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设备规划、配置与管理大全 Cisco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设备规划、配置与管理大全 Cisco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077945.jpg)
- 刘晓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7950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92页
- 文件大小:277MB
- 文件页数:806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设备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设备规划、配置与管理大全 Cisco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设备综述1
1.1 网络设备简介1
1.1.1 交换机简介1
1.1.2 路由器简介1
1.1.3 安全设备简介2
1.1.4 无线设备简介2
1.2 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应用3
1.2.1 交换机在网络中的应用3
1.2.2 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应用5
1.2.3 网络安全设备在网络中的应用7
1.2.4 无线网络设备在网络中的应用8
第2章 交换机概述11
2.1 交换机的功能与工作原理11
2.1.1 交换机的功能11
2.1.2 交换机与交换式网络13
2.1.3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4
2.2 交换机技术15
2.2.1 高速链路技术16
2.2.2 冗余链路技术19
2.2.3 虚拟局域网技术21
2.2.4 多层交换技术24
2.2.5 路由冗余技术27
2.2.6 端口传输控制技术29
2.2.7 VoIP技术30
2.3 交换机的分类与适用31
2.3.1 智能交换机与傻瓜交换机31
2.3.2 固定端口交换机与模块化交换机32
2.3.3 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与核心层交换机33
2.3.4 以太网交换机与ATM交换机34
2.3.5 二层交换机与多层交换机34
2.3.6 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与万兆以太网交换机35
2.3.7 对称交换机与非对称交换机36
2.3.8 桌面交换机与机架式交换机37
2.3.9 特殊用途交换机38
2.4 交换机的主要参数39
2.4.1 三层交换机的主要参数39
2.4.2 二层交换机的主要参数42
2.5 交换机的选择策略45
2.5.1 核心交换机的选择46
2.5.2 汇聚层交换机的选择49
2.5.3 接入层交换机的选择50
2.5.4 可网管交换机的选购51
第3章 交换机的端口与连接54
3.1 IEEE 802.3系列标准54
3.1.1 IEEE 802.3标准54
3.1.2 IEEE 802.3u标准54
3.1.3 IEEE 802.3z和802.3ab标准55
3.1.4 IEEE 802.3ae、802.3ak、802.3an和802.3aq标准57
3.2 交换机端口类型59
3.2.1 双绞线端口60
3.2.2 光纤端口60
3.2.3 1GE模块与插槽61
3.2.4 10GE模块与插槽63
3.2.5 复用端口65
3.2.6 10GE转换模块65
3.3 跳线类型与适用66
3.3.1 双绞线跳线66
3.3.2 光纤跳线67
3.3.3 光纤跳线与光纤端口69
3.4 交换机的连接策略69
3.4.1 不同性能交换机的连接策略70
3.4.2 非对称交换机的连接策略70
3.4.3 对称交换机的连接策略71
3.5 交换机的级联71
3.5.1 光纤端口的连接72
3.5.2 双绞线端口的连接73
3.5.3 远程交换机的连接75
3.6 交换机的堆叠76
3.6.1 堆叠与级联76
3.6.2 GBIC/SFP堆叠77
3.6.3 StackWise技术78
3.6.4 StackWise Plus技术81
3.6.5 FlexStack技术82
