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形势下农业微观组织发展趋势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形势下农业微观组织发展趋势研究
  • 乔颖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1640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农业合作组织-经济发展趋势-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形势下农业微观组织发展趋势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部分 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环境分析7

第一章 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7

第一节 我国大宗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趋势7

一、粮食产量九连增的性质7

二、我国大宗农产品供求缺口及变化趋势15

三、我国大宗农产品供需平衡的应对策略21

第二节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及对农户要素配置的影响25

一、我国偏倚于资本的农业技术进步趋势25

二、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不断上升29

三、农户劳动力分工的理论解释30

四、农业市场化与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促进弱质劳动力留在农业生产之中34

五、有关结论与启示38

第三节 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对“三农”的影响40

一、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所占份额下降40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的趋势40

三、农民工转移出农村的数量逐年增多但稳定程度有待提升43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与生活取向趋于城市化45

五、城镇化进程加速可能加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47

第四节 农户家庭经营方式与我国农产品总产量的关系48

一、问题的提出48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49

三、影响农产品总产量的主要因素分析51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59

本章小结61

第二章 农业发展新环境的主要特征64

第一节 世界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趋势64

一、世界农业中农场规模扩大的趋势64

二、农场规模扩大不一定提高土地生产率66

第二节 生鲜食品超市业态的普遍成长75

一、技术边界线与消费者等效用线共同决定生鲜食品超市业态的形成75

二、我国超市业态生鲜食品经营的发展及现状79

三、超市促进农业微观组织的规模化84

第三节 农业巨型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87

一、农业巨型跨国公司的前向与后向一体化战略模式87

二、农业巨型跨国公司一体化战略导致世界农业集中的趋势89

三、农业巨型跨国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垄断促进农业微观组织规模化90

第四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91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背景91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政府高额行政成本的由来93

三、通过发展规模化经营主体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95

本章小结100

第二部分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经营主体的整合特征105

第三章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及其行为主体的关系分析105

第一节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及其产业链特征105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05

二、现代农业产业链构成106

三、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及中间环节的小农化制约因素107

第二节 河北省果蔬产业链对农户增收影响作用的案例研究109

一、果蔬专业产区产业链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109

二、数据说明110

三、计量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110

四、回归结果分析113

五、对策建议115

第三节 河北省果蔬专业产区产业链模式影响因素案例研究117

一、数据来源117

二、产业链模式117

三、计量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118

四、回归结果分析119

五、对策建议123

第四节 河北省唐县大枣产销模式案例研究124

一、引言124

二、唐县大枣产销现状分析125

三、大枣产销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127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132

本章小结134

第四章 河北省蔬菜产业链中“市场+农户”案例研究13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框架136

一、问题的提出136

二、分析框架137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139

一、样本区域139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139

第三节 模型设定变量选取与预期影响效应142

一、变量描述142

二、模型设定143

第四节 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144

一、模型整体拟合效应144

二、模型各变量参数估计结果145

本章小结146

第五章 农业微观组织纵向一体化趋势分析149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研究149

一、问题的提出149

二、文献综述与简要述评149

第二节 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研究框架151

一、纵向一体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51

二、纵向一体化的研究框架154

第三节 案例分析155

一、蒙牛收购现代牧业案例155

二、冀西北怀涿盆地葡萄合作社自建葡萄原浆酒厂案例156

三、分析结论158

本章小结158

第三部分 农业产业体系中农户家庭经营模式163

第六章 农户家庭经营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163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理论分析163

一、问题的提出163

二、理论分析164

第二节 变量数据取得与模型设定165

一、变量选取165

二、变量含义与预期效应166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169

四、模型设定170

第三节 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171

一、模型整体拟合效应171

二、模型各变量参数估计结果172

本章小结177

第七章 畜牧业单品类规模经营与农户经营的比较分析179

第一节 引言179

第二节 生猪养殖的规模经济趋势180

一、规模经济原理180

二、规模养殖模式的规模经济效应181

三、农户散养模式的规模经济效应181

第三节 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183

一、不同养殖模式的相对净利润183

二、不同养殖模式的净利润额和成本利润率186

第四节 生猪养殖的要素替代187

一、不同养殖模式的物质费用与人工费用占比187

二、不同养殖模式的相对成本对比187

本章小结191

第四部分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农场与合作社197

第八章 家庭农场197

第一节 农场规模与世界家庭农场发展趋势197

一、家庭农场普遍存在于农业生产领域中的理论解释197

二、美国家庭农场的特征与发展趋势199

三、世界各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共同特点与趋势206

第二节 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分析208

一、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促进因素208

二、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不利因素210

第三节 我国家庭农场的范例213

一、新中国家庭农场的起源和兴办成功的原因213

二、目前我国家庭农场中的松江模式215

三、农户家庭农场经营行为的实证分析218

第四节 农户兴办家庭农场意愿的实证分析219

一、调查区域与数据取得219

二、样本农户的一般特征和收入水平220

三、变量选取与预期效应221

四、模型设定224

五、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分析225

六、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228

本章小结231

第九章 公司制农场235

第一节 世界公司制农场发展的动因与发展趋势235

一、世界公司制农场发展的主要动因235

二、世界公司制农场的发展趋势239

第二节 我国公司制农场及发展趋势242

一、现阶段我国公司制农场的产生与发展242

二、现阶段我国公司制农场的类型243

三、未来我国公司制农场的作用与可能产生的问题246

第三节 土地流转到公司制农场的案例研究249

一、土地为何流转到公司制农业组织249

二、理论框架250

三、“马铃薯圈”为何多为公司制、合伙制组织经营257

四、土地流转到“马铃薯圈”的农户为何会转出土地259

五、结论与启示262

本章小结265

第十章 农民合作社269

第一节 农民合作社的理论基础269

一、农民合作社的概念与种类269

二、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理论依据276

三、农民合作社的特征279

第二节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282

一、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特点283

二、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285

第三节 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特征288

一、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特征288

二、我国台湾农会的特征289

三、日本农业协同组合的特征292

第四节 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案例295

一、水果合作社295

二、蔬菜合作社298

本章小结308

第五部分 基于研究结论的相关判断与政策建议317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新形势下农业微观组织发展趋势判断317

一、主要研究结论317

二、关于农业微观组织发展趋势的判断323

第十二章 新形势下促进农业微观组织发展的政策建议327

一、促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发展327

二、在生产领域中普遍发展家庭农场328

三、探索不同类型地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328

四、分步骤解决粮食家庭农场获利能力有限的问题328

五、综合解决家庭农场规模经营所需要的土地资源问题329

六、建立法律法规鼓励家庭农场长期租赁土地329

七、政策规范并培育农民合作社向规模化和综合性方向发展330

八、培育企业家式的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专门经理人才330

九、重点培育公司制农场成为整合产业链的农业综合企业331

十、限制跨国公司进军国内农业领域331

十一、促进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进步331

十二、重视特色农业专业产区地头批发市场的作用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