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古代科学文化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西部古代科学文化史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0889886.jpg)
- 吕变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22688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88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古代科学文化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长江上游流域563
一、自然地理概况563
目 录563
二、史前期文化简况565
(一)旧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565
1.元谋猿人566
2.江川猿人遗迹566
4.桐梓文化567
5.资阳人及其文化567
3.黔西观音洞文化567
(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568
1.长江西陵峡新石器文化遗址568
2.贵州发现的新石器遗物568
3.云南的新石器文化遗址568
4.长江上游地区的远古部族570
5.长江上游流域地区的原始科学文化及其它573
三、夏商周时期577
(一)奴隶社会与中原地区的同步发展状况577
1.农业580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580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581
1.天文历法581
2.手工业581
2.数学582
3.青铜铸造技术583
4.农业生产技术583
5.纺织584
6.木构建筑584
1.文字的出现585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585
2.青铜工艺美术586
四、春秋战国时期588
(一)社会政治状况588
1.蜀国的政治变迁588
2.巴国的政治变迁589
3.夜郎国和滇国589
(二)经济发展状况590
1.农业590
3.商业591
2.手工业591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592
1.天文和气象学592
2.医药学593
3.城市建设及其成就594
4.水利594
5.青铜制造技术596
(四)文化艺术成就597
1.文字597
2.文学599
3.美术600
4.音乐舞蹈601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601
1.蜀国和巴国的政治制度601
2.萨满教603
3.几位传说中的方术家604
五、秦汉时期606
(一)社会发展状况606
2.手工业607
1.农业607
(二)经济发展状况607
3.商业608
(三)科学技术成就609
1.天文历法610
2.解一次不定方程问题610
3.郭玉的医学成就611
4.水利工程建设611
(四)文化艺术成就612
1.书法612
2.文学613
3.绘画616
4.漆器工艺617
5.音乐和舞蹈618
(五)哲学社会科学成就618
1.扬雄的哲学思想618
2.张陵的道教思想622
3.文翁与蜀地教育623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624
(一)社会状况624
1.“三分天下”之蜀国的建立与灭亡625
2.成国的兴亡627
(二)经济发展状况628
1.农业628
2.手工业630
3.商业631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632
1.制茶技术632
2.蒲元的锻铸技艺632
3.建筑632
4.诸葛亮在蜀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633
(四)文化艺术状况634
1.书法634
2.文学634
3.绘画634
(五)哲学社会科学状况635
1.经学635
2.道教636
3.诸葛亮与蜀国的立法状况638
(一)社会发展状况639
七、隋唐五代十国时期639
1.前蜀的建立及其灭亡640
2.后蜀的建立及其灭亡640
(二)经济发展状况641
1.农业641
2.手工业642
3.商业643
(三)科学技术发展水平643
1.农田水利建设643
3.石油和天然气的记载646
2.梁令瓒的天文仪器制造及其物理学成就646
4.医药学647
5.造船技术647
6.雷威的制琴技术及其成就648
7.建筑648
8.其它技术651
(四)文化艺术发展水平652
1.文学652
2.绘画655
3.音乐663
1.佛教在长江上游流域地区的传播664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664
2.道教著述666
3.历史666
八、宋元时期668
(一)社会简况及其行政区划668
(二)经济发展水平669
1.农业669
2.手工业671
3.商业672
1.秦九韶的数学成就674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674
2.地理学675
3.农学675
4.水利677
5.医药学679
6.纺织技术的发展681
7.建筑学682
8.井盐制作技术684
9.矿冶业和造船业685
1.书法686
(四)文化艺术成就686
2.文学688
3.绘画689
(五)哲学社会科学成就695
1.苏轼的政治思想695
2.薛田倡行“官交子”697
3.赵开的“更茶马法”698
4.苏轼的人口思想699
5.李焘与《续资治通鉴长编》700
6.其它社科人物及其著述702
1.社会发展简况704
九、明清(1840年前)时期704
(一)社会简况及其行政区划704
2.长江上游流域地区的行政区划705
(二)经济发展状况706
1.农业706
2.手工业706
3.商业709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710
1.川江航道及其整治710
2.关于江源的考察和研究712
3.医药学713
4.建筑715
5.天然气的开采技术718
6.其它科技著述简介718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719
