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非饱和土水力与力学特性的物理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非饱和土水力与力学特性的物理机制研究
  • 张昭,刘奉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5680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38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148页
  • 主题词:土力学-固体颗粒-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非饱和土水力与力学特性的物理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非饱和土水力-力学特性的物理机制问题的研究背景1

1.2持水曲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3

1.2.1持水曲线的模型描述4

1.2.2干湿循环的影响——以滞回特性为研究对象8

1.2.3颗粒组成的影响11

1.3非饱和渗透特性的模型描述13

1.4土颗粒与水相互作用的理论描述、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14

1.5非饱和土有效应力的公式描述16

1.6“土样-土颗粒-集合体”多层次分析模式的提出18

1.6.1多层次分析模式的研究目标18

1.6.2多层次分析模式的研究内容19

1.6.3多层次分析模式的独到之处21

参考文献22

第2章 密度、干湿循环、孔隙尺寸分布和应力对土样持水特性的影响32

2.1初始干密度和干湿循环对黄土持水曲线的影响33

2.1.1试验用土、仪器及方案33

2.1.2试验结果分析及讨论35

2.2颗粒级配、初始干密度和应力对持水曲线“滞回度”的影响39

2.2.1试验用土、仪器及方法39

2.2.2试验与研究方案40

2.2.3对青藏黏土、全风化花岗岩和火山土的试验结果分析41

2.3利用土的孔隙尺寸分布预测持水曲线的方法47

2.3.1预测思路47

2.3.2预测结果分析48

2.4考虑应力引起孔隙比变化的持水曲线模型54

2.4.1试验用土、仪器及研究方案54

2.4.2对Saskatchewan粉土、Indian Head冰碛土和西安黄土的试验结果分析56

2.4.3考虑应力引起孔隙比变化的持水曲线模型的推导思路59

2.4.4模型的试验验证61

2.5本章小结64

参考文献66

第3章 土样在全含水率范围内持水及非饱和渗透特性的模型描述68

3.1全含水率范围内持水特性的模型描述68

3.1.1表征较高含水率范围内持水特性的传统模型68

3.1.2建立表征全含水率范围内持水特性的修正模型69

3.1.3门槛基质吸力和门槛体积含水率的确定69

3.2全含水率范围内非饱和渗透特性的模型描述71

3.2.1表征毛细流动对非饱和渗透贡献的传统模型71

3.2.2表征薄膜流动对非饱和渗透贡献的修正模型72

3.2.3建立表征全含水率范围内非饱和渗透特性的组合模型73

3.3模型的验证与讨论73

3.3.1修正持水曲线模型的试验验证74

3.3.2修正(组合)非饱和渗透系数模型的试验验证77

3.4本章小结81

参考文献82

第4章 土颗粒与液桥相互作用的微观持水特性83

4.1不等尺寸土颗粒间液桥的形状和受力分析84

4.1.1充填角和固-液交界面的控制半径84

4.1.2液桥体积的计算85

4.1.3基质吸力的无量纲表达式86

4.1.4毛细作用力的无量纲表达式86

4.2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讨论及验证87

4.2.1矿物成分相同的土颗粒间无量纲的液桥体积与毛细作用力87

4.2.2矿物成分不同的土颗粒间无量纲的液桥体积与毛细作用力89

4.2.3土颗粒间水分与水蒸气的平衡90

4.2.4理论模型的验证——表征球体颗粒间液桥毛细作用力与其间距的关系92

4.3本章小结94

参考文献94

第5章 均匀土颗粒集合体滞回持水特性的物理模型96

5.1土颗粒集合体物理模型的理论基础96

5.1.1两个相切接触的等径球体颗粒间毛细水的形态和受力96

5.1.2等径球体颗粒集合体的增湿过程97

5.1.3等径球体颗粒集合体内的体积关系97

5.2表征均匀土颗粒集合体滞回持水曲线的物理模型99

5.2.1对边界增湿过程的模拟99

5.2.2对边界减湿过程的模拟103

5.2.3对第1次扫描减湿过程的模拟106

5.2.4对第1次扫描增湿过程的模拟107

5.2.5对再次扫描增湿和减湿过程的模拟109

5.2.6模型中参数的确定110

5.3模型的验证111

5.4本章小结117

参考文献118

第6章 气、液、固及其交界面集合体的有效应力公式研究119

6.1有效应力公式的推导119

6.1.1各相及其交界面的守恒方程119

6.1.2在Helmholtz自由能中考虑力-水耦合特性123

6.1.3气、液、固及其交界面集合体的有效应力公式124

6.2有效应力参数的确定129

6.3有效应力公式的验证131

6.4本章小结136

参考文献1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