3.7 交换机与布线系统的连接84
3.7.1 交换机与双绞线链路的连接84
3.7.2 交换机与光纤链路的连接86
3.8 连接状态判断与链路测试89
3.8.1 交换机工作状态判断89
3.8.2 网络链路连通性测试93
第4章 交换机配置方式与初始化97
4.1 交换机配置前的准备97
4.1.1 交换机配置前的规划97
4.1.2 交换机的配置源与管理端口98
4.1.3 交换机的配置方式106
4.1.4 配置信息准备109
4.2 CLI命令行109
4.2.1 CLI命令行及使用109
4.2.2 指定端口、VLAN、MAC和IP115
4.3 交换机初始化配置117
4.3.1 图形界面初始化配置117
4.3.2 对话式初始化配置119
4.3.3 CLI命令初始化配置121
第5章 使用Web配置和管理交换机124
5.1 登录Web配置界面124
5.2 配置交换机125
5.2.1 设置端口属性125
5.2.2 设置端口角色126
5.2.3 快速配置交换机128
5.3 监控交换机129
5.3.1 查看交换机端口状态129
5.3.2 查看数据统计资料130
5.3.3 查看端口健康状态和可用性132
5.4 管理交换机133
5.4.1 重新启动交换机133
5.4.2 更新系统映像文件134
第6章 使用CNA配置和管理交换机136
6.1 Cisco CNA简介136
6.1.1 Cisco CNA视图136
6.1.2 集群和团体137
6.2 向Cisco CNA添加交换机138
6.2.1 为Cisco CNA准备交换机138
6.2.2 将交换机添加至团体140
6.2.3 添加新的设备143
6.2.4 设置网络拓扑图144
6.3 使用Cisco CNA配置交换机147
6.3.1 配置端口属性147
6.3.2 配置端口角色150
6.3.3 配置EtherChannel152
6.3.4 配置STP154
6.3.5 配置VLAN160
6.3.6 配置堆叠164
6.3.7 配置VLAN路由166
6.3.8 配置静态路由170
6.4 使用Cisco CNA管理交换机171
6.4.1 配置设备属性171
6.4.2 配置SPAN端口179
6.4.3 重新引导交换机181
6.4.4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181
6.4.5 升级系统映像182
6.4.6 管理文件系统185
6.5 使用Cisco CNA监控交换机185
6.5.1 监控交换机端口状态186
6.5.2 查看数据统计资料186
6.5.3 系统资源和事件187
第7章 使用CLI基本配置交换机188
7.1 两层结构网络规划188
7.2 两层结构核心交换机配置190
7.2.1 配置VTP服务器190
7.2.2 配置VLAN192
7.2.3 配置VLAN中继197
7.2.4 配置PVST201
7.2.5 配置MSTP209
7.2.6 配置Uplink和X2接口214
7.2.7 配置链路汇聚217
7.2.8 配置SVI接口223
7.2.9 配置单播路由225
7.2.10 配置默认路由228
7.3 两层结构接入交换机配置229
7.3.1 配置VTP客户端230
7.3.2 配置二层接口231
7.3.3 配置智能端口236
7.3.4 配置PortFast239
7.3.5 接入交换机配置示例241
第8章 使用CLI高级配置交换机243
8.1 三层结构网络规划243
8.2 三层结构核心交换机配置245
8.2.1 配置三层接口246
8.2.2 配置DHCP中继251
8.2.3 配置UDLD254
8.2.4 配置CEF258
8.2.5 配置HSRP261
8.2.6 配置动态路由267
8.2.7 配置冗余管理引擎267
8.2.8 配置QoS272
8.3 三层结构汇聚交换机配置277
8.3.1 配置路由协议277
8.3.2 配置BackboneFast277
8.3.3 配置Flex链路280
8.4 三层结构接入交换机配置281
8.4.1 配置UplinkFast281
8.4.1 配置PoE284
第9章 使用CLI安全配置交换机285
9.1 基于端口的传输控制285
9.1.1 风暴控制285
9.1.2 端口流控制286
9.1.3 端口带宽限制286
9.1.4 保护端口287
9.1.5 端口阻塞288
9.1.6 端口安全288
9.2 配置私有VLAN290
9.2.1 PVLAN概述290
9.2.2 配置PVLAN292
9.3 配置DHCP安全295
9.3.1 DHCP侦听概述296
