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朱光潜大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朱光潜大传
  • 朱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51313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朱光潜(1897~1986)-传记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朱光潜大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0

第一章 书香子弟 1897.9~1918.913

一 朱熹二十六世孙13

二 父亲的鞭挞14

三 说理文的训练16

四 无书不读17

五 踏进“洋学堂”19

六 桐中读书21

七 大关小学堂老师22

八 武昌高等师范读书24

第二章 就读香港大学 1918.9~1923.627

一 “北京学生”27

二 哲人28

三 “我也跟着咒骂过”30

四 忧虑中国民族不肯自救31

五 儿子出生33

第三章 沪浙教书 1923.6~1925.637

一 中国公学教师37

二 萌动轻生的念头38

三 白马湖春晖中学老师40

四 丰子恺的画41

五 处女作《无言之美》43

六 离开白马湖45

七 创办立达学园46

八 办开明书店48

第四章 欧洲留学 1925.8~1933.751

一 入读爱丁堡大学51

二 选修文学53

三 试验心理学55

四 喜欢上了美学57

五 恋爱的苦恼58

六 一个学生的自杀60

七 欣赏《蒙娜·丽莎》61

八 读周作人《雨天的书》63

九 逛湖滨浴场65

十 与杜亚泉的争论66

十一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68

十二 与奚今吾的师生恋71

十三 居住巴黎郊区玫瑰村73

十四 与吴宓在伦敦的交往75

十五 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77

十六 移情与《谈美》79

十七 回国80

第五章 执鞭北大 1933.6~1937.783

一 北大教授83

二 第二次萌动轻生念头85

三 梁宗岱离婚谈判代表88

四 季羡林眼中的朱光潜90

五 悼念刘半农92

六 发起读书会94

七 到日本看望朱光澄97

八 责备学生罢课是胡闹99

九 鲁迅的批评100

十 “朱光潸”并非朱光潜102

十一 与陈寅恪的论争104

十二 建议曹禺将《日出》删为独幕剧106

十三 巴金的“忠告”107

十四 曹禺的“冤枉”109

十五 与梁实秋讨论文学的美111

十六 梁宗岱:从滥用名词说起112

十七 答复巴金的“忠告”114

十八 戴望舒诗的优劣115

十九 《文学杂志》主编117

二十 梁实秋:看不懂的新文艺119

二十一 沈从文观察“更冷静深刻”120

二十二 废名的小说《桥》122

第六章 川大任教 1937.8~1938.12125

一 与沈从文逃难125

二 担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126

三 不醉无归128

四 “古文”不可做129

五 周作人事件131

六 朱世嘉出生132

七 拒绝程天放任四川大学校长133

八 反驳国民政府教育部135

九 致电蒋介石137

十 打算去延安139

第七章 执教武大 1938.12~1946.7143

一 朱光澄自日本归来143

二 “动”是人生的基本特性145

三 批评胡适“做诗如说话”146

四 无暇为朱光澄主持婚礼147

五 功令和学风149

六 方东美:鸣鞭怕近望乡台150

七 鲁迅的批评未局限于文学152

八 朱光泽冒死还乡154

九 朱自清:但恨此宵难再得157

十 与丰子恺看望陈源夫妇158

十一 任武汉大学教务长160

十二 被拉进了国民党162

十三 生命从四十岁开始164

十四 开设英诗课165

十五 与朱自清讨论大学国文教材167

十六 与郭沫若“咬文嚼字”169

十七 散文的声音节奏170

十八 奚今吾:谁叫你白天瞎忙172

十九 和夏丐尊、叶圣陶诗174

二十 乐调影响人的情绪175

二十一 得到朱光潜80分是无上荣耀177

二十二 熊十力来信178

二十三 给人民言论自由179

二十四 齐邦媛眼中的朱光潜181

二十五 与梁宗岱愈打愈成交183

二十六 凌叔华的《小哥儿俩》185

二十七 诗写景宜显、写情宜隐187

二十八 不就安徽大学校长188

二十九 推荐吴宓到武汉大学189

第八章 命运转折 1946.8~1948.12193

一 回到桐城看望母亲193

二 住进中老胡同195

三 淘书与文学选本196

四 抗议沈崇被美国兵奸污198

五 朱世乐的小伙伴201

六 朱世嘉的少年生活203

七 谈学英文与翻译205

八 恢复出版《文学杂志》207

九 与苏格拉底的对话208

十 北大文学院代理院长210

十一 反对禁舞211

十二 抢救旧书213