1.川剧719
2.诗词720
3.绘画721
(五)社会科学发展状况722
1.宗教典籍的传播722
2.历史地理著述简介723
澜沧江怒江流域731
一、地理概况731
二、史前期文化状况733
(一)澜沧江和怒江流域能否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733
化遗址733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的发掘734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736
1.白羊村文化遗址736
2.卡诺文化遗址738
1.源于西北说739
(四)滇西洱海带文化源流考739
2.源于印度说740
3.内质外用说741
三、夏商西周时期742
(一)澜沧江与怒江流域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742
(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744
1.历法744
2.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745
3.手工业生产技术747
2.神话750
(三)文化艺术发展状况750
1.文字750
3.美术751
4.歌舞752
(四)宗教哲学753
四、春秋战国时期757
(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757
(二)外族文明的传入及其影响759
1.青铜器制造技术761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761
2.房屋建筑762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763
1.楚巫文学的传入及其影响763
2.美术765
3.音乐舞蹈766
(五)我国宗教哲学发展的中间形态767
五、秦汉时期775
(一)民族与国家发展状况775
2.洱海地区的经济开发776
(二)秦汉两代对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776
1.滇池经济的开发776
3.汉朝的疆域已伸入到澜沧江流域778
(三)经济发展状况779
1.农业780
2.手工业780
3.商品交换的发展780
(四)科学技术发展状况782
1.天文历法知识782
2.计算知识783
3.物理学知识的应用784
4.化学知识的应用785
5.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785
6.冶铸业的发展786
7.纺织技术787
(五)文化艺术发展状况787
1.文学787
2.青铜艺术789
3.舞乐790
1.滇国的奴隶社会性质791
(六)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791
2.佛教的传入792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795
(一)汉族对云南统治区域的沿革简况795
(二)西南经济的继续开发796
1.诸葛亮南征问题796
2.农业796
3.手工业797
4.商业798
1.天文学知识799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799
2.声学知识800
3.养蜂技术的成熟800
4.纺织技术在滇西地区的传播与发展801
(四)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802
1.书法802
2.吕凯的散文802
3.诸葛亮与夷画803
1.关于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民族形成问题804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804
2.雍闿与鬼教806
七、隋唐五代时期808
(一)南诏国的建立808
(二)隋唐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开发810
1.史万岁进入澜沧江流域810
2.唐朝对西南地区的用兵及云南各族之内附811
(三)经济发展状况813
1.农业813
2.手工业815
3.商业816
4.南诏的社会经济形态概况817
(四)科学技术发展状况818
1.傣历之创制818
2.犁耕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818
3.民间医药学知识819
4.建筑技术819
(五)文化艺术成就821
1.文字821
2.文学822
3.工艺美术826
4.音乐舞蹈830
(六)南诏之宗教概述831
1.鬼教之本主831
2.佛教832
(七)樊绰与《云南志》833
(八)五代时期云南各民族的社会状况834
八、宋元时期836
(一)大理国之建立836
1.农业837
2.手工业837
(二)大理国的经济发展状况837
3.商业838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839
1.农田灌溉工程839
2.冶铸技术839
3.纺织技术839
4.医药学840
5.建筑学840
2.文字841
1.书法841
(四)大理国的文化艺术发展状况841
3.文学842
4.绘画844
5.大理国经幢844
6.石窟艺术845
7.工艺美术846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847
1.大理国的政治制度847
2.大理国的封建教育状况849
3.大理国的佛学850
4.回教的传入851
九、明清时期853
(一)社会发展状况853
(二)经济发展状况854
1.农业855
2.手工业856
3.商业857
(三)科学技术发展状况858
1.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提高858
2.医药学859
3.建筑成就860
(四)文化艺术发展状况861
1.文学861
2.白文864
3.绘画865
(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就866
1.高奣映的社科成就866
2.教育发展状况867
3.史学著述868
附录 如何认识中国西部古代科学的历史地位874
后记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