9.3.2 启用DHCP侦听296
9.3.3 在私有VLAN中启用DHCP侦听297
9.3.4 启用DHCP侦听绑定数据库代理297
9.3.5 配置IP源地址保护298
9.4 配置ACL访问安全299
9.4.1 访问列表概述299
9.4.2 创建并应用IP访问列表301
9.4.3 创建并应用端口访问列表305
9.4.4 创建并应用VLAN访问列表306
9.5 配置802.1X基于端口的认证307
9.5.1 IEEE 802.1X简介307
9.5.2 启用IEEE 802.1X认证309
9.5.3 配置交换机到RADIUS服务器的通信309
9.5.4 配置重新认证周期310
9.5.5 修改安静周期311
9.6 配置基于Web的认证311
9.6.1 基于Web的认证简介311
9.6.2 基于Web认证的默认配置313
9.6.3 基于Web认证的配置策略和限制313
9.6.4 基于Web认证的配置过程314
9.7 配置动态ARP检查315
9.7.1 配置动态ARP检查316
9.7.2 显示动态ARP检查信息320
第10章 使用CLI管理交换机321
10.1 监控交换机321
10.1.1 监控交换机系统状态321
10.1.2 监控端模块和口状态324
10.1.3 查看MAC地址表331
10.1.4 TDR线缆测试332
10.2 管理交换机332
10.2.1 TFTP服务器332
10.2.2 系统文件管理333
10.2.3 配置文件管理335
10.2.4 IOS软件映像管理338
10.3 配置网络远程管理341
10.3.1 配置CDP341
10.3.2 配置RMON343
10.3.3 配置SPAN和RSPAN346
10.3.4 配置系统消息日志355
第11章 路由器361
11.1 路由器概述361
11.1.1 路由器的功能361
11.1.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364
11.2 路由器的分类与适用365
11.2.1 高端路由器与中低端路由器365
11.2.2 模块化路由器与固定端口路由器366
11.2.3 核心路由器与接入路由器366
11.2.4 通用路由器与专用路由器366
11.2.5 有线路由器与无线路由器367
11.3 路由器的参数367
11.3.1 路由器基本参数367
11.3.2 路由器性能参数370
11.4 路由器的选择策略371
11.4.1 路由器的选型原则371
11.4.2 路由器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373
11.5 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374
11.5.1 直连路由374
11.5.2 静态路由374
11.5.3 默认路由376
11.6 动态路由377
11.6.1 RIP路由协议377
11.6.2 OSPF路由协议378
11.6.3 EIGRP路由协议382
11.6.4 BGP路由协议384
11.6.5 IS-IS路由协议384
第12章 路由器的接口与连接386
12.1 路由器模块和接口卡386
12.1.1 SPE386
12.1.2 SM386
12.1.3 AIM/ISM387
12.1.4 WIC/HWIC/EHWIC387
12.1.5 NM/NME388
12.1.6 PVDM/PVDM2/PVDM3388
12.1.7 VIC/VWIC/EVM389
12.2 路由器接口390
12.2.1 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接口390
12.2.2 GBIC/SFP插槽390
12.2.3 SC/LC接口391
12.2.4 E1/T1接口391
12.2.5 智能串行接口392
12.2.6 异步/同步串口392
12.2.7 ADSL接口393
12.2.8 BNC接口393
12.3 路由器的连接393
12.3.1 路由器连接策略393
12.3.2 路由器面板394
12.3.3 与局域网设备的连接400
12.3.4 连接器与电缆400
12.3.5 与广域网接入设备的连接402
12.4 路由器的连接测试403
12.4.1 Show命令判断403
12.4.2 LED指示灯判断403
第13章 路由器配置方式与初始化408
13.1 路由器配置前的准备408
13.1.1 路由器配置前的规划408
13.1.2 路由器的外部配置源409
13.1.3 路由器的配置接口410
13.1.4 路由器与配置终端设备的连接410