十三 想写陶渊明传记215

十四 郭沫若:朱光潜是“蓝色”作家216

十五 邵荃麟:俨然以戈培尔的姿态出现219

十六 谈书牍220

十七 敬悼朱自清先生223

十八 接受记者采访225

十九 学术团体染上了衙门风气226

二十 蔡仪:《论朱光潜》229

二十一 中国的出路230

二十二 母亲去世231

二十三 选择了留下来233

第九章 思想改造 1949.1~1957.11237

一 沈从文自杀未遂前后237

二 真是换了一个世界239

三 心里还有些不服241

四 批判胡适242

五 毛泽东的赞扬244

六 澄清对胡适的看法245

七 思想改造运动的典型247

八 马寅初:朱先生的检讨有进步250

九 亚太会议翻译顾问251

十 不愿教书253

十一 胡风:这不是挑战是什么255

十二 自恃和老舍多年相识257

十三 批判自己的文艺思想257

十四 贺麟:朱光潜文艺思想的哲学根源259

十五 西北行吟260

十六 与蔡仪打擂台262

十七 从自身经验谈百家争鸣263

十八 积极投入美学论争266

十九 “这次大概把我漏了吧”267

二十 批判章伯钧269

二十一 反驳李泽厚271

二十二 不能先打毒针而后医治272

第十章 美学大讨论 1957.12~1966.5275

一 评吕荧的美学观点275

二 美必然是意识形态性的277

三 美学讨论应实事求是278

四 为“人性论”辩护280

五 与蔡仪的观点针锋相对282

六 批评姚文元的美学观点284

七 讲授《西方美学史》286

八 林枫帮他配备了助手287

九 吴铭右去世289

十 与田汉的一次论辩291

十一 撰写《西方美学史》293

十二 同胡乔木第一次见面295

十三 写文章要有情感297

十四 嘱朱光泽重新做人298

十五 柳鸣九:开始有些不自在300

十六 招收第一个美学研究生302

十七 批评周谷城304

十八 不同意朱光泽来京306

十九 不该否定形象思维307

第十一章 “文革”磨难 1966~1976.10311

一 被押上“斗鬼台”批斗311

二 朱式庆看望朱陈母亲314

三 朱世乐到山西接受再教育317

四 翦伯赞夫妇自杀319

五 搬到燕南园66号321

六 偷译《美学》第二卷323

七 正式“解放”325

八 受命选辑国外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326

九 与孙子们游颐和园327

十 出版《美学》译著330

十一 拒绝进“梁效”写作班子331

十二 寄语台湾朋友333

十三 老来照旧忙中过334

十四 老友北京聚会336

十五 只争朝夕敢偷闲337

第十二章 亲历拨乱反正 1976.10~1980341

一 大学者与高中生341

二 朱光澄去世342

三 不注骄杨该万死344

四 出席全国政协五届会议346

五 希望编一部译名词典348

六 撰写《谈美书简》349

七 研究美学的必备条件351

八 纵浪大化中353

九 朱光泽做了教师355

十 文艺属于意识形态356

十一 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358

十二 缅怀丰子恺359

十三 谈经典著作的翻译361

十四 他在国外比国内有名362

十五 编选论文选集364

十六 脑子这东西越用越活365

十七 暮年心血的经营368

十八 剩下的时候不多了369

十九 当选中国美学会会长371

二十 重见朱自清的信373

二十一 翻译《新科学》375

二十二 不通一艺莫谈艺376

二十三 《美学拾穗集》出版378

第十三章 不平凡的晚年 1981~1982.12381

一 旧体诗词郁达夫写得最好381

二 无意做克罗齐的信徒382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为什么落后384

四 伍蠡甫画扇面386

五 情亲何可言388

六 《艺文杂谈》出版390

七 双喜临门392

八 其实自己是尼采式的信徒394

九 叶圣陶来访395

十 宪法保障学术自由397

十一 “对沈从文难免阿其所好”399

十二 茅以升和宗白华来访401

十三 与台湾亲人通了音信403

十四 庐山避暑写作405

十五 北戴河消夏407

十六 与周扬40年真情难忘409

十七 胡乔木登门祝贺执教60年411

第十四章 最后岁月 1983~1986.3.6415

一 到香港中文大学讲学415

二 与台湾的亲人见面417

三 深感我们的学风有问题419

四 多学科学术讲座420

五 朱式蓉帮助整理《新科学》422

六 评价沈从文风波424

七 拟回答一百个问题426

八 《新科学》:划时代的著作427

九 胡乔木来信429

十 喜欢吃一点卤菜431

十一 春蚕到死丝方尽433

十二 可怜君子花,衰来亦如此435

十三 老而不僵440

十四 给胡乔木的信442

十五 与世长辞445

十六 送别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447

后记4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