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毛况生,肖浩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3019·509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0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10
来源10
一 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0
二 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13
三 空想社会主义必然为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17
一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18
二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2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25
一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25
二 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了丰富多采的28
形式28
三 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30
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34
必然34
第二章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34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34
二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38
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某些新现象改变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41
第二节 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共产44
主义的创造者44
一 无产阶级是和资产阶级同时产生发展的44
二 无产阶级负有埋葬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47
三 中国无产阶级肩负着双重的历史任务49
第三节 阶级斗争是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50
义的根本道路50
一 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直接动力50
二 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从自发斗争发展到自觉斗争52
三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54
泛的社会革命58
一 无产阶级革命是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58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广58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58
二 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同历史上的革命不同的特点60
三 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要有成熟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61
第二节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63
一 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目标是夺取政权63
二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基本途径66
三 无产阶级并不排斥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性69
一 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71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能够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71
二 无产阶级可以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突破资本战线73
三 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建成74
第四节 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是无产阶级世界75
革命的一部分75
一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76
二 无产阶级必须参加和领导民族民主革命77
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民主革命开辟了新道路79
四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80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83
第四章 无产阶级专政83
一 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84
二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继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85
三 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之点86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88
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88
二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形式是新型的民主制91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消灭阶级94
实现共产主义94
二 镇压国内阶级敌人的反抗,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略95
一 发扬人民民主,使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权利95
三 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保卫社会主义公有制96
四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97
五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98
第四节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100
一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特征100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102
三 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我国国情1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同其它社会根本不同的特征106
一 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完整地认识社会特征106
的优越性106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106
二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全面概括109
三 在实践中全面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112
第二节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113
必然113
一 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了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113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114
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变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15
四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有一定的现代化生产力作物质基础……………………1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117
一 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17
二 从全面比较中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19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125
第一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125
基础125
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制度125
二 公有制的规模、形式和发展进程一定要同生产力水平相适应……………126
三 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是我国现阶段所有制形式的新格局127
四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的重要问题是加强管理129
第二节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标志131
一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项根本原则131
二 按劳分配的形式应当是多种多样的135
三 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一定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37
第三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139
经济制度的重要特点139
一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139
二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我国计划经济的根本原则142
三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计划管理体制144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14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建立高于资本主义146
社会的物质基础146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最新科学技术装备的社会化生产力146
二 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148
三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地位151
第二节 从本国实际出发确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153
基础的战略153
一 实事求是地提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53
二 量力而行地安排战略部署155
三 通观全局确定战略重点156
第三节 按客观经济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基础158
一 正确处理好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158
二 正确处理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160
三 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162
四 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的关系163
五 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165
一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1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新型的精神文明167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67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168
三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17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172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172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保证作用175
三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要条件178
社会主义新人179
一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179
第三节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179
二 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觉悟182
三 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184
第九章 社会主义民主187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187
一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187
二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有名有实的统治190
不同类型的民主193
一 社会主义民主是从资本主义民主发展来的1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是两种193
二 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有本质的区别1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现高度民主化198
一 实现高度民主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199
二 高度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保证200
三 建设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201
第四节 努力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203
一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203
二 清除妨碍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影响206
三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208
制度以及法律秩序的统210
一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210
第十章 社会主义法制2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和210
二 法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212
三 法制是法律和制度以及法律秩序的有机结合214
四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2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216
一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216
二 社会主义法制是打击敌人,制裁犯罪,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217
三 社会主义法制是教育人民的重要工具219
四 社会主义法制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强大杠杆220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22
一 制订和完备各种法律,做到有法可依222
二 加强法制观念;做到有法必依225
三 健全执法机构;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28
四 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贯彻实施2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233
一 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23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233
二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工农之间的阶级差别236
三 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各种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23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239
一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239
二 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242
三 各种严重犯罪活动是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247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问题248
一 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客观形势248
第三节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处理248
二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专政职能249
三 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51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253
第一节 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重要253
问题253
一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253
二 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着民族问题255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为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开辟了道路257
任务259
一 稳步地进行社会改革,引导少数民族走社会主义道路2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基本259
二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消灭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26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63
和政策263
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63
二 实行区域自治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6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宗教问题268
一 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着宗教问题268
二 宗教问题同民族问题的区别与联系271
三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272
四 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是社会主义国家275
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275
第十三章 无产阶级政党277
第一节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277
一 只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277
二 只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278
三 只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279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280
一 党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280
二 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281
三 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284
第三节 把党建设成领导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坚强286
核心286
一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斗争中加强自身的建设286
二 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288
三 正确进行党内的思想斗争,增强党的团结292
第四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93
一 必须正确实现党的领导作用294
二 必须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296
三 必须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97
第十四章 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30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是科学社会主义300
的重要组成部分300
一 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科学300
二 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303
三 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策略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重要条件30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的一般指导原则306
一 在为最近目的而斗争时,要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306
二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和困难,在战术上、策略上重视敌人和困难309
三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310
四 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313
第三节 制定战略策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纲领和客观情况为依据317
一 制定战略策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纲领作指导317
二 制定战略策略必须以时代特点和本国实际为客观依据318
三 制定战略策略既要尊重已有的经验,又要研究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321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324
第一节 工人阶级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324
的主导力量324
一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324
二 工人阶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326
三 工人阶级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327
第二节 农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330
一 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条件330
二 社会主义时期的农民具有极大的创造性332
三 教育农民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335
第三节 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337
特别重要的作用337
一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338
二 没有知识分子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340
三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是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343
第十六章 统一战线347
第一节 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347
法宝347
一 统一战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347
二 统一战线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49
三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我党的一大法宝351
第二节 我国的统一战线是党领导下的最广泛的352
政治联盟352
一 我国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352
二 在历史上我国统一战线内部有两个联盟353
三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更广泛的联盟354
四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任务已发生了重大变化358
第三节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巩固和发展359
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359
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359
二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重要条件360
三 大胆放手让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361
四 又团结又斗争是处理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基本政策362
一 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364
第四节 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364
二 人民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365
三 人民政协是团结各种力量实现党的任务的重要工具366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的对外关系369
第一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处理对外关系的369
基本原则369
一 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国际的事业369
二 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原则372
三 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资产阶级反动的民族主义376
一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378
第二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发展国家关系的378
指导方针378
二 坚决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382
三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83
第三节 独立自主等四项原则是指导无产阶级385
政党之间的关系的准则385
一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385
二 坚持完全平等的原则387
三 坚持互相尊重的原则388
四 坚持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389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最完善的392
社会制度392
第十八章 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392
一 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产品极大丰富的社会393
二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们思想觉悟极大提高的社会394
三 共产主义社会是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395
四 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了三大差别的社会396
五 共产主义社会是国家消亡了的社会397
一 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98
第二节 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398
必然398
二 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399
三 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取得胜利401
第三节 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403
一 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前提403
二 完成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是通向共产主义的一个实际步骤404
三 胸怀世界,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义务406
后记408