13.1.5 路由器的配置方式411
13.2 路由器初始化配置412
13.2.1 路由器初始配置规划412
13.2.2 使用设置命令工具初始配置413
13.2.3 使用设置命令工具初始配置415
13.2.4 使用Cisco CP Express初始配置417
第14章 使用Cisco CP配置路由器429
14.1 路由器基本配置429
14.1.1 登录Cisco CP429
14.1.2 用户账户设置430
14.1.3 VTY设置431
14.1.4 配置LAN和WAN连接432
14.1.5 配置基本路由434
14.1.6 创建“网络地址转换(NAT)”规则435
14.1.7 配置动态路由协议439
14.2 路由器高级配置441
14.2.1 创建防火墙441
14.2.2 配置VPN、Easy VPN和DMVPN连接443
14.2.3 安全审计及安全设置446
14.2.4 创建服务质量(QoS)策略449
14.2.5 创建访问控制列表451
14.3 管理路由器452
14.3.1 SNMP设置453
14.3.2 管理访问策略453
14.3.3 监视路由器的状态454
14.3.4 监视路由器端口的状态456
14.3.5 路由器日志458
14.3.6 恢复出厂默认设置463
第15章 使用CLI配置路由器464
15.1 路由器基本配置464
15.1.1 路由器端口编号464
15.1.2 IP协议配置原则468
15.1.3 配置主机名和密码469
15.1.4 配置快速以太网接口469
15.1.5 配置同步串行接口470
15.2 配置广域网接口471
15.2.1 接口的一般配置471
15.2.2 同步串口配置472
15.3 配置逻辑接口475
15.3.1 Loopback接口配置475
15.3.2 NULL接口配置475
15.3.3 Tunnel接口配置475
15.3.4 Dialer接口配置477
15.3.5 子接口配置478
15.4 配置PPP和MP协议479
15.4.1 PPP和MP协议概述479
15.4.2 PPP协议的配置480
15.4.3 MP协议的配置482
15.4.4 PPP的监控483
15.5 配置HDLC协议484
15.5.1 HDLC协议概述484
15.5.2 HDLC配置484
15.6 配置帧中继协议485
15.6.1 帧中继概述485
15.6.2 帧中继的基本配置487
15.6.3 帧中继子接口配置489
15.6.4 帧中继的高级配置490
15.6.5 帧中继监控和维护491
15.7 配置LAPB和X.25协议492
15.7.1 LAPB、X.25协议概述492
15.7.2 配置LAPB协议493
15.7.3 配置X.25协议494
15.7.4 配置X.25高级功能499
15.7.5 显示X.25接口信息500
15.8 网络地址转换500
15.8.1 理解NAT501
15.8.2 静态地址转换的实现502
15.8.3 动态地址转换的实现503
15.8.4 端口复用地址转换504
15.9 配置静态路由505
15.9.1 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505
15.9.2 LAN方式接入Internet506
15.9.3 DDN接入远程网络507
第16章 配置IP动态路由509
16.1 配置RIP509
16.1.1 RIP的默认配置509
16.1.2 配置RIP路由510
16.1.3 配置RIP认证511
16.1.4 配置水平分割512
16.2 配置EIGRP512
16.2.1 默认的EIGRP配置513
16.2.2 配置基本EIGRP参数513
16.2.3 配置EIGRP接口514
16.2.4 配置EIGRP路由认证515
16.2.5 查看EIGRP相关信息515
16.3 配置OSPF516
16.3.1 默认的OSPF配置516
16.3.2 配置基本OSPF参数517
16.3.3 配置OSPF接口517
16.3.4 配置OSPF区域参数518
16.3.5 配置其他OSPF参数519
16.3.6 配置Loopback接口520
16.3.7 查看OSPF相关信息521
第17章 网络安全设备概述522
17.1 防火墙522
17.1.1 网络防火墙简介522
17.1.2 防火墙的主要功能523
17.1.3 防火墙的局限性与脆弱性524
17.1.4 防火墙的分类与适用525
17.2 IDS532
17.2.1 IDS概述533
17.2.2 IDS优势的缺陷534
17.2.3 IDS与防火墙联动535
17.3 IPS537
