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2版
  • 高甲荣,齐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6548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1

1.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概念与作用1

1.1.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含义1

1.1.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作用4

1.1.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5

1.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本特征、原则和内容7

1.2.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本特征7

1.2.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原则7

1.2.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与程序8

1.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任务与类型13

1.3.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与任务13

1.3.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类型14

1.4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规划概述16

1.4.1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概念16

1.4.2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前期准备阶段17

1.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3

1.5.1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发展23

1.5.2 国外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25

1.5.3 国外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研究进展26

1.5.4 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研究29

1.5.5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发展趋势与特点31

第2章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理论基础34

2.1 人地协调发展理论34

2.1.1 人地关系的概念及其主要学说34

2.1.2 人地关系协调论的基本观点36

2.1.3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理论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37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40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40

2.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1

2.2.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42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45

2.3 生态系统理论47

2.3.1 基本观点47

2.3.2 基本原理48

2.3.3 生态系统理论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52

2.4 空间结构理论52

2.4.1 空间结构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观点52

2.4.2 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54

2.4.3 调整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可能措施56

2.4.4 可持续空间结构的特点56

2.4.5 空间结构理论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57

第3章 生态环境调查60

3.1 生态环境调查的内容60

3.1.1 自然地理环境60

3.1.2 自然资源60

3.1.3 社会经济62

3.2 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63

3.2.1 生态环境调查的步骤63

3.2.2 常规调查64

3.2.3 专题调查法68

3.3 生态环境专题调查69

3.3.1 土地利用专题调查69

3.3.2 水土流失专题调查72

3.3.3 森林资源专题调查77

第4章 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81

4.1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方法81

4.1.1 系统分析概述81

4.1.2 系统分析评价方法83

4.2 水土流失评价88

4.2.1 水土流失系统分析88

4.2.2 水土流失评价91

4.3 自然资源评价94

4.3.1 气候资源评价94

4.3.2 水资源评价96

4.3.3 生物资源评价98

4.3.4 矿产资源评价100

4.3.5 旅游(景观)资源评价101

4.3.6 土地资源评价101

4.4 区域环境评价107

4.4.1 区域自然环境评价107

4.4.2 区域社会环境评价108

4.5 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与评价109

4.5.1 人口结构评价109

4.5.2 产业结构分析110

4.5.3 消费结构评价分析112

4.5.4 功能分析112

第5章 水、土地资源利用优化决策与3S技术应用114

5.1 资源最优化方法114

5.1.1 线性规划方法114

5.1.2 多目标规划方法115

5.1.3 动态规划方法117

5.1.4 系统动力学方法117

5.2 土地资源优化和配置121

5.2.1 土地资源优化方法121

5.2.2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123

5.3 水资源优化124

5.3.1 生态环境需水124

5.3.2 水资源利用优化目标126

5.3.3 水资源规划模型127

5.4 规划方案的决策分析128

5.4.1 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128

5.4.2 优化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决策129

5.5 3S技术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应用129

5.5.1 3S技术方法概述129

5.5.2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管理信息系统131

5.5.3 GIS在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的应用137

第6章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规划141

6.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与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142

