中西文化合璧533

第二十章 逃亡派诗歌运动、重农主义和新批评540

第一节 逃亡者的文坛漫游:逃亡派诗歌运动540

第二节 返璞归真:重农主义545

第三节 角色的回归:新批评550

第四节 文本革命:局限与影响553

附录 559

附录一 主要人名汉英对照561

附录二 引述文献5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