17.3.1 IPS概述537
17.3.2 IPS的技术特征538
17.3.3 IPS的分类539
17.3.4 IPS的优势与作用540
17.3.5 IPS的缺陷541
17.3.6 部署IPS542
17.3.7 IDS与IPS比较542
17.4 安全设备的主要参数与选择544
17.4.1 防火墙的参数与选择544
17.4.2 IDS的选择548
17.4.3 IPS的参数与选择549
第18章 安全设备的端口与连接551
18.1 安全设备的端口551
18.1.1 安全设备的物理端口551
18.1.2 防火墙逻辑端口553
18.1.3 安全设备端口的连接553
18.1.4 安全设备的LED指示灯554
18.2 网络安全设计与连接557
18.2.1 网络防火墙设计与连接557
18.2.2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连接560
18.2.3 入侵防御系统设计与连接562
18.2.4 综合安全设计与连接563
第19章 使用ASDM配置安全设备565
19.1 Cisco ASDM初始化565
19.1.1 安装前的准备565
19.1.2 使用Startup Wizard566
19.1.3 防火墙基本配置567
19.1.4 安全策略设置570
19.2 配置DMZ570
19.2.1 DMZ网络结构570
19.2.2 为NAT创建IP地址池571
19.2.3 配置内部客户端访问DMZ的Web服务器573
19.2.4 配置内部客户端访问Internet573
19.2.5 为Web服务器配置外部ID573
19.2.6 允许Internet用户访问DMZ的Web服务574
19.3 配置NAT方式接入Internet576
19.3.1 配置NAT规则576
19.3.2 将内网服务器发布到Internet578
19.4 配置SSL加密的远程访问VPN579
19.4.1 SSL VPN的网络结构580
19.4.2 运行SSL VPN配置向导580
19.4.3 配置NAT583
19.4.4 配置非转换NAT584
19.4.5 配置Cisco AnyConnect VPN客户端585
19.5 配置Site-to-Site VPN586
19.6 监控和管理安全设备589
19.6.1 监控安全设备运行状态589
19.6.2 查看和分析网络流量589
19.6.3 查看和分析系统日志591
第20章 无线网络设备概述592
20.1 无线局域网标准592
20.1.1 IEEE 802.11系统标准592
20.1.2 IEEE 802.16a标准596
20.1.3 无线安全标准596
20.1.4 无线产品兼容性599
20.2 无线网络组件600
20.2.1 无线网卡601
20.2.2 无线AP601
20.2.3 无线网桥602
20.2.4 无线路由器602
20.2.5 无线天线602
20.2.6 无线局域网控制器603
20.2.7 其他无线设备603
20.3 无线网络模式特点与适用603
20.3.1 对等无线网络604
20.3.2 独立无线网络604
20.3.3 接入以太网的无线网络605
20.3.4 无线漫游的无线网络605
20.3.5 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网络606
20.4 无线设备的选择606
20.4.1 无线AP的选择策略606
20.4.2 无线网桥的选择610
20.4.3 无线网络控制器的选择610
20.4.4 无线天线的选择613
20.4.5 远程供电设备的选择615
20.5 无线AP位置的选择616
20.5.1 室内无线AP位置的选择616
20.5.2 室外无线AP位置的选择617
20.5.3 漫游网络无线AP的选择617
20.6 无线设备的端口与连接618
20.6.1 无线网络控制器的连接618
20.6.2 无线AP的端口与连接620
20.6.3 连接状态判断621
第21章 使用Web配置无线网络624
21.1 无线AP基本配置624
21.1.1 首次配置无线AP624
21.1.2 管理无线AP628
21.1.3 配置无线设置629
21.1.4 配置本地认证630
21.1.5 配置WLAN630
21.1.6 配置QoS633
21.1.7 配置过滤634
21.1.8 配置SNMP635
21.1.9 配置系统消息日志635
21.2 无线漫游网络的配置636
21.2.1 无线AP配置规划636
21.2.2 配置WDS服务器636
21.2.3 配置WDS设备637