6.1.1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分区142

6.1.2 水土流失类型分区143

6.1.3 水土保持区划的步骤144

6.1.4 水土保持区划的方法144

6.2 以流域为单元的工程总体布局145

6.2.1 流域水土流失特征145

6.2.2 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配置146

6.2.3 坡面系统生物工程措施布局规划147

6.2.4 沟道系统生物工程措施布局规划147

6.2.5 主要生物工程措施典型设计148

6.3 规划制图149

6.3.1 制图要求150

6.3.2 CAD制图技术150

6.3.3 GIS制图154

6.4 概预算与经济评价156

6.4.1 概预算编制156

6.4.2 经济评价161

6.4.3 进度安排与施工162

6.5 水土保持效益164

6.5.1 效益分类和指标164

6.5.2 效益测定和计算165

6.5.3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171

第7章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173

7.1 规划的指导思想、任务及主要内容173

7.1.1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的指导思想173

7.1.2 规划的任务174

7.1.3 规划的主要内容174

7.2 规划的步骤与成果176

7.2.1 制定长远建设目标与总体规划176

7.2.3 环境诊断179

7.2.4 现状调查180

7.2.5 规划成果183

7.3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方法188

7.3.1 林业生态工程中的树种选择188

7.3.2 林业生态工程中种苗规划189

7.3.3 工程造林技术措施规划190

7.4 规划的综合评价191

7.4.1 评价原则192

7.4.2 主要评价方法193

第8章 防沙治沙规划196

8.1 沙漠化及其防治概述196

8.1.1 沙漠化成因196

8.1.2 防沙治沙对策与技术体系概述202

8.2 防沙治沙的主要技术措施204

8.2.1 植物治沙措施204

8.2.2 工程治沙措施209

8.2.3 风沙区典型防护林体系214

8.3 防沙治沙规划的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216

8.3.1 防沙治沙规划的等级体系216

8.3.2 防沙治沙规划的主要任务216

8.3.3 防沙治沙规划的指导思想217

8.3.4 防沙治沙规划的主要原则217

8.4 防沙治沙工程规划218

8.4.1 防沙治沙规划的内容要求218

8.4.2 防沙治沙工程规划程序219

8.4.3 防沙治沙工程规划设计223

8.4.4 防沙治沙工程规划方案论证227

8.5 防沙治沙规划的成果要求227

8.5.1 项目规划报告书227

8.5.2 项目规划图229

8.5.3 项目总体概算及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书229

第9章 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231

9.1 草地及其基本特征231

9.1.1 草地的概念231

9.1.2 草地基本特性232

9.1.3 草地功能232

9.2 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任务234

9.2.1 草地保护与建设的指导思想234

9.2.2 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的主要任务234

9.3 草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234

9.3.1 草地资源的调查234

9.3.2 草地质量的评价236

9.4 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内容与方法238

9.4.1 放牧地规划238

9.4.2 天然草地改良243

9.4.3 饲草饲料基地建设247

9.4.4 人工草地建设250

9.5 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的步骤254

9.5.1 规划准备工作254

9.5.2 确定草地生产系统的经营方向和目标255

9.5.3 规划设计256

9.5.4 实施和反馈256

第10章 自然保护区规划257

10.1 自然保护区的概述257

10.1.1 自然保护区的定义257

10.1.2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258

10.1.3 自然保护区的分类258

10.2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任务265

10.2.1 自然保护区的意义265

10.2.2 自然保护区的任务265

10.3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267

10.3.1 自然保护区现状267

10.3.2 自然保护发展战略270

10.3.3 自然保护区展望272

10.4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概述273

10.4.1 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273

10.4.2 自然保护区的指导思想273

10.4.3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要求与原则274

10.4.4 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275

10.5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分类276

10.5.1 自然保护区规划分类276

10.5.2 自然保护区规划方式分类276

10.6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内容278

10.6.1 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278

10.6.2 自然保护区的评价280

10.6.3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284

10.6.4 自然保护区规划措施体系布局285

10.6.5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经济概算及解决方案286

10.6.6 自然保护区规划效益分析286

10.6.7 制定实施规划的保证措施286

10.7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程序及成果288

10.7.1 规划的程序288

10.7.2 规划的成果289

10.7.3 实例分析290

第11章 土地整理与土地复垦规划293

11.1 土地整理概述293

11.1.1 土地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93

11.1.2 土地整理的类型294

11.1.3 土地整理的内容295

11.1.4 土地整理的任务295

11.2 农村土地整理296

11.2.1 农村土地整理的含义296

11.2.2 农村土地整理产生的原因296

11.2.3 农村土地整理的原则297

11.2.4 农村土地整理的内容297

11.3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298

11.3.1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方案的拟订298

11.3.2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298

11.3.3 土地整理专项规划成果298

11.4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299

11.4.1 土地整理项目的概念和特点299

11.4.2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内容300

11.4.3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程序302

11.4.4 土地整理规划报告大纲304

11.5 土地复垦规划概述305

11.5.1 土地复垦的概念和现状305

11.5.2 土地复垦的对象和标准307

11.5.3 土地复垦方案和土地复垦专项规划308

11.6 土地复垦方案和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点309

11.6.1 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309

11.6.2 复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15

11.6.3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和复垦目标315

11.7 采矿土地复垦规划315

11.7.1 采矿土地复垦的概念315

11.7.2 采矿土地复垦的类型及特点316

11.7.3 采矿土地复垦规划设计316

11.7.4 采矿土地复垦标准319

参考文献3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