21.2.4 无线客户端配置637
21.3 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网络的配置639
21.3.1 点对点网络配置639
21.3.2 点对多点网络配置642
第22章 配置无线局域网控制器643
22.1 无线局域网控制器初始化643
22.2 配置无线局域网控制器的端口和接口644
22.2.1 无线网络控制器的登录645
22.2.2 配置接口属性645
22.2.3 配置LAG端口646
22.3 配置无线局域网控制器设置647
22.3.1 修改SNMP字符串647
22.3.2 启用系统日志648
22.3.3 配置客户漫游参数649
22.4 配置无线局域网控制器安全649
22.4.1 配置TACACS+650
22.4.2 配置本地用户650
22.4.3 配置LDAP651
22.4.4 配置本地EAP652
22.4.5 配置访问列表654
22.4.6 配置IDS传感器656
22.4.7 上传/下载IDS签名656
22.4.8 禁用/启用IDS签名657
22.4.9 查看IDS签名事件658
22.5 配置WLAN658
22.5.1 创建VLAN659
22.5.2 配置WPA659
22.5.3 配置VPN Passthrough660
22.5.4 配置QoS661
22.5.5 配置CCX661
22.5.6 创建AP组663
22.5.7 将AP指定至AP组663
22.6 无线资源管理664
22.6.1 配置RF组664
22.6.2 发现流氓AP665
22.6.3 配置静态传输信道和传输功率666
22.6.4 配置CCX无线管理666
22.7 配置轻型无线AP667
第23章 服务器与网络存储668
23.1 网络服务器668
23.1.1 网络服务器的特性668
23.1.2 网络服务器的类型670
23.1.3 网络服务器选型原则671
23.1.4 网络操作系统672
23.2 网络存储技术672
23.2.1 DAS673
23.2.2 NAS673
23.2.3 SAN674
23.2.4 iSCSI675
23.3 DAS675
23.3.1 DAS的类型与连接675
23.3.2 DAS的配置676
23.4 SAN678
23.4.1 网络存储系统组件678
23.4.2 SAN与网络的连接679
23.4.3 SAN的配置679
23.5 iSCSI686
23.5.1 iSCSI与网络的连接686
23.5.2 iSCSI的配置687
第24章 网络设备故障的诊断与排除692
24.1 网络故障概述692
24.1.1 故障主要原因与现象692
24.1.2 网络故障排除过程693
24.2 交换机故障诊断695
24.2.1 交换机故障诊断方法695
24.2.2 交换机故障诊断顺序697
24.2.3 电源故障698
24.2.4 端口故障700
24.2.5 接口故障701
24.2.6 GBIC/SFP故障704
24.2.7 背板故障705
24.2.8 引擎故障705
24.2.9 线卡故障706
24.2.10 系统故障707
24.2.11 配置错误708
24.3 路由器故障709
24.3.1 路由器一般故障709
24.3.2 路由器故障诊断712
第25章 经济型万兆以太网方案714
25.1 网络拓扑与设备选购方案714
25.1.1 网络需求调查714
25.1.2 网络拓扑结构714
25.1.3 网络技术设计715
25.1.4 网络设备选择716
25.2 网络设备配置方案719
25.2.1 IP地址和VLAN规划719
25.2.2 汇聚交换机配置720
25.2.3 独立接入交换机的配置730
25.2.4 核心交换机的配置733
25.2.5 路由器配置740
25.3 经济型以太网升级方案743
25.3.1 可用性升级方案744
25.3.2 安全性升级方案745
第26章 豪华型万兆以太网方案747
26.1 网络拓扑与设备选购方案747
26.1.1 网络需求调查747
26.1.2 网络拓扑结构747
26.1.3 网络技术设计750
26.1.4 网络设备选择751
26.2 网络设备配置方案757
26.2.1 IP地址和VLAN规划757
26.2.2 核心交换机的配置758
26.2.3 路由器配置774
26.2.4 防火墙配置780
26.3 万兆以太网升级方案785
26.3.1 无线网络升级方案785
26.3.2 安全升级方案787
26.3.3 服务器